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 time 这个词很简单,但实际上,十个人里可能有八个都读不对。问题不是出在开头的 t,而是中间的元音和结尾的辅音。你可能读成了“泰姆”,或者有点像中文的“探”。这两种读法,在外国人听来,感觉都挺奇怪的,甚至可能听不懂。我们今天就把这个词彻底拆开,搞明白它到底该怎么读。
我们先把 time 分成三个部分:开头的 /t/,中间的 /aɪ/,和结尾的 /m/。
/t/ 这个音,对中国人来说基本没难度。它就和你读“特”的声母差不多。但有一个小细节可以让你听起来更地道。在英语里,当 /t/ 出现在一个单词的开头时,它是一个送气音。意思是你发这个音的时候,会有一股气流冲出来。你可以做个小实验:拿一张纸巾放在嘴前,然后说“time”。如果纸巾动了,说明你做对了。如果没动,说明你的 /t/ 发得太像中文的“的”(de)了,气不够。这个细节不影响理解,但是个加分项。
真正的难点来了,是中间的元音 /aɪ/。
这个音的国际音标是 /aɪ/。你看,它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这就告诉你,它不是一个单元音,而是一个双元音。什么叫双元音?就是你的口腔要从一个元音的形状,平滑地移动到另一个元音的形状。整个过程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不能断开。
/aɪ/ 这个音,是从 /a/ 滑向 /ɪ/。我们分开来看。
第一个音 /a/,发这个音的时候,你的嘴巴要张得很大,是所有元音里张得最大的一个。想象一下你去看医生,医生让你张嘴说“啊……”检查喉咙,就是那个口型。你的下巴要完全放松,舌头平放在口腔底部,舌尖轻轻抵着下牙齿的后面。这个 /a/ 的音,比中文拼音里的 a 要靠后、靠下一点。中文的“啊”有时候发音位置比较靠前,但英语里的这个 /a/,感觉声音是从喉咙深处发出来的。你可以先练习单独发这个音:/a/、/a/、/a/。感受下巴完全放下的状态。
第二个音 /ɪ/,这个音在中文里没有完全对应的。很多人会把它和 /iː/(就像“see”里面的元音)搞混。/iː/ 是一个长元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拉,肌肉紧张,像微笑一样。而 /ɪ/ 是一个短元音,发音时嘴唇和面部肌肉都是放松的。它的口型比 /iː/ 要稍微大一点,舌头的位置也稍微低一点、靠后一点。你可以通过这两个词来感受区别:seat /siːt/ 和 sit /sɪt/。seat 的元音是紧张的、长的;sit 的元音是放松的、短的。我们需要的,是 sit 里面的这个 /ɪ/。
现在,把这两个音连起来。
整个过程是:从嘴巴张到最大的 /a/ 开始,然后下巴慢慢往上抬,舌头也跟着从低处向高处、前部移动,嘴巴逐渐闭合,最后停在发 /ɪ/ 的口型上。整个动作要流畅,一气呵成。你不能读成“啊-一”,中间不能有停顿。它是一个滑动的过程。
我刚开始练的时候,就是对着镜子。先做一个夸张的 /a/ 的口型,然后慢慢地、有控制地把下巴抬起来,感受舌头的移动,最后变成 /ɪ/ 的口型。这个过程就像坐滑梯一样,从高处(嘴巴张大)滑到低处(嘴巴变小)。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很多人把这个音读得太像中文的“爱”(ài)。中文的“爱”也是一个双元音,但它的起点和终点跟英语的 /aɪ/ 不完全一样。中文“爱”的起点,嘴巴没有 /a/ 张得那么大,那么靠后。它的终点,也更接近紧张的 /iː/。所以如果你用中文“爱”的发音去读 time,外国人听起来就会觉得有点生硬。关键就在于:起始口型要足够大、足够开阔,结束的口型要足够放松。
现在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结尾的 /m/。
这是另一个中国人常犯错的地方。因为中文的音节,除了以 n 和 ng 结尾的,大部分都以元音结尾。所以我们不习惯用一个辅音来收尾。很多人读完 /taɪ/ 之后,会不自觉地在 /m/ 后面加一个轻微的元音,比如“呃”或者“乌”,于是 time 就变成了“泰姆”(/taɪmə/ 或 /taɪmu/)。这在英语里是绝对错误的。
/m/ 这个音叫“双唇鼻音”。发音要领很简单:
- 把你的嘴唇完全闭上。
- 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
- 就这么简单。发完音,嘴唇保持闭合状态,不要再张开。
你可以先试试单独发 /m/。就像你在思考问题时发出的“嗯……”那个声音。用手摸摸你的鼻子,能感觉到振动。现在,把它加到 /taɪ/ 后面。你读完 /taɪ/,立刻把嘴唇闭上,然后发出那个“嗯”的鼻音,并且保持住。整个单词的发音就在你嘴唇闭上的那一刻结束了。后面绝对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声音。
我们来完整地走一遍流程:
第一步:舌尖抵住上牙龈,准备发 /t/,然后送出一口气。
第二步:嘴巴迅速张到最大,发出 /a/ 的音。
第三步:下巴和舌头平滑地向上移动,嘴巴合拢,滑到放松的 /ɪ/ 的位置。
第四步:立刻闭上双唇,发 /m/ 的鼻音,并且保持嘴唇闭合,结束发音。
连起来就是:t-aɪ-m。
光说不练是没用的。最好的方法是对比练习。找一些发音相似但只有一个音素不同的单词来对比,这叫“最小对立体练习法”。
-
time (/taɪm/) vs. Tom (/tɑːm/)
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元音。Tom 里面的 /ɑː/ 是一个长元音,嘴巴也张得很大,但口型是圆的,有点像中文的“哦”,但更靠后。通过对比,你能更清楚地感受到 /aɪ/ 这个双元音的滑动感。
-
time (/taɪm/) vs. team (/tiːm/)
这个对比能帮你区分 /aɪ/ 和 /iː/。team 里面的 /iː/ 是一个紧张的长元音,嘴角要向两边拉开。读这两个词的时候,感受一下你面部肌肉的状态,一个是放松滑动的,一个是紧张保持的。
-
time (/taɪm/) vs. tie (/taɪ/)
这个对比是用来练习结尾的 /m/。tie 这个词,发音到 /aɪ/ 就结束了,嘴巴是半开的。而 time 在 /aɪ/ 之后,必须加上一个闭嘴的 /m/。你录下自己的发音听听,你读的 time 是不是听起来像 tie?如果是,说明你结尾的 /m/ 被吞掉了,或者发得太弱了。
为什么花这么大功夫去纠正一个简单的单词?
因为 time 是一个超高频词。你每天说英语,几乎不可能不用到它。把这个词读准了,你的整个口语听起来会立刻不一样。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练习。
而且,/aɪ/ 这个双元音在英语里太常见了。你学会了 time,就等于学会了一大批单词的正确读法。比如:
– my, why, by
– like, bike, hike
– nine, fine, line, mine
– right, light, night, fight
– price, nice, ice
这些词中间的元音,全都是 /aɪ/。你把 time 练好了,这些词就迎刃而解了。
同样,结尾的 /m/ 辅音也很重要。你学会了在 time 里面正确地收尾,你就知道怎么读 come, some, name, game 这些词了。
所以,不要小看这一个单词。它就像一个练习的范本。攻克它,你的发音水平就能上一个台阶。这比你漫无目的地跟读十篇课文要有效得多。
最后给你一个最直接的建议。现在就停下阅读。拿出你的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对着录音,慢慢地、清晰地读十遍“time”。然后,再用正常的语速,读几个包含 time 的句子,比如 “What time is it?” “I need more time.”。
录完之后,自己回听。诚实地问自己:
1. 我中间的元音,有没有从一个大口型滑到一个小口型?
2. 我结尾的 /m/,是清晰的鼻音,还是变成了“泰姆”?
3. 我的发音,和我听到的标准发音有多大差距?
这种自我纠正,比任何老师在你旁边说一百遍都有用。因为发音是一个物理动作,是你口腔肌肉的习惯。只有你亲身去感受、去调整,才能真正掌握它。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