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英语课程表这事,其实没那么玄乎。关键在于别贪心,也别指望一天就能变成英语母语者。很多人做计划时热血沸腾,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排满,结果坚持不到三天就放弃了。这就像减肥,上来就节食加疯狂运动,身体肯定受不了。所以,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面对现实。
先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你学英语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课程表的所有内容。是为了通过六级考试?为了出国旅行能点菜问路?还是为了看懂没字幕的美剧? 不同的目标,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个朋友,目标是在三个月内通过一个商务英语考试。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考试”。于是他的课程表里,80%的时间都花在了刷真题、背考试高频词汇和练习写作模板上。他几乎不看美剧,也不去英语角,因为那些对于“通过考试”这个短期目标来说,效率太低。最后他顺利通过了。
所以,你得先花点时间,拿张纸写下来:“我学英语,是为了______。”把这个横线填上,越具体越好。比如,不要只写“提高口语”,要写成“能在和外国客户开会时,独立完成一个五分钟的产品介绍”。目标越清晰,你的课程表就越有针对性。
拆解目标,把大象放进冰箱
有了明确的目标,下一步就是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 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年后能无字幕看懂《老友记》”,那这个目标就太大了,看着就让人想放弃。
我们可以把它拆成这样:
第一个季度: 搞定《老友记》里最高频的2000个单词和500个常用短语。同时,每天带字幕看一集,重点是熟悉人物的语速和口音。
第二个季度: 开始尝试关掉字幕看,目标是能听懂50%的对话。遇到听不懂的,立刻打开字幕,查单词,然后倒回去重听。同时,开始跟读里面的经典台词,模仿语音语调。
第三个季度: 继续无字幕观看,目标是听懂80%。同时,找一个同样在学英语的朋友,每周用《老友记》里的情节练习对话。
第四个季度: 基本上可以无字幕观看了。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关注一些文化背景和俚语的用法,让自己的理解更深。
你看,这么一拆,是不是感觉每个阶段的任务都清晰多了?就像把大象放进冰箱,总共分三步。制定课程表也是一个道理,把大目标切成小块,然后一块一块吃掉。
时间分配:碎片化和整块化结合
大部分人都是上班族或者学生,很难有大段的完整时间来学英语。所以,课程表一定要考虑到现实情况,把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都用起来。
-
碎片时间(5-20分钟):
- 通勤路上: 这是练习听力的黄金时间。可以听英文歌、英语新闻广播(比如BBC或VOA),或者一些英文播客。 重点是“泛听”,不要求每个词都听懂,主要是为了让耳朵习惯英语环境。
- 午休时间: 可以用手机App背10-15个单词。 现在有很多背单词的软件,利用图片、例句和测试来加强记忆,比抱着一本厚厚的词汇书硬啃要有效率。
- 排队、等人的时候: 可以看一篇短的英文文章,或者回顾一下早上背的单词。
-
整块时间(至少30分钟以上):
- 早上起床后: 如果你起得来,早上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可以安排30分钟用来“精读”一篇文章或者背诵一段课文。 所谓的“精读”,就是要搞懂里面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的用法。
- 晚上睡觉前: 可以安排45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输入”和“输出”的结合训练。 比如,看一集20分钟的美剧(输入),然后花20分钟复述剧情或者写一段观后感(输出)。
这是一个示例周计划,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 时间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
| 早上通勤 | 听BBC新闻 | 听英文播客 | 听英文歌 | 听BBC新闻 | 听英文播客 | 复习本周听力 | 休息 |
| 午休 | App背单词 | App背单词 | App背单词 | App背单词 | App背单词 | 复习本周单词 | 休息 |
| 晚上 | 精读文章+跟读 | 看美剧+复述 | 语法练习 | 写作练习 | 找人练习口语 | 完整做一套模拟题 | 复盘总结 |
这个表只是一个框架。关键是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且坚持下去。 哪怕一天只学30分钟,也比一周学一整天然后下周就放弃要好得多。
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少
很多人学英语有个误区,就是哪里弱补哪里。口语不好就疯狂练口语,听力不行就一直听。但实际上,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 你阅读量上去了,词汇和语感自然会提升,这对写作和口语都有好处。听力练多了,你对句子的结构和发音更熟悉,说的时候也更有底气。
所以在安排课程表时,一定要均衡。
听和说: 这两项最好结合起来。你可以先听一段材料,然后模仿跟读。 比如看一段TED演讲,先听一遍,然后打开字幕跟着演讲者一起读,模仿他的停顿、重音和语调。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发音和流利度都有改善。
读和写: 这也是一对好兄弟。 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不要就这么算了。可以试着去分析它的文章结构,学着用里面的好词好句来写一个同主题的段落。或者干脆就写一篇读后感。通过写作来“输出”,可以让你对读到的东西理解得更深刻。
选择合适的材料,别跟自己过不去
市面上的英语学习资源太多了,很容易挑花眼。 有些人一上来就挑战莎士比亚原著或者经济学人,结果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选择材料的原则很简单:稍微比你现在的水平高一点点,让你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但又不至于完全够不着。
听力: 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从一些语速较慢的材料开始,比如VOA慢速英语。 如果是中级水平,可以试试BBC Learning English或者一些生活化的美剧。
阅读: 同样要根据难度来。可以找一些分级读物,从适合自己级别的开始看起。兴趣也很重要,如果你喜欢科幻,就去找科幻小说看,别强迫自己去看你不感兴趣的政治新闻。
工具: 准备一本英英词典。 遇到生词时,尽量用英语去理解英语,这样可以帮助你建立英语思维,而不是一直在中英文之间切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定期回顾和调整
课程表不是刻在石头上的法律,它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你可以每周日晚上花15分钟,回顾一下这周的计划执行得怎么样。
- 是不是某个部分的时间太长,导致你很难坚持?
- 是不是某个材料太难,让你产生了挫败感?
- 是不是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根据这些反馈,去修改下一周的课程表。 比如,你发现晚上写作效率很低,总是打瞌睡,那就可以把它调整到早上。你发现每天背20个单词压力太大,那就改成10个。
制作课程表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了解自己、适应自己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而是一个动态的、可以帮助你持续进步的工具。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调整。只要你在路上,方向是对的,就总能到达目的地。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