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直接开始。ice这个词,发音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元音,第二部分是辅音。合在一起就是 /aɪs/。
我们先拆开看。
第一部分,是元音 /aɪ/。
这个音在中文里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对应。很多人会直接用中文的“爱”来代替,听起来很接近,但其实有细微差别。想发得准,你需要做一个连贯的口型滑动。
你可以这样做:
1. 先把嘴巴张开,像要发中文“啊”的音。舌头放平,位置靠后。这是起始动作。
2. 然后,不要停,立刻把下巴往上抬,同时舌头也跟着往上、往前移动。嘴唇随之向两侧咧开,变成一个扁平的形状,发出类似中文“一”的音。
整个过程是连贯的,从“啊”滑向“一”,听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 /aɪ/ 音。你试试看,“啊-一”、“啊-一”,然后加快速度,它就变成了“爱”。这个音的关键在于“滑动”,它不是两个独立的音,而是一个双元音,口型在发音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
很多单词里都有这个音,你练熟了,就能举一反三。比如:
like /laɪk/ (喜欢)
bike /baɪk/ (自行车)
time /taɪm/ (时间)
nine /naɪn/ (九)
my /maɪ/ (我的)
你看,这些词里的元音部分,发的都是 /aɪ/。
第二部分,是辅音 /s/。
这个音对说中文的人来说很简单。它就是一个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你可以把手放在喉咙上感受一下,发 /s/ 的时候,喉咙是没感觉的。
具体动作是:
舌尖轻轻抵住你的上牙龈后部,就是上门牙后面的那块肉。然后,从舌尖和牙龈之间留出一条小缝,让气流从这个缝里冲出来。发出的就是“嘶嘶”的声音,跟蛇吐信子的声音一样。
这个音最容易搞混的是它的对应浊辅音 /z/。
/s/ 是清辅音,声带不振动。
/z/ 是浊辅音,声带要振动。
你再把手放在喉咙上,试试发 /z/,就是蜜蜂飞的“嗡嗡”声的前半部分。你会感觉到喉咙在震动。
这一点区别,在英语里能区分很多词。比如:
ice /aɪs/ (冰) vs. eyes /aɪz/ (眼睛)
price /praɪs/ (价格) vs. prize /praɪz/ (奖品)
race /reɪs/ (比赛) vs. raise /reɪz/ (举起)
你看,元音都一样,就因为结尾的辅音一个是清的 /s/,一个是浊的 /z/,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所以,ice结尾的这个 /s/ 一定要发得干脆,不要带上任何喉咙的振动。
好了,现在我们把两部分合起来:/aɪ/ + /s/ -> /aɪs/。
先做好发 /aɪ/ 的口型滑动,在滑动的末尾,舌头直接移动到发 /s/ 的位置,送出一口气。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到这里,只是解决了“ice”这一个词的发音。但如果你想真正搞懂,就得明白它背后的规律。为什么这里的字母 i 发 /aɪ/ 的音?
这就要说到英语里一个很有名的规则,叫做“Magic e”或者“Silent e”规则,也就是“神奇的e”或“不发音的e”。
规则是这样的:当一个单词或者音节以“元音字母 + 辅音字母 + e”结尾时,结尾的这个 e 通常不发音,但它会让前面的那个元音字母发它自己的“字母音”(long vowel sound)。
听起来有点绕,我们拿字母 i 举例子。
字母 i 在字母表里读什么?就读 /aɪ/,对吧?这就是它的“字母音”。
它还有一个“短音”(short vowel sound),发 /ɪ/,类似中文的“一”,但更短促,嘴巴更放松。
现在我们来看例子:
kit /kɪt/ (工具包)。这里只有一个元音字母 i,它发短音 /ɪ/。
kite /kaɪt/ (风筝)。这个词的结构是 i + t + e。结尾的 e 不发音,但它让前面的 i 发出了字母音 /aɪ/。
这就是“Magic e”的作用。它像个魔术师,自己不出声,却改变了前面元音的读法。
我们再看几组对比,你马上就明白了:
bit /bɪt/ (一点点) vs. bite /baɪt/ (咬)
sit /sɪt/ (坐) vs. site /saɪt/ (地点)
fin /fɪn/ (鱼鳍) vs. fine /faɪn/ (好的)
rid /rɪd/ (摆脱) vs. ride /raɪd/ (骑)
现在再回头看 ice 这个词。它的结构是 i + c + e。
字母 c 在 e, i, y 前面通常发 /s/ 音,这个是另一个发音规则。
所以,ice 完全符合 “i + 辅音字母 + e” 的结构。结尾的 e 不发音,它让 i 发出了字母音 /aɪ/。辅音 c 在这里发 /s/。合起来就是 /aɪs/。
搞懂了这个规律,你就不只是会读 ice 了。你看到一大批类似的词,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
rice (米饭)
nice (好的)
mice (老鼠,复数)
price (价格)
slice (一片)
advice (建议)
这些词全都遵循这个规律。
当然,英语不是一门严格遵守规则的语言,总有例外。比如 give
/gɪv/ 和 live
/lɪv/ (动词“居住”),它们也符合 i + v + e 的结构,但这里的 i 却发了短音 /ɪ/。这些例外通常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只能靠死记硬背。但好消息是,大部分单词还是遵守规则的。掌握了规律,你就掌握了大多数。
还有一个相关的规律可以顺便提一下。当字母 i 后面跟着 nd 或 ld 时,i 通常也发 /aɪ/ 的长音。
比如:
find /faɪnd/ (找到)
kind /kaɪnd/ (种类;和善的)
mind /maɪnd/ (介意;头脑)
wild /waɪld/ (野生的)
child /tʃaɪld/ (孩子)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ice怎么读”。
读 /aɪs/。
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读。是因为“i + c + e”这个结构,触发了“Magic e”规则,让 i 发出了它的字母音 /aɪ/。
练习方法很简单:
1. 先慢速分解练习 /aɪ/ 这个音,从“啊”滑到“一”,感受口型和舌位的变化。
2. 练习区分 /s/ 和 /z/,把 ice 和 eyes 放在一起对比着读,录下来自己听。
3. 找一串符合“Magic e”规则的词,比如 nice, rice, price, like, bike, time, fine,连起来读,把这个发音模式变成肌肉记忆。
4. 再找一串对比词,比如 kit/kite, bit/bite,交替读,强化你对这个规则的理解。
这样练下来,你掌握的就不是一个单词的发音,而是一整套发音的逻辑。下次再遇到像 stride
或 thrive
这样不认识的词,你也能自信地猜出它的读音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