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死亡的英语怎么写?
这问题,简单,又不简单。
字面上的答案,小学生都知道。名词是 death,动词是 die,形容词是 dead。就这么几个字母,拼凑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我们所有人终将面对,却又一生都在逃避的终极概念。比如,你可以说:“Death is a part of life.”(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或者陈述一个事实:“He died yesterday.”(他昨天死了。)再或者,描述一个状态:“The bird is dead.”(那只鸟是死的。)
但你真的只想知道这个吗?
我不信。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这几个单词,任何一本字典都能给你答案,而且比我给得更标准。你来问,一定是想知道那藏在单词背后,像海面下巨大冰山一样的,那整个关于“死亡”的语言世界。那才是我真正想聊的。因为英语在谈论“死亡”这件事上,态度简直是……精神分裂。它时而庄重,时而戏谑,时而温柔,时而残忍。它用无数个词汇,像无数层面纱,去遮盖、去美化、去解释、去直面那个最核心的,令人恐惧的空洞。
我们先从最常见的“遮羞布”说起。
在正式场合,或者当人们试图表现出该死的得体和礼貌时,die 这个词是绝对的禁忌。太直接了。太刺耳了。像一把没加任何润滑就捅过来的刀子。所以,英语世界发明了一整套的 euphemisms(委婉语),简直可以编成一本小词典。
最常见的就是 passed away 或者 passed on。这两个词组用得最滥,也最安全。它描绘的画面不是一个生命的戛然而止,而是一种平稳的、安静的“经过”。仿佛这个人只是从这个房间走到了另一个房间,我们看不见他了,但他还在,只是“过去了”。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温柔的谎言。当你的朋友告诉你他的祖母 passed away,你能感受到那份小心翼翼,那份试图在冰冷的现实上铺上一层天鹅绒的努力。
再往下走,还有更具宗教或精神色彩的说法。比如 went to a better place(去了个更好的地方),is at peace(安息了),joined the angels(去和天使作伴了)。这些说法自带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它们不谈论“结束”,而是谈论“归宿”。它们把死亡从一个纯粹的生物学事件,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甚至值得向往的境界。当然,这得看你信不信了。对于一个无神论者来说,听到这些可能会觉得有点……空。
还有一种说法,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叫 lost the battle。比如,“He lost his long battle with cancer.”(他输掉了与癌症的漫长斗争。)这句话把病人塑造成了一个战士,把疾病描绘成一场战争。听起来很悲壮,很有英雄气概,对吧?但你仔细想想,这公平吗?赢了,是英雄;输了,就是失败者?那些没能“战胜”病魔的人,难道是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勇敢吗?这种说法,在给予逝者尊严的同时,也无形中给生者和病人施加了某种压力。语言的力量,就是这么微妙又可怕。
说完了这些温吞的、裹着糖衣的表达,我们再来看看硬核的、充满黑色幽默的另一面。
俚语,slang。
这才是语言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在面对死亡这个沉重话题时,英语俚语展现出了一种惊人的,近乎残酷的戏谑精神。这是一种用大笑来对抗恐惧的本能。
你肯定听过 kick the bucket。这大概是关于死亡最著名的俚语了。来源众说纷纭,有的说和人上吊时踢倒脚下的水桶有关。不管来源如何,这个短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滑稽感,一种对死亡的降维打击。它把一个神圣、悲伤的时刻,变成了一个有点笨拙可笑的动作。
还有 bite the dust。这个画面感绝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在西部片里中枪的牛仔,挣扎着倒下,最后脸朝下,啃了一嘴的泥土和灰尘。这里面没有丝毫的美感和尊严,只有生命的彻底终结,和大地最粗暴的亲吻。它充满了原始的、野性的力量。
类似的还有 buy the farm(买了农场),据说源自二战时期,失事的飞行员坠毁在欧洲的农田里,仿佛用生命保险金为家人“买下”了一块地。还有 croak(像青蛙一样呱呱叫着断气),pushing up daisies(在地下给雏菊当养料),six feet under(在六英尺之下)。
你看,这些俚语没有一个是中性的。它们要么是滑稽的,要么是粗粝的,要么是自嘲的。它们是人们在酒吧里,在战壕里,在最不正式、最真实的场合,用来谈论死亡的方式。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一种“我根本不在乎”的姿态,来掩饰内心深处的“我怕得要死”。
除了这些遮掩和戏谑,英语里还有一类词,专门用来形容死亡的“方式”。
当死亡来得非常突然和暴力时,语言也随之变得锋利起来。新闻报道里可能会用 killed,murdered,slaughtered(屠杀),assassinated(暗杀)。这些词每一个都带着血腥味。在军事或黑帮电影里,你可能会听到 take out,wipe out,eliminate。这些词冷酷、高效,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仿佛在谈论清除一个电脑病毒,而不是终结一个人的生命。
而当死亡是缓慢的、可预见的,比如因年老或疾病,语言又会变得柔软和诗意。人们会说一个人在 fading away(渐渐消逝),或者 slipping away(慢慢溜走)。这两个词组描绘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瞬间。你能感觉到生命力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一点点流逝,直到最终耗尽。这里面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最后,我想说,真正把对“死亡”的表达推向艺术高度的,是文学。
莎士比亚说,死亡是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那个无人归来的未知国度。这个比喻,比任何一个委婉语都更加深刻、更加引人遐想。它承认了我们对死亡的无知,也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充满探索意味的色彩。
而当我们将死亡人格化,称之为 the Grim Reaper(拿着镰刀的死神)时,我们又在做什么?我们在给那个无形无影的恐惧,一个具体可见的形象。我们可以想象他,甚至可以与他对话、与他博弈。这又是另一种应对恐惧的方式——将它实体化,从而让它变得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挑战。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死亡”的英语怎么写?
它远不止是 death 这个单词那么简单。它是一整个光谱,从最圣洁的白色,到最温柔的粉色,再到最戏谑的黄色,最暴力的红色,以及最深邃的,代表着未知与恐惧的黑色。
掌握这些词汇,不是为了让你在考试里多得几分。而是为了让你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能找到最贴切的那个词,去表达那份复杂的情感。是为了让你在读一首诗、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或者,在安慰一个刚刚失去挚爱的人时,能够真正听懂弦外之音。
因为语言,尤其是关于“死亡”的语言,从来都不是关于那个冰冷的事实本身。
它是关于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如何看待它,如何感受它,如何挣扎着……与它共存。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