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英语,卡在一个坎上,就是总想找个一一对应的词。比如“迎接”。你查字典,它告诉你 welcome。没错。但也不全对。
用 welcome 的问题在于,这个词在英语里的感觉更“静态”。它通常表示一种姿态,一种“欢迎你来”的态度。比如你在家门口铺个垫子,上面写着“Welcome”。或者你对刚进门的朋友说,“Welcome to my home!”。这都没问题。
但是中文的“迎接”很多时候是个动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你想想“我去机场迎接客户”,这里面包含了“去”和“接”两个动作。如果你跟外国同事说 “I will go to the airport to welcome our client.”,他能听懂,但会觉得有点别扭,有点书面语。听起来就像你在机场准备拉个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一样。
那么,这种场景下该怎么说?
最地道的说法是 “pick someone up”。
对,就是这么简单。 “I’m going to the airport to pick up our client.” 我要去机场接客户。这个 “pick up” 直接就把“开车去”和“接到人”这两个动作全包含了,干净利落。它不光指开车,坐地铁去接也算。它强调的是“把某人从A点带到B点”这个功能。
如果场面更正式一点,比如是迎接一个重要的代表团,你可能不是司机,只是负责接待。这时候可以用 greet。 “Our manager will be there to greet the delegation.” 我们的经理会去那里迎接代表团。 Greet 这个词就更侧重于“问候、致意”这个动作,而不是“接送”。它表达的是一种官方的、礼节性的会面。
所以你看,光是一个“迎接人”,根据具体情况就有好几种说法。
- 朋友家人、普通客户: 用 pick up,表示你要负责把人接过来。
- 重要人物、官方代表团: 用 greet,表示你去致意问候,体现尊重。
- 在门口迎接客人: 这时候才最适合用 welcome。比如客人按门铃,你打开门说,“Welcome!”
说完迎接人,我们再聊聊迎接抽象的东西。这是另一个大头。
中文里我们常说“迎接挑战”、“迎接新年”、“迎接一个新时代”。这些东西你没法去机场“pick up”。这时候直接用 welcome 可不可以?
可以,但不总是最好的。
比如“迎接挑战”。你说 “We welcome the challenge.”,语法上完全正确。意思也对,表示“我们欢迎这个挑战的到来”。但它听起来有点被动,好像是挑战自己送上门,然后你说“行,来吧,我欢迎你”。
如果你想表达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有几个更好的词。
第一个是 face。 “We must face the challenge.” 我们必须迎接/面对挑战。 Face 这个词很中性,就是正视它,不回避。
第二个是 embrace。 “Let’s embrace the new challenge.” 让我们拥抱新挑战。 Embrace 的字面意思是拥抱,所以它带有一种非常积极、乐于接受的感觉。用这个词,说明你不仅不害怕,甚至还有点兴奋。
第三个是 take on。 “I’m ready to take on this challenge.” 我准备好迎接这个挑战了。 Take on 有一种“承担起来、接受下来”的意思,强调的是行动和责任感。感觉就像是把一件重物扛在自己肩上。
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你在实际使用中能慢慢体会。
- face: 中性,表示面对、不逃避。
- embrace: 热情,表示欣然接受、拥抱。
- take on: 主动,表示承担、着手处理。
再比如“迎接新年”。
你说 “welcome the new year” 完全可以,这是最常见的说法。
但如果你想来点不一样的,可以说 “ring in the new year”。这个短语特别形象,ring in a bell,敲钟。它特指通过庆祝活动(比如敲钟、派对)来迎接新的一年。 “We’re having a party to ring in the new year.” 我们要办个派对迎接新年。
还有一个词,usher in。这个词比较正式,有点书面化,但用在“迎接新时代”这种大词上就特别合适。 “The new technology will usher in an era of change.” 这项新技术将迎来一个变革的时代。 Usher 的意思是“引座员、引导”,所以 usher in 就有种“引领……进来”的感觉,特别有仪式感。
我们来整理一下迎接抽象事物的用法:
-
迎接挑战/机遇 (challenge/opportunity):
- 中性:face
- 积极:embrace
- 主动:take on
- 通用:welcome
-
迎接新年 (new year):
- 最常用:welcome
- 庆祝着迎接:ring in
-
迎接新时代/新纪元 (new era/age):
- 正式、书面:usher in
- 通用:welcome
最后,还有一种“迎接”,是为某个事件做准备。比如,“我们城市正在积极准备,迎接运动会的到来。”
这时候你不能说 “The city is preparing to welcome the games.”,听起来还是有点怪。好像运动会是一个人,城市要对它说“欢迎光临”。
更自然的说法是直接描述你在做什么准备。 “Our city is getting ready for the upcoming games.” 我们的城市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运动会做准备。或者 “Preparations are underway to host the games.” 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以举办这次运动会。
这里的核心动词变成了 get ready for (为……做准备) 或者 host (主办、承办)。因为“迎接”这个动作的本质,就是“为……做准备”或者“去主办”。把中文里那个有点模糊的动词,换成一个在英语里更具体、更精确的动作,是翻译的关键。
所以,下次你想说“迎接”的时候,先停一下。别急着搜 welcome。问问自己,我到底在迎接什么?
- 是去机场接一个人吗?(pick up / greet)
- 是准备面对一个困难吗?(face / embrace / take on)
- 是庆祝一个节日的到来吗?(welcome / ring in)
- 是开启一个历史新阶段吗?(usher in / welcome)
- 是为某个大型活动做筹备吗?(get ready for / host)
想清楚这个,正确的英文词就自己跳出来了。这比死记硬背一个中文词对应一个英文词要有用得多。语言是活的,场景决定了你该用哪个词。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