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只用英语怎么写

很多人都想直接用英语写作,但脑子里总是先出现中文,然后再一句一句翻译。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又慢又别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这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你词汇量不够,也不在于语法不好,而在于你的大脑工作模式错了。你把英语当成了一种需要解码和编码的密码,而不是一种直接用来思考的工具。

想只用英语写,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戒掉“翻译”这个习惯。

这就像学骑自行车。你不能一边想着“左脚往下踩,右脚抬起来”,一边还能骑得好。你得靠身体去感受平衡,让它成为一种本能。写作也一样。你必须训练你的大脑,让它在看到一个问题或一个想法时,直接跳出英文,而不是中文。

怎么做?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方法和环境。

首先,把你的生活环境“英语化”。这听起来很老套,但真的有用。把你的手机、电脑系统语言全换成英文。一开始会很不习惯,找个设置都要半天。但这就是关键。当你每天都要面对“Settings”、“Notifications”、“Compose”这些词时,你的大脑就被迫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层面开始用英语思考。你不是在“学习”这些词,你是在“使用”它们。用着用着,它们就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翻译的外部信息。

我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好几次都想换回中文。有一次更新系统,一堆英文条款弹出来,我头都大了。但我忍住了,打开词典一个一个查。很慢,很痛苦。但过了那个阶段,我发现自己对这些词的理解,比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因为我是在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里解决了一个真实的问题。

其次,从最小的单元开始练习。

别一上来就想写一篇长篇大论。那只会让你感到挫败。从写一句话开始。不是那种为了学语法而造的句子,而是跟你生活相关的句子。比如,今天早上你喝了咖啡,你就可以写:“I had a coffee this morning. It was a bit bitter.” 就这么简单。或者,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张有意思的图片,你可以在下面用英文评论一句:“This looks amazing. Where was this photo taken?”

关键在于,每天都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这个动作的重点不是练习写作技巧,而是训练你的大脑“启动英语模式”的速度。就像汽车打火,你每天都打一次,引擎就热得快。你一个月都不碰,再打火就要预热半天。

我当年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用英语写三件当天发生的事。不需要文采,只需要记录事实。比如:

1. I woke up late today.

2. The meeting was cancelled.

3. I ordered takeout for dinner.

坚持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描述日常琐事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语言开始变成英语了。这个过程很微妙,但效果很明显。

当短句练习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学习怎么“思考”一个复杂点了。这时候,一本好的英英词典就比任何汉英词典都重要。

为什么?因为汉英词典给你的是一条捷径,一条回到你舒适区的捷径。你查一个词,它给你一个中文意思,你的大脑就立刻停止了用英语思考。但英英词典不一样,它会用更简单的英语来解释这个你不认识的英语单词。

比如你查“ambiguous”,汉英词典告诉你“模棱两可的”。好了,你记住了。但下次你可能还是不知道怎么用。但如果你查朗文或者韦氏词典,它会告诉你:“something that is ambiguous is unclear, confusing, or not certain, especially because it can be understood in more than one way.” 这个解释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句。它不仅告诉你意思,还告诉你用法和语境。你为了理解“ambiguous”,被迫去理解“unclear”、“confusing”、“certain”,你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英语的世界里打转,形成了一张知识网,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中文翻译。

所以,把你的翻译软件和汉英词典收起来。遇到不认识的词,先猜,猜不出来就去查英英词典。这个过程会比直接看中文翻译慢十倍,但你学到的东西会扎实一百倍。

接下来,我们谈谈实际写作的过程。

很多人写作的习惯是,写一句话,检查一遍,改一遍,再写下一句。用英语写作时,这个习惯是致命的。因为你的思维会不断被打断。你刚想好一个观点,还没写出来,就开始纠结这个动词用过去时还是现在完成时,那个介词用 in 还是 on。等你把语法搞明白了,刚才那个想法的火花早就灭了。

正确的做法是,把“写作”和“修改”彻底分开。

第一步,只管写。这个阶段叫“freewriting”(自由写作)。定个时,比如15分钟,就一个主题,不停地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就算跑题了也没关系。不要停下来检查拼写,不要管语法对不对,甚至句子不完整都行。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在规定时间内,把脑子里所有跟这个主题相关的想法,用英文倒出来。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绕过你大脑里的“翻译官”和“语法警察”,让你的想法直接流淌到纸面上。你会发现,当你不再害怕犯错时,你的写作速度和流畅度会大大提高。你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一团糟,但没关系,因为这只是原材料。

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写的草稿简直没法看。句子颠三倒四,时态乱用。但我坚持下来,因为我发现,即使是这样一团糟的草稿,里面也包含了很多我翻译时想不到的地道表达和思路。因为这是我用“英语脑”直接想出来的。

第二步,才是修改。等你的草稿放上一两个小时,或者第二天再回来看。这时候,你的角色就从“创作者”变成了“编辑”。你开始检查逻辑、调整结构、修正语法和拼写错误。因为想法已经固定下来了,你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语言的打磨上。

你可以用 Grammarly 这样的工具来辅助,它能帮你发现一些你注意不到的拼写和语法错误。但不要完全依赖它。它给出的每个建议,你都要去理解“为什么”。是主谓不一致?是介词用错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高质量的语法学习。

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写作时,突然想表达一个意思,但就是想不起来那个对应的英文单词,怎么办?

大脑卡壳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立马去查翻译。千万别。你一查,就又回到了翻译的老路。

正确的做法是:试着用你已经会的简单词汇去“描述”这个你想不起来的词。

比如说,你想写“他是一个很吝啬的人”,但你忘了“stingy”或者“miserly”怎么拼。别卡在那里。你可以换种方式说:“He doesn’t like to spend money.” 或者 “He is very careful with his money.” 甚至 “He hates paying for anything.”

你看,意思表达清楚了,而且你还练习了用基础词汇灵活组合的能力。这在实际交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等你写完整篇文章,再去查“吝啬”到底怎么说,然后把它作为一个新词汇积累下来。下次你就可以直接用了。

最后,只写不说,是不行的。写作的“料”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

你不可能凭空写出地道的英文。你写的每一个好句子,每一个恰当的词组,都是你过去在某个地方读到过的。所以,大量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但不要去读那些枯燥的语法书或者写作教材。去读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你喜欢看电影,就去读英文的影评网站,比如 Rotten Tomatoes。你喜欢科技,就去读 The Verge 或者 Wired。你喜欢小说,就找一本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小说来看。

阅读的时候,不要抱着学英语的目的去读。你就当是在获取信息或者享受故事。当你沉浸其中时,那些语言点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你的大脑。看到好的句子或表达,可以随手记下来。不是让你去背诵,而是让你混个眼熟。下次你写作时,这些东西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从你笔下流出。

我个人就是靠读大量的英文博客和新闻报道,才慢慢摆脱了中式英语的腔调。因为我看到了真正在母语环境里的人,他们是怎么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达复杂观点的。他们的句子结构、用词习惯,都成了我的模仿对象。

总的来说,只用英语写作,不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一个习惯重塑的过程。把环境变了,把工具换了,把流程改了,然后用大量的阅读去喂养你的大脑。这个过程会很慢,甚至有点痛苦,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可以不假思索地,用英语来写下你想说的一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只用英语怎么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