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国家英语怎么

你要是问我,国家、或者说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中国人,这英语到底该怎么整?

我的答案,可能有点刺耳:心态先于一切,把它从神坛上拽下来,当成一把锤子,一把扳手,一把趁手的兵器。 对,就是工具。别无其他。什么时候我们心里不再把它当回事儿,不再因为它说得好就自带滤镜,不再因为它说不好就自卑到尘埃里,那这事儿,才算真正上道了。

别跟我扯什么打开世界的大门,那都是上个世纪的陈词滥调了。现在这个世界,门早就开了,甚至有些门都快被我们自己踹烂了,还需要一把叫“英语”的钥匙来显得自己文明开化?笑话。

我这代人,或者比我更早的,简直就是被英语“pua”的一代。

你还记不记得?那本被翻到卷边的《新概念》,扉页上写满了豪言壮语,最后学完的没几个。课堂上,老师用复读机放出那慢得能急死人的标准伦敦腔,我们跟着念,a-p-p-l-e,apple,舌头都快打结了,还是那个味儿。考试前,整宿整宿地背单词,什么abandon、abundant、abundance,第二天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开头都是ab。最要命的是什么?是“哑巴英语”。卷子一百三,看见老外“hello”一句就腿软,嘴巴张了半天,蹦出来的还是那句刻在DNA里的:“Fine, thank you, and you?”

那种感觉,太憋屈了。英语,在那个年代,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是一种“高级感”的象征,是区分你和“他们”的标签。你能在外企工作,你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你就是人上人。反之,你就是土鳖。这种无形的压力,像一条锁链,捆住了我们太多人。我们学英语,不是为了交流,是为了“显得”自己不落伍,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是为了简历上好看,是为了满足一种虚幻的、被外界定义的“成功”。

但是,时代真的变了。变得太快了。

你看看现在,我们的文化自信是从哪儿来的?不是靠模仿别人,恰恰是靠我们自己的东西硬气起来了。是我们的手机,我们的app,我们的高铁,我们的科幻小说,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底气足了,你再看英语,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不再是需要我们仰望的圣经,而是一件摆在工具箱里的实用家伙。

你需要它干嘛?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如果你是个科研狗,那英语对你来说就是要命的“刚需”。最新的论文、顶级的学术会议,全都是英文。你不啃下来,就等于自绝于学术前沿。这时候的英语,就是你挖矿的铲子,你得磨得锋利无比,精准,高效。你不需要会聊天气,但你必须认识“isomorphism”(同构)这种生僻词。

如果你是个程序员,那GitHub、Stack Overflow就是你的全世界。你不需要莎士比亚的文采,但你必须能看懂别人写的技术文档,能用最简洁的“Chinglish”提问并让印度小哥和美国大神看懂。这里的英语,是“协议”,是“接口”,能跑通就行。

如果你爱打游戏,想去国际服跟老外对线,那你的英语就是“rush B”、“ggwp”、“noob”。没人管你语法对不对,只要你的队友能听懂战术,能一起骂人,你就赢了。

如果你是个做外贸的,那你的英语就是报价单,是产品介绍,是跟客户拉家常、催尾款的“生意经”。词汇可以不华丽,但一定要地道、有说服力,能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这就是王道。

看到了吗?脱离了具体场景和需求的英语学习,都是耍流氓。以前我们学的是“英语”,一个大而无当的概念。现在,我们应该学的是“用英语干点啥”

所以,到底怎么学?

第一,扔掉那该死的“完美主义”。中国人学英语最大的心魔,就是怕错。单词发音不准,不敢说;语法没把握,不敢写。结果呢?永远停留在“输入”阶段,脑子里装了一堆知识,就是倒不出来。语言这东西,就是个沟通工具,说错了又不会死。你跟老外聊天,蹦几个中文词,加上手舞足蹈,只要能把意思传达到,就是成功的交流。先完成,再完美。脸皮厚,吃个够。

第二,找到你自己的“场”。别再抱着那几本破教材啃了。把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捆绑在一起,这比任何名师都管用。你爱看电影?那就去找没字幕的生肉看,第一遍看热闹,第二遍查生词,第三遍跟着念台词。你爱听播客?找个你感兴趣领域的英文播客,通勤路上、睡觉前,就当背景音放着。一开始可能90%都听不懂,没关系,就这么泡着。别急。让你的耳朵先习惯那个节奏和韵律,这就是培养“语感”。我当年就是靠着看《老友记》和打《魔兽世界》把英语捡回来的,比上什么培训班都强。

第三,把英语“用”起来,而不是“学”起来。语言不是知识,是技能,是肌肉记忆。光看不练,永远是花架子。怎么用?太简单了。把你手机系统换成英文,把你常用的软件换成英文。逼自己一把。想在网上喷人?好,去推特上找个你不同意的观点,用你蹩脚的英文跟他辩论三百回合。想分享生活?好,用英文发条朋友圈,哪怕只有三个词。这个“用”的过程,就是把储存在你大脑里的死知识,激活成活技能的过程。一开始会很难受,像便秘一样,但只要你뚫开了那个口子,后面就顺畅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到我们开头说的“心态”

我们学英语,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假洋鬼子”,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多牛逼。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能够自如使用英语这个工具的、底气十足的中国人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价值观,才是我们的根。英语,只是我们向世界表达这些东西的扩音器。以前,我们用它来听别人说什么;现在和未来,我们要用它来大声告诉世界,我们在想什么,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需要有人能用最地道的英语,去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去在国际舆论场上为我们辩护,去把我们的好东西卖向全球,去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交流合作。这,才是“国家”层面上,英语真正的意义。它是一座桥,一扇窗,更是一把剑。

所以,别再纠结什么口音标不标准,别再害怕犯那点语法错误了。大胆说,放肆用。把它当成你生活里的一部分,一个能让你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打得更狠的工具。

当有一天,我们能像讨论普通话、方言一样,轻松地讨论英语,能用它开玩笑,用它吵架,用它谈情说爱,而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时——

这英语,才算真正被我们拿下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国家英语怎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