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宾格用英语怎么说

咱们聊聊“宾格”这个东西。你在学英语的时候,肯定绕不开这个词。老师会说:“这里要用宾格”,然后你就得把 I 换成 me,he 换成 him。但到底什么是宾格,为什么要有这种变化?死记硬背当然可以,但搞懂了背后的逻辑,用起来会顺手很多。

首先,中文里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格”变化。比如我说“我爱他”或者“他爱我”,这里的“我”和“他”不管谁是动作的发起者,谁是接受者,字是不变的。我们靠位置来判断意思,谁在动词前面,谁就是主语。

但英语不一样,尤其是在人称代词上,它保留了一些古老的语法习惯。 英语里的人称代词分主格和宾格两种形式。 你可以这么简单理解:

  • 主格 (Subjective Case): 就是做主语的,是发出动作的那个人或东西。比如句子里的老大,负责干活。
  • 宾格 (Objective Case): 就是做宾语的,是承受动作的那个倒霉蛋。 它在句子里的地位比较被动。

英语里这个“宾格”的官方说法叫 Objective Case,有时候也叫 Accusative Case。 它们基本说的是一回事,都是指代词作为宾语时的形式。

我们先把主格和宾格的代词列出来,这个是基础,必须记熟:

主格 (Subject) 宾格 (Object) 中文意思
I me
you you 你/你们
he him
she her
it it
we us 我们
they them 他们/她们/它们
who whom

你看,you 和 it 的主格和宾格长得一样,这算是省事了。其他的都有明显变化,特别是 I/me, he/him, she/her, we/us, they/them,这些是出错的重灾区。

什么时候必须用宾格?

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就掌握了核心。主要就三种情况,我们一个个拆开看。

第一种情况:作动词的直接宾语 (Direct Object)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当一个代词直接承受了某个动作,它就要用宾格。

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

我想说“他喜欢”。“喜欢”这个动作是“他 (he)”发出的,所以“他”是主语,用主格 he。动作的承受者是“她”,所以“她”是宾语,必须用宾格 her。

正确:He likes her.

错误:He likes she.

我想说“我看见他们了”。“看见”这个动作是我 (I) 发出的,所以“我”是主语,用 I。“他们”是被我看见的,是宾语,所以要用宾語 them。

正确:I saw them.

错误:I saw they.

老板解雇了。解雇这个动作是“老板 (The boss)”发出的,我是承受者,所以用 me。

正确:The boss fired me.

错误:The boss fired I.

这个逻辑很简单直接:谁干的,用主格;被干的,用宾格。

第二种情况:作介词的宾语 (Object of a Preposition)

介词就是那些 on, in, at, for, with, to, by, about 这样的小词。在英语里有个铁律:介词后面如果跟的是人称代词,这个代词必须用宾格形式。 这是个硬性规定,没得商量。

  • 这封信是写给的。介词是“给 (to)”,后面的“他”就要用宾格 him。
    • 正确:This letter is for him.
    • 错误:This letter is for he.
  • 别对我生气。介词是“对 (at)”,后面的“我”要用宾格 me。
    • 正确:Don’t be angry with me.
    • 错误:Don’t be angry with I.
  • 他们正在谈论我们。介词是“关于 (about)”,后面的“我们”要用宾格 us。
    • 正确:They are talking about us.
    • 错误:They are talking about we.

记住这个规则能帮你避开很多坑。只要看到介词,后面想跟“我你他她它我们他们”,就立马切换到宾格形态。

第三种情况:作动词的间接宾语 (Indirect Object)

间接宾语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就是动作的“间接”接收者,通常是“给谁”或者“为谁”做某事。

看个例子:

She gave me a book. (她给了我一本书。)

这里的动作是“给 (gave)”。直接给出去的东西是什么?是“一本书 (a book)”,所以 a book 是直接宾语。

这本书给了?给了“我 (me)”。这个“我”就是间接宾语。所以这里要用 me,不能用 I。

再来几个例子加深理解:

My dad bought us a new car. (我爸给我们买了辆新车。)

直接宾语是 a new car,间接宾语是 us。

Can you pass him the salt? (你能把盐递给他吗?)

直接宾语是 the salt,间接宾语是 him。

所以,无论是直接承受动作,还是间接接收东西,只要是在宾语的位置上,就得用宾格。

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理论都懂了,但实际用起来还是会踩坑。有几个场景是大家最容易搞混的。

1. “and” 连接的并列宾语

这是头号杀手。单独用的时候大家可能还记得,一跟 and 连起来就乱了。

比如,你想说“他邀请了我和我的朋友”。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说:He invited my friend and I.

这是错的。

怎么判断?很简单,你把“my friend and”去掉,句子还成不成立。

“He invited I.” 这显然不对,听着就别扭。

正确的说法是把 I 换成 me。

“He invited me.” 这就对了。

所以,整个句子也应该是:He invited my friend and me.

这个方法百试百灵。下次再遇到 “XXX and I” 或者 “XXX and me” 拿不准的时候,就把前面的人去掉,单独念念看,感觉对了就对了。

再比如:This is a secret between you and me. (这是你我之间的秘密。)

这里因为有介词 between,所以后面必须跟宾格。you 的宾格还是 you,I 的宾格是 me。所以不能说 “between you and I”。

2. Who 还是 Whom?

这个问题现在连很多英语母语者都搞不清。 但如果你想写出更规范的英语,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规则很简单:who 是主格,whom 是宾格。

当“谁”是动作的发起者时,用 who。

Who ate my cake? (谁吃了我的蛋糕?) 这里“谁”是吃蛋糕的人,是主语。

当“谁”是动作的承受者时,用 whom。

Whom did you see? (你看见谁了?) 这里的“谁”是被你看见的人,是宾语。

还是觉得复杂?再教你一个技巧:试着用 he 或者 him 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用 he 回答通顺,就用 who;如果用 him 回答通顺,就用 whom。

Who ate my cake? -> He ate my cake. (通顺)

Whom did you see? -> I saw him. (通-顺)

另外,如果“谁”前面有介词,那毫无疑问要用 whom。

To whom should I send this email? (我该把这邮件发给谁?)

不过说实话,在日常口语里,尤其是在句子开头,用 whom 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会直接用 who 代替。 但在正式写作或者介词后面,用 whom 还是更准确。

3. “It is me” 还是 “It is I”?

你可能听过 “It’s me” 这种说法,也可能在书上看过 “It is I”。到底哪个对?

从严格的语法角度说,be 动词(is, am, are)后面应该跟主格,因为它被看作是连接主语和表语,而不是一个传递动作的动词。所以,最传统、最正式的说法是:

It is I.

It was he who called you. (是给你打的电话。)

但是!在现代英语,尤其是口语中,几乎人人都说 “It’s me”。 这种用法已经非常普遍,被广泛接受了。所以在非正式场合,说 “It’s me” 完全没问题。甚至在一些简短的回答里,用宾格是唯一的选择。

“Who’s there?” (谁在那儿?)

Me.” (我。) 你总不能回答 “I” 吧。

为什么名词没有宾格变化?

聊了半天,你会发现我们说的都是代词。那普通名词呢?比如 “dog”, “table”, “Mary”。

好消息是,现代英语里,名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式是一样的。

The dog bit the man. (狗咬了人。) “dog” 是主语,”man” 是宾语。

The man bit the dog. (人咬了狗。) “man” 是主语,”dog” 是宾语。

你看,”dog” 和 “man” 的拼写没有任何变化,我们是通过它们在句子里的位置来判断谁是主语、谁是宾语的。这和中文的逻辑就很像了。所以,你只需要在用人称代词的时候,特别留意一下“格”的变化就行。

总的来说,宾格就是英语为了区分“动作承受者”而保留的一种代词形式。只要记住它最常出现的三种场景——动词后、介词后、以及作间接宾语——再注意一下 “and” 连接和 “who/whom” 的区别,基本上就不会出错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宾格用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