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英语,第一个坎就是音标。看着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æ/、/θ/、/dʒ/,感觉像天书。而且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会26个字母的发音,就能读所有单词。这是错的。英语里,一个字母在不同单词里的发音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字母’a’在’apple’、’father’和’cake’里的发音就都不同。所以,音标这玩意儿,你绕不过去。它就是英语发音的说明书。
搞懂音标,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让你说的英语别人能听懂,也能让你听懂别人在说什么。这东西一点都不玄乎,拆开来看,其实就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我们先说元音(Vowels)。
元音就是发音时,气流从肺里出来,经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说白了,就是你的嘴巴、舌头、嘴唇不用搞什么小动作去挡住气流。元音是构成单词读音的核心。
元音又可以分成单元音和双元音。
单元音(Monophthongs)就是发音时口型和舌位保持不变的音。它们又经常被分成“长元音”和“短元音”。这个长短,指的就是发音时长的区别。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长元音 /i:/,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像微笑一样,舌尖抵住下齿。发出来的音就像中文的“一”,但是要拉长一点。比如单词 sheep /ʃi:p/(羊),eat /i:t/(吃)。
跟它对应的是短元音 /ɪ/。发这个音,嘴巴要放松,微微张开,舌头也放平。它听起来有点像中文的“一”,但是非常短促、含混。最经典的例子就是 ship /ʃɪp/(船)。很多人把 sheep 和 ship 读成一个音,意思就差远了。我以前也老搞混,后来对着镜子练,一个使劲咧嘴,一个放松,才慢慢找到感觉。
再来一组对比:
长元音 /u:/,嘴唇要收圆,往前噘,像亲吻的动作。发出来的音像中文的“乌”,拉长。比如 food /fu:d/(食物),pool /pu:l/(水池)。
对应的短元音 /ʊ/,嘴唇也是圆的,但没那么紧张,稍微放松一点。发音短促。比如 good /gʊd/(好),book /bʊk/(书)。
还有一个特别容易搞混的,/æ/ 和 /e/。
/æ/ 这个音,嘴巴要张得很大,嘴角咧开,舌头放平。感觉就像你要咬一个大苹果(apple /’æpl/)一样。像 bad /bæd/(坏的),cat /kæt/(猫)都是这个音。
而 /e/,嘴巴张开的程度就小多了,跟发 /æ/ 比,要收敛很多。比如 bed /bed/(床),pen /pen/(笔)。把 bad 和 bed 读错,也是很常见的。
搞定单元音,双元音(Diphthongs)就简单了。双元音,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单元音组成的。发音的时候,口型会从一个元音滑向另一个元音。重点是这个“滑动”的过程,要连贯、平滑。
比如 /aɪ/,就是从 /a/ 滑向 /ɪ/。你试试看,先张大嘴发 /a/,然后嘴巴慢慢收小,滑到 /ɪ/ 的口型。连起来就是 my /maɪ/(我的),bike /baɪk/(自行车)里的音。
再比如 /ɔɪ/,是从 /ɔ/ 滑向 /ɪ/。boy /bɔɪ/(男孩),toy /tɔɪ/(玩具)。
还有 /eɪ/,是从 /e/ 滑向 /ɪ/。cake /keɪk/(蛋糕),say /seɪ/(说)。
只要你把单元音的口型记住了,双元音就是做个组合滑动练习。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嘴巴从一个形状平滑地变成另一个形状,练几次就有感觉了。
说完了元音,我们再来看辅音(Consonants)。
辅音就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里受到了阻碍。这个阻碍可能是你的嘴唇、牙齿或者舌头造成的。
辅音里,最需要搞明白的一个概念,叫“清辅音”和“浊辅音”。
说白了,就是发音时声带振不振动。
你可以把手放在喉咙上感受一下。
发清辅音的时候,比如 /p/、/t/、/k/、/s/,声带是不振动的,你只感觉到气流出来。
发浊辅音的时候,比如 /b/、/d/、/g/、/z/,声带会振动,你能感觉到喉咙在嗡嗡响。
这两类音经常成对出现,发音的口型、舌位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声带振不振动。
比如 /p/ 和 /b/。两个音都是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张开,让气流冲出来。但你发 pig /pɪg/(猪)的 /p/ 时,喉咙没动静。你发 big /bɪg/(大)的 /b/ 时,喉咙在振动。
再比如 /t/ 和 /d/。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气流冲开。try /traɪ/(尝试)的 /t/ 是清音,dry /draɪ/(干燥)的 /d/ 是浊音。
搞清楚清浊辅音,对单词的结尾发音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清,就是因为单词结尾的浊辅音被我们发成了清辅音,或者干脆没发出来。
除了清浊辅音,还有几个“老大难”的音需要单独说说。
第一个是 /θ/ 和 /ð/。就是 th 的两种发音。
这两个音中文里没有,所以很多人会用 /s/ 或者 /f/ 来代替,这是不对的。
正确的方法是:把舌尖轻轻地放在上下牙齿之间,稍微咬住一点点,然后送气。
送气时声带不振动,就是清辅音 /θ/,比如 think /θɪŋk/(想),three /θri:/(三)。
送气时声带振动,就是浊辅音 /ð/,比如 this /ðɪs/(这个),that /ðæt/(那个)。
这个动作一开始会觉得很别扭,感觉像大舌头。多练,让舌头习惯这个位置。
第二个是 /r/。特别是美式发音里的卷舌音。
发这个音的关键是舌头要卷起来,舌尖向口腔后上方抬起,但是注意,舌尖不能碰到口腔的任何部位。整个舌头是紧张的。比如 red /red/(红色),right /raɪt/(右边)。你可以先发一个“日”的音,然后把舌头再往后卷一点,别碰到上颚,感觉就对了。
第三个是 /l/ 和 /n/。
很多人会把这两个音搞混,尤其是在鼻音重的方言区。
发 /l/ 的时候,舌尖要顶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比如 light /laɪt/(光)。
发 /n/ 的时候,舌尖也是顶住上齿龈,但口腔的通道是堵住的,气流要从鼻腔出来。比如 night /naɪt/(夜晚)。你可以捏住鼻子试试,如果发不出 /n/ 的音,说明你的方法是对的。
那么,具体怎么学呢?
第一步,找一张靠谱的音标表。国际音标(IPA)是最通用的。网上有很多,最好是带发音和例词的。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你能经常看到的地方。
第二步,用好工具。现在的词典 App,比如牛津、朗文、韦氏,都带标准发音。查任何一个新单词,不只是看意思,一定要点那个小喇叭,仔细听它的读音,然后看它对应的音标。跟着读几遍。
第三步,刻意练习,用“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就是找那些只有一个音标不同的单词来对比练习。比如前面说的 ship /ʃɪp/ 和 sheep /ʃi:p/,bed /bed/ 和 bad /bæd/,pen /pen/ 和 pan /pæn/。这种练习效果很好,能让你的耳朵和嘴巴对细微的发音差别变得敏感。
第四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最直接的纠错方法。你觉得自己读得挺准,但录下来一听,可能跟原声差很多。找出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去改。
最后,别怕错。发音练习就是一个体力活,跟学乐器、学跳舞一样,是肌肉记忆的过程。你的口腔肌肉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些新的、陌生的动作。一开始读得慢、读得怪,都很正常。关键是持续地去听,去模仿,去纠正。今天搞懂一个音,明天搞懂一对音,慢慢地,这个“天书”就被你啃下来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