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英语,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他们要么冲上去就背单词,要么就是死磕语法书。结果呢?单词背了就忘,语法规则一到用的时候就全乱了。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直接往上堆砖头,肯定要塌。
所以,我们得从根上解决问题。别想那些花里胡哨的方法,咱们就聊点实在的,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忘掉你对“学英语”的错误印象,先搞定发音。
为什么要先搞定发音?因为发音是英语的骨架。你的发音要是不准,你说出来的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你也听不准,因为你脑子里的那个“声音”是错的。这就导致你背单词特别费劲,因为你是在用眼睛记一堆字母,而不是用耳朵记一个声音。
我见过一个朋友,他词汇量不小,阅读也还行,但就是不敢开口。有一次他鼓起勇气问路,跟一个老外说了半天“where is the nearest bus station”,那个老外一脸迷茫。问题就出在他的发音上,每个单词的调子都不对,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串没人能懂的噪音。
具体怎么做?
先别管什么英式发音、美式发音,选一个你喜欢的,然后从头学。不是学ABC,是学国际音标(IPA)或者自然拼读(Phonics)。我个人更推荐从自然拼读开始,因为它更直观,直接教你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里怎么发音。
- 找个靠谱的视频教程。YouTube上有很多免费的,搜“Phonics for adults”或者“English phonics”。找那种发音清晰,口型夸张的老师跟着学。
- 每天就练几个音。比如今天就练 /æ/ (cat, apple) 和 /e/ (bed, pen) 这两个音。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口型,录下自己的声音,然后跟视频里的对比。
- 找到规律。比如,你会发现字母 a 在 cat 和 cake 里的发音是不一样的。自然拼读就是帮你找这些规律。掌握了规律,你看到一个不认识的词,也能猜出个大概的发音。
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枯燥,但你只要坚持一个月,每天半小时,你的英语世界会完全不一样。你再背单词,就会发现容易多了,因为你是在记声音,而不是记字母组合。
第二步:用最笨的方法,积累最高频的词汇。
词汇量是血肉。但不是什么词都要背。有人一上来就拿起一本几千词的红宝书从A开始背,abandon, ability, abnormal… 背到 an 就放弃了。这是最没效率的做法。
语言学家做过统计,日常英语对话和文章里,最高频的1000个词,就占了80%以上的内容。这意味着,你只要掌握了这1000个词,你就能看懂、听懂大部分简单的东西了。
具体怎么做?
1. 去找一个“英语高频词汇表”,比如牛津3000词(Oxford 3000)。刚开始可以先从前500个开始。
2. 不要孤立地背单词。这是最多人犯的错。你背一个“apple”,只知道是“苹果”,但你不会用。你得把它放到一个最简单的句子里去学。比如:I eat an apple. 这样你就知道它是个名词,前面要用 an。
3. 用卡片。正面写英文单词和例句,背面写中文意思。每天看个10-20个新词,然后花更多时间复习旧的。可以用一个叫Anki的软件,它会根据你的记忆曲线帮你安排复习,效率很高。
4. 把新学的词用起来。哪怕是自己造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学了“book”,你就自己说,“This is a book.”,“I read a book.”。听起来很傻,但这个过程是在把你学到的东西内化。
第三步:理解最核心的语法,而不是去背语法规则。
语法是把单词串起来的规则。但初学者不需要去啃一本厚厚的语法书,去搞懂什么虚拟语气、倒装句。你只需要掌握最核心、最简单的句子结构。
英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也就是“谁,做了什么,事”。
比如:I (主语) love (谓语) you (宾语)。
He (主语) plays (谓语) games (宾语)。
你刚开始的目标,就是能看懂和说出这种最简单的句子。
具体怎么做?
1. 找一本很薄的、给小孩子或者初学者看的语法书。重点看“时态”这一章。但你只需要先搞懂三个:一般现在时(描述事实和习惯,I walk to school)、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I walked to school yesterday)、一般将来时(描述将来的计划,I will walk to school tomorrow)。
2. 多看例句,而不是背规则。看大量的简单例句,去感受那个语感。你会慢慢发现,哦,原来描述昨天的事,动词后面要加个-ed。
3. 做跟读练习。找一些简单的儿童读物或者慢速英语新闻(比如VOA Learning English),它有一句话的音频,你就跟着读一句话。模仿他的语音语调和停顿。这个过程不仅练了发音,也让你在无意识中熟悉了正确的句子结构。
第四步: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学语言不是靠“学”,而是靠“习得”。就像你学母语一样,你不是先学语法再听爸妈说话,而是先听了大量的话,自然就懂了。输入,就是听和读。
但是,输入的东西必须是“可理解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大概能看懂或听懂70%-80%的内容。如果一个东西你完全看不懂,那对你来说就是噪音,输入了也白输。
具体怎么做?
1. 听力输入:
从儿童动画片开始。别笑,像《Peppa Pig》(小猪佩奇)这种动画片是绝佳的初级听力材料。它的句子短、词汇简单、语速慢,而且有画面辅助你理解。你把一集看个几遍,甚至可以试着不开字幕看。
听分级读物的音频。很多英语学习读物是分等级的,从一级(比如只有300个单词)到六七级。你可以买这种书,边看边听音频。
2. 阅读输入:
同样,从分级读物开始。找那些你感兴趣的故事,比如侦探、爱情故事的简化版。因为有兴趣,你才能读下去。
看英文绘本。图画能帮你理解很多单词的意思。
不要一遇到不认识的词就查字典。这是个坏习惯,会打断你的阅读节奏。试着根据上下文猜意思。一页里查一两个关键词就够了。
每天保证至少15分钟的听和15分钟的读。不用多,但一定要坚持。这个过程是在给你大脑喂养料。几个月下来,你会发现你的语感突然就上来了。
第五步:硬着头皮输出。
输出就是说和写。这是很多人最怕的一步,因为怕犯错,怕丢人。但语言这个东西,不用就永远学不会。犯错是必然的,而且是好事,说明你在尝试。
具体怎么做?
1. 自言自语。这是最安全、最没压力的练习方法。你可以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I am making coffee. I open the fridge. I take out the milk.” 刚开始可能磕磕巴巴,没关系,坚持下去。
2. 影子练习(Shadowing)。找一段1-2分钟的简单音频,你戴上耳机,像个影子一样,跟着音频晚1-2秒钟复述他说的话。尽力模仿他的发音、语调和节奏。这个方法对提升口语流利度有奇效。
3. 找个语伴。现在有很多语言交换的App,比如HelloTalk,你可以在上面找一个想学中文的外国人,你们互相教。别怕说错,你就告诉他,“I am a beginner, please be patient.” 大部分人都很友好的。
4. 写东西。从最简单的开始。每天写一两句话的日记。“Today is Monday. I feel happy.” 用你今天刚学的单词和句型。这个过程能帮你巩固记忆,并且让你开始用英语思考。
总结一下,整个路径应该是:
先用一个月时间,专注搞定发音和自然拼读。
然后,花两三个月,通过例句和卡片,掌握500个左右的高频词和最基本的句子结构。
同时,每天坚持听和读简单的、你能理解的材料,比如儿童动画和分级读物。
最后,从自言自语和写一句话日记开始,慢慢尝试输出。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也不可能速成。它需要的是耐心和每天一点点的坚持。别去信那些“一个月流利说英语”的广告,那都是骗人的。语言学习是场马拉松,享受这个慢慢进步的过程就好。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