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的英文是 Burpee。
B-U-R-P-E-E。
很多人会拼错,写成 Burpy 或者 Burby。正确的拼写是 Burpee,词源来自它的发明者,一位名叫 Royal H. Burpee 的美国生理学家。他在上世纪30年代发明这个动作,最初是用来做体能测试的,不是用来做高强度训练的。原始版本的波比跳甚至没有俯卧撑和最后的跳跃。但后来,美军把它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用来快速筛选士兵的体能。
一个标准的波比跳,分解开来其实是几个动作的组合。如果你是新手,把它一步一步拆开来做,会安全很多。
我们把一个完整的动作流程走一遍:
第一步:站立。
双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直。这是起始姿势。
第二步:下蹲。
弯曲膝盖,臀部向后坐,做一个深蹲。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或者更低的位置。蹲下去的同时,把手放到身体前方的地面上,就在双脚的前面,与肩同宽。
第三部:后踢腿。
双手撑稳地面,核心收紧,然后双脚同时向后踢,让身体进入一个平板支撑的姿势。这个时候,你的身体从头到脚应该是一条直线。
第四步:俯卧撑。
做一个标准的俯卧撑。胸部要尽可能地靠近地面,然后再把自己推起来。很多人会省略这一步,特别是在做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时候,为了追求次数。但一个完整的、经典的波比跳是包含这个俯卧撑的。
第五步:收腿。
在平板支撑的位置,核心再次发力,双脚同时向前跳,回到第二步下蹲时手旁边的位置。
第六步:向上跳。
从深蹲姿势,用尽全力向上跳起来。跳得越高越好。在身体跳到最高点的时候,双手在头顶上方拍一下。
第七步:落地。
落地时,膝盖要稍微弯曲,做一个缓冲。这样可以保护你的膝关节。落地后,你就回到了起始姿势,可以准备做下一个了。
看起来简单,但这个动作里有很多坑。很多人做错,不但训练效果打折扣,还容易受伤。我见过最多的错误有三个:
第一个,也是最危险的错误:塌腰。
在第三步后踢腿进入平板支撑,和第四步俯卧撑推起身体的时候,很多人的腰会塌下去。核心没有收紧,力量都让腰椎承担了。做几次可能没感觉,但数量一多,或者长期这么做,下背部就会痛。正确的做法是,全程绷紧你的腹部和臀部,想象你的身体是一块坚硬的平板。如果你发现自己做不到,那就先把速度降下来,甚至可以把双脚向后踢的动作,改成单脚依次向后走。
第二个常见错误:落地太重,膝盖内扣。
从最后的跳跃落下来时,不能直挺挺地砸在地上。这样对膝盖和脚踝的冲击太大。要学会有控制地落地,用大腿和臀部的肌肉去吸收冲击力。落地时,脚尖和膝盖要朝向同一个方向,就是正前方,千万不要膝盖内扣。
第三个错误:只追求速度,动作幅度不够。
很多人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做更多次,动作会变得很潦草。比如,俯卧撑只做一半,胸部根本没下去;最后的跳跃也变成了象征性的踮脚。这样做,心率是上去了,但肌肉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刺激。波比跳是一个全身性的力量和心肺训练动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作用。俯卧撑练胸和手臂,深蹲和跳跃练腿和臀部。如果你把这些都省略了,那它就只剩下让你喘气的功能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新手先别追求次数。先把每一个分解动作都做标准。
你可以试试这个简化的版本,也叫“无跳跃波比”:
1. 下蹲,手撑地。
2. 左脚向后退一步,右脚向后退一步,进入平板支撑。(不是跳过去)
3. 不做俯卧撑。
4. 左脚向前收回,右脚向前收回,回到深蹲姿势。
5. 站起来就行,不用跳。
等你把这个简化版做得流畅了,再慢慢增加难度。比如,把走路改成后踢腿,然后再加上最后的跳跃,最后再加上俯卧撑。
为什么这个动作让那么多人又爱又恨?
恨它,是因为它真的累。做一个都很累,连续做十个简直要命。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你的心率推到很高。
爱它,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它效率高。没时间去健身房,在家开合跳没感觉的时候,做几组波比跳,全身都能练到。它同时考验了你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爆发力和协调性。胸、肩、手臂、核心、臀、腿,几乎所有主要肌群都参与了。
关于做多少个,没有标准答案。看你的目标和体能水平。
如果你是想把它加入到力量训练中,可以在练腿日或者练胸日之后,做个3-4组,每组8-12个,作为结束动作。
如果你是想用它来做有氧或者HIIT,可以试试 Tabata 模式。就是做20秒,休息10秒,这样循环8次,总共4分钟。这4分钟做下来,效果可能比你慢跑20分钟还好。
最后再说一点,做波比跳之前一定要热身。特别是手腕、肩膀和膝盖。因为这些关节在动作中承受的压力很大。做几个手腕画圈、手臂画圈、高抬腿,让身体先活动开。
先从5个标准的波比跳开始,感受一下。别急,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