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直接把牛腩翻译成 Beef Brisket。这不能说错,但绝对不全对。如果你拿着这个词去国外的超市或者肉铺,买回来的肉很可能让你失望。做出来的清汤牛腩或者红烧牛腩,口感会又柴又硬。
问题出在哪?关键在于中餐和西餐对于牛肉分割的理念完全不同。
在中餐里,“牛腩”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它不是指牛身上某一块精确的肌肉,而是泛指牛肚子和靠近牛肋骨那一片区域的肉。我们叫它“牛腩”,主要是从烹饪角度出发的。这块区域的肉,有筋有肉有油,肥瘦相间,特别适合长时间炖煮。炖完之后,肉质软烂,筋膜充满胶质,口感丰富。所以,中餐师傅关心的是“这块肉炖起来好吃”,而不是“这块肉在解剖学上叫什么”。
但是在西方的屠宰和售卖体系里,牛肉的分割是严格按照肌肉纹理和解剖部位来的。每一块肉都有自己精确的名字,比如 Ribeye(肋眼)、Sirloin(西冷)、Tenderloin(里脊)。他们关心的是“这块肉是牛的哪个部位”,然后根据部位决定最佳烹饪方法(煎、烤、炖)。
所以,当你问“牛腩英语怎么说”时,其实没有一个完美的、能100%对应的单词。你需要根据你想要的“牛腩”是哪一种,来选择对应的英文说法。
我们常说的牛腩,在国内通常会细分成几种,比如坑腩、爽腩、崩沙腩等等。你在国外买肉,也得有这种“精确打击”的思路。
我们来拆解一下,到底该买什么。
最保险、最万能的选择:Beef Chuck
如果让我只推荐一个,我会推荐 Beef Chuck,也就是牛肩肉。
我刚到国外的时候,就踩过这个坑。去超市想买牛腩炖汤,对着一堆英文标签发愁,最后买了一块看起来肥瘦相间的,结果回家一炖,肉全散了,而且没嚼劲。后来和一个开餐厅的朋友聊,他才告诉我,对于做中式炖肉,Beef Chuck 是最稳妥的选择。
为什么推荐它?因为牛肩胛肉的脂肪分布和筋络,跟我们理想中的牛腩很像。它经得起长时间炖煮,煮完之后肉烂汤浓,效果特别好。你在超市的肉品区,会看到它被切成大块,标签上写着 “Chuck Roast” 或 “Beef Chuck for Stew”。买这种准没错。它价格不贵,性价比很高,用来做红烧牛腩、番茄牛腩,效果绝对不比国内的差。
如果你非要买 Brisket,请认准这个词:Brisket Point
现在我们来说说 Beef Brisket。西方的 Brisket 指的是牛胸肉,这是一块非常大的肉,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 a Flat (or First Cut),另一部分叫 a Point (or Second Cut)。
The Flat 是比较瘦的一大块肉,肌肉纤维很规整,脂肪含量少。美国人通常用它来做熏烤牛肉(Smoked Brisket)或者盐腌牛肉(Corned Beef)。如果你买这块肉来炖,因为它缺少脂肪和筋膜,结果就是又干又柴,口感很差。很多人买错,就是买成了 a Flat。
The Point 就不一样了。这块肉位于牛胸肉的上层,脂肪含量高,而且布满了筋膜和结缔组织。这不就是我们做牛腩想要的吗?它经过长时间的小火慢炖,脂肪会融化,筋膜会变得Q弹软糯,肉质酥烂。所以,如果你在肉铺看到了 “Brisket Point” 或者 “Fat End Brisket”,可以买。它非常适合用来做中式炖牛腩。
操作步骤很简单:去肉铺直接问屠夫:“Do you have the point cut of the brisket?” 他们就明白了。
追求顶级口感?试试这个:Boneless Short Rib
如果你不计成本,想追求港式清汤腩那种入口即化、肉味香浓的顶级口感,那你的目标应该是 Boneless Short Rib,也就是去骨牛小排。
在我们说的牛腩分类里,有一种最顶级的叫“坑腩”,就是牛肋骨之间的肉。Boneless Short Rib 其实就是这个部位。它的特点是油花分布极其漂亮,像大理石纹一样,肉质非常软嫩。
用它来炖汤,汤头会非常清亮但又充满牛油的香气,肉炖煮一两个小时就入口即化了。当然,它的价格也是最贵的,通常是 Beef Chuck 的两到三倍。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者就是想犒劳一下自己,买它绝对值。
想吃有点嚼劲的?Flank Steak 或 Skirt Steak
还有一种牛腩叫“爽腩”,它带有一层薄薄的筋膜,吃起来口感爽脆有嚼劲。这个对应的英文是 Flank Steak(腹胁肉,也叫崩沙腩)或者 Skirt Steak(隔膜肉)。
这两块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比较粗,肉质偏瘦,但肉味非常浓郁。它们不适合像 Chuck 或 Brisket Point 那样长时间炖煮,否则会变得很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逆着纹理把肉切成片或条,然后快速爆炒,或者用高压锅来缩短炖煮时间。比如做咖喱牛腩或者用它来打边炉(涮火锅),口感就很好。
但是要注意,如果你是新手,不熟悉如何处理这种肉,我不太建议你买。因为它对火候和刀工有一定要求,搞不好就浪费了。
一个绝对要避开的坑:Stew Meat
在国外超市,你经常会看到一盒盒切好的肉块,标签上写着 “Stew Meat” 或者 “Beef for Stewing”。看起来很方便,是不是?
千万别买。
这些所谓的“炖肉块”,通常是分割其他牛肉部位时剩下的边角料。它们的来源很杂,可能这块是 Sirloin 的边,那块是 Round(牛后腿肉)的角。这些肉普遍偏瘦,缺少筋膜和脂肪。用它们炖出来的东西,只有“柴”一个字可以形容。它们不会像牛腩那样越炖越软烂,只会越炖越老,最后变成一锅肉渣。
记住,要做出一锅好吃的炖牛腩,必须用一整块合适的肉,自己回来切。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肉块的质地、脂肪含量和烹饪时间都是一致的。
总结一下,下次你想买牛腩,可以这么操作:
- 日常炖煮,性价比最高:直接去超市找 “Beef Chuck” 或 “Chuck Roast”。这是最安全、最不会出错的选择。
- 追求肥美软糯的口感:去肉铺或者超市,寻找 “Beef Brisket Point”。如果找不到,直接问屠夫。
- 预算充足,要吃最好的:买 “Boneless Short Rib”。用它做出来的清汤牛腩,绝对是餐厅级别的。
- 喜欢有嚼劲的口感:可以尝试 “Flank Steak”,但要记得逆着纹理切,并且控制好烹饪时间。
- 绝对不要买:预先切好的 “Stew Meat”。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