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不想说英语怎么说

在上海的地铁里,一个外国小哥拿着手机,一脸迷茫地用英语问我怎么去一个地方。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至少三种给他指路的方法,英语单词也都到嘴边了,但我就是卡住了。

我那天加了一天班,脑子像一团浆糊,实在不想费劲去组织英语句子。我只想用最简单的中文告诉他,“出门右转,坐10号线,三站就到”。

结果我憋了半天,指了指他手机上的地址,又指了指地铁线路图,然后说:“This line… three stops.”

他好像懂了,对我说了声“Thank you”,然后就走了。

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很久。问题不是我不会说英语,而是那个当下,我真的不想说。这种感觉很多人都有。可能你累了,可能你对自己的口语不自信,或者你就是单纯觉得没必要。

但直接说 “I don’t want to speak English” 听起来太冲了,像是在挑衅。那我们到底该怎么表达“我不想说英语”这个意思,同时又不显得粗鲁呢?

这事得分情况看。

第一种情况:你其实会说,但就是累了,或者没心情。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就像我那天在地铁里一样。你的英语水平足够应付,但大脑的“英语处理器”今天想下班。这时候,关键是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把对方推开。

你可以试试这么说:

“Sorry, my brain is a bit slow today. Can we speak Chinese?”

(抱歉,今天脑子有点转不动,我们能用中文吗?)

这句话特别好用。因为它不是在拒绝交流,而是在请求一种更轻松的交流方式。你承认了自己“脑子慢”,这是一种自嘲,对方通常会觉得你很真诚,而不是傲慢。

我有个朋友,英语说得很好,但他下班后就拒绝讲英语。他的口头禅是:“My English is off duty.”(我的英语下班了)。然后他会笑着拿出手机翻译软件说:“Let’s use this.”(我们用这个吧)。效果总是很好,对方会觉得他很有趣。

另一种说法是:

“My Chinese is better. It would be easier to explain this in Chinese.”

(我的中文更好。用中文解释这件事会更简单。)

这句话的重点是“为了更好地帮你解决问题”。你暗示对方,如果用英语,你可能说不清楚,反而会误导他。这样一来,切换到中文就成了一个更高效、更负责任的选择。对方会觉得你是在为他着想。

说白了,核心就是:态度要友好,理由要个人化。别让对方觉得你是因为讨厌他或讨厌英语才拒绝的。

第二种情况:你的英语水平确实有限,怕说错。

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很多人学了十几年“哑巴英语”,阅读和听力还行,但一开口就紧张。害怕语法错误,害怕发音不准,害怕对方听不懂。

这种恐惧感是真实存在的。这时候,最差的选择就是硬着头皮说。结果往往是你说得痛苦,对方听得也费劲。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坦白。

“Sorry,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不好意思,我英语不太好。)

这是一句万能牌。说了这句话之后,你就卸下了所有“必须说好英语”的心理包袱。对方对你的期望值也会立刻降下来。

但是,只说这一句还不够。因为它只解决了你的问题,没解决对方的问题。对方依然需要帮助。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坦白 + 行动。

说完“我英语不太好”之后,立刻跟上一个解决方案。

最简单的行动就是用手机。

你可以直接打开翻译App,把手机递过去,然后指指麦克风图标,示意他说话。这个动作是世界通用的,不需要任何语言。

我见过一个大叔就是这么做的。在景区,一个外国游客问他路,他摆摆手,笑着说了一句蹩脚的“No English”,然后掏出手机,打开了翻译软件。那个游客马上就明白了,对着手机说了地名,大叔看了翻译结果后,用中文在软件里输入了路线,再展示给游客看。整个过程特别顺畅,比磕磕巴巴说英语要快得多。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不想/不能说英语),又提供了实际的帮助。这是一种高情商的沟通方式。你没有拒绝人,只是拒绝了用英语沟通。

第三种情况:在工作或比较正式的场合。

这种情况比较棘手。比如,你在和一个外国客户开会,对方默认全程英语,但你觉得某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用英语很难说清楚,可能会产生误解。

这时候,不能像平时聊天那么随意。你需要用更专业的方式来处理。

你可以这么说:

“To ensure we don’t have any misunderstandings on the technical details, could we switch to Chinese for this part? We can have someone translate.”

(为了确保在技术细节上我们没有任何误解,这部分我们能换成中文讨论吗?我们可以找人来做翻译。)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专业”和“准确”。你把切换语言的原因从“我不想说”变成了“为了避免误解”。这是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对方很难拒绝。因为在商业合作中,准确性是第一位的。

如果现场没有翻译,你也可以提议:

“This part is quite complex. To be precise, may I send you an email in Chinese explaining the details later?”

(这部分相当复杂。为了确保准确,我稍后可以发一封中文邮件给您解释细节吗?)

这个方法把即时沟通的压力转移到了书面沟通上。写邮件你有充足的时间去查证、组织语言,确保万无一失。这也体现了你认真负责的态度。

关键在于,你要表现出你是在为项目本身考虑,而不是为了自己省事。

第四种情况:对方很强势,或者就是不想用中文。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确实存在。有些人可能觉得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就“应该”会说英语。他会一直用英语跟你说话,即使你已经表示了困难。

这时候,你需要稍微坚定一点。

第一步,友好地重申。你可以微笑着,慢慢地、清晰地说:

“Chinese, please.”

(请说中文。)

不用加任何解释。简单的重复,反而更有力量。

如果对方还是继续说英语,那问题可能就不在于语言了,而在于尊重。这时候,你完全有权利选择结束对话。

你可以说:

“Sorry, I don’t think I can help you.”

(抱歉,我可能帮不了你。)

然后就可以礼貌地离开。你没有义务在自己不舒服的情况下,去满足别人的语言偏好。尤其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要求别人用中文交流是再正常不过的权利。

总结一下,不想说英语,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拒绝别人时可能产生的尴尬和冲突。

所以,核心的解决思路就两条:

  1. 真诚地解释,把理由归结到自己身上。 无论是“脑子累了”还是“英语不好”,都让对方觉得问题出在你这,而不是他。
  2. 提供一个替代方案。 无论是用翻译软件,还是用邮件沟通,或者干脆用手指路,你都要表明“我想帮你,但我们换一种方式”。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语言能力,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当你把重点从“我说得好不好”转移到“我怎么帮你”时,语言的障碍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下次再遇到不想说英语的瞬间,别再卡壳了。从上面这些方法里,挑一个适合你当时情况的,大方地说出来。你会发现,事情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我不想说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