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张英语课程表,听起来好像挺简单,但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做错了。问题不在于表本身,而在于做表之前的思考。很多人上来就是,“我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7点到9点学英语”,然后排满了听力、阅读、背单词。不出一个星期,这事儿就黄了。因为这种表,根本不现实,也没有解决核心问题。
咱们先聊聊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搞清楚你到底要干嘛。你想学英语,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整个课程表的设计。比如说,你是为了三个月后去美国旅游,能跟人聊聊天,点个菜,问个路。那你的重点就应该是练口语和听力,特别是日常对话。语法、长难句阅读对你来说,就不是那么紧急。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通过六级考试,或者在工作里写英文邮件,那阅读和写作的比重就得加上去,还得系统地学学语法。
我有个朋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想去外企,觉得英语很重要,就给自己定了个宏伟的计划,每天早上起来背100个单词,晚上看一部美剧。听起来很棒,对吧?但他没想清楚,他面试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是流畅的自我介绍和回答专业问题的能力。结果他单词背了不少,美剧也看了,真到模拟面试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完整。后来他调整了方向,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准备面试问题、自己对着镜子练、找人模拟对话上。单词和美剧就成了辅助。你看,目标一换,整个学习计划就得跟着变。所以,动笔画表之前,先拿张纸写下来:我的具体目标是_,我希望在_时间内达到_水平。越具体越好。
搞清楚目标之后,第二步是认清现实,也就是你现在的水平。很多人好高骛远,上来就想啃《经济学人》或者看无字幕的《权力的游戏》。结果发现每个词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啥意思,自信心备受打击,然后就放弃了。评估自己的水平,不是为了打击你,是为了让你找到合适的材料,让学习能进行下去。
怎么评估?方法很简单。你可以找一些网上的免费分级测试做一下。很多大型的语言学习网站都有这种工具,比如剑桥英语、EF Set等等。它们会从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给你一个大致的评判,告诉你大概在欧标(CEFR)的哪个级别,是A1、A2还是B1、B2。 这个结果不一定100%精准,但足够给你一个参考。有了这个参考,你选材料的时候就有方向了。比如你测出来是B1水平,那你就去找B1难度的材料,而不是直接冲着C1的去。这样你学起来会感觉“有点挑战,但努努力能够着”,这种感觉最容易坚持下去。
好了,目标明确了,水平也清楚了,现在可以开始动手做表了。做表的核心原则有三个:固定时间、拆分任务、平衡技能。
先说固定时间。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别太指望靠“毅力”来坚持。最好的办法是把学英语这件事,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你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这件事,大脑就会形成惯性,到了那个点,不学反而会觉得缺点什么。这个时间不一定要很长。很多人觉得,每天不学个两三小时就没效果。这是个误区。每天专注地学25分钟,效果绝对比你边玩手机边“磨”两个小时要好。你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学25分钟,休息5分钟。
具体怎么安排时间?拿出你一周的日程表,把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班、上学、睡觉、吃饭的时间都涂黑。然后看看剩下有哪些你可以利用的“空闲白块”。可能是早上上班前的半小时,可能是午休的20分钟,也可能是晚上睡觉前的一小时。把这些时间圈出来,作为你的固定学习时间。关键是,要现实一点。如果你是个起床困难户,就别把学习时间安排在早上六点。如果你晚上加班是常态,那把黄金学习时间放在晚上九点也不靠谱。找一个你最不可能被打扰、精力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接下来说拆分任务。别在你的课程表上写“学英语”这三个字,这太模糊了。你要把任务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小动作。比如,同样是“练听力”,你可以写成:
听5分钟的BBC 6 Minute English播客,并且跟读一遍。
看一段10分钟的YouTube博主关于[你感兴趣的话题]的视频,不看字幕,然后试着用三句话总结视频内容。
用App“每日英语听力”做一篇VOA慢速英语的跟读练习。
你看,这些任务都非常具体,你知道要做什么,也知道花多长时间,做完一项就可以打个勾,非常有成就感。背单词也一样,不要写“背单词”,而是“用Anki刷20个新单词,并复习30个旧单词”。Anki这个软件是基于“间隔重复”记忆法设计的,能帮你更科学地记单词。 它会根据你的遗忘曲线,自动安排复习计划,比你自己拿着单词书死记硬背效率高多了。
最后是平衡技能。英语学习有四个核心技能:听、说、读、写。很多人学英语,其实是在“学阅读”。因为阅读是被动输入,最不费劲,也最容易看到“进步”(比如认识的单词多了)。但结果就是变成了“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你的课程表里,必须要把这四项都安排进去,而且要根据你的目标有所侧重。
我给你一个以提升日常交流能力为目标的B1水平学习者的周计划表示例,你可以参考一下:
-
周一 (30分钟):
- 听 (15分钟): 听一集NPR的Up First播客(大概10-15分钟),了解一下时事,试着抓住主要内容。
- 说 (15分钟): 针对播客里听到的一个话题,用手机录音,自己说3分钟的感想。不用追求完美,说错了也没关系,关键是开口。
-
周二 (30分钟):
- 读 (20分钟): 阅读一篇News in Levels网站上Level 2或Level 3的新闻。这个网站会把同一篇新闻写成不同难度,很适合练习。
- 写 (10分钟): 用5句话总结今天读的新闻。
-
周三 (30分钟):
- 词汇 (15分钟): 用Anki或类似的卡片App复习旧单词,学习15个新单词。这些新单词最好来自你周一和周二的学习材料。
- 语法 (15分钟): 找一本适合你水平的语法书,比如《剑桥在用英语语法》,学习一个你总是搞错的语法点,然后做5道练习题。
-
周四 (30分钟):
- 听 (15分钟): 看一个你喜欢的YouTube博主的短视频(比如生活Vlog、科技测评),这次可以开着英文字幕看,学习一些地道的表达。
- 说 (15分钟): 找一个口语伙伴(网上有很多语言交换平台),或者就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复述今天视频里的内容。
-
周五 (30分钟):
- 综合运用: 用HelloTalk之类的App找个外国人聊天,或者写一段英文日记,记录这一周发生的事。把这周学到的新单词、新句式用进去。
-
周六 (60分钟,可选):
- 兴趣学习: 看一部英美剧(开英文字幕),或者玩一个英文版的游戏。这是放松,也是在沉浸式地接触语言。
-
周日:
- 休息和复盘: 休息很重要。同时,花10分钟回顾一下这周的计划。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为什么?下周的计划需要调整吗?
你看这个表,每天时间不长,但任务很具体,而且听、说、读、写、词汇、语法都覆盖到了。它把学习融入到了不同的活动里,而不是枯燥地坐在那里“学英语”。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课程表不是法律,它是为你服务的工具。如果你今天实在太累了,完不成计划,那就休息,或者只做一项最简单的,比如听首歌。不要有负罪感。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发现计划不合适,就随时调整。可能你发现自己早上精力最好,那就把最难的阅读或写作挪到早上。可能你发现你对某个播客不感兴趣,那就换一个。关键是保持学习的动作,而不是死守一张完美的、但根本执行不下去的表。
所以,做英语课程表的正确流程是:先明确目标,再评估水平,然后把固定的时间段填上具体的、可执行的、平衡各项技能的小任务。最后,要记得定期回顾和调整。这样,你的课程表才能真正帮你把英语学下去。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