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吵”这个词,在中文里很简单,就两个字。但是翻译成英文,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直接说 “Be quiet” 或者 “Stop talking” 肯定没错,但有时候会显得很生硬,甚至有点粗鲁。 我刚到国外的时候,就因为这个吃过亏。
当时我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旁边两个同学一直在聊天。我学习被打扰了,心里有点烦,就直接走过去说:“Could you please be quiet?” 我当时觉得已经用了 “please”,应该挺礼貌的了。结果那两个人愣了一下,表情有点尴尬,虽然他们声音是小了,但气氛瞬间就降到了冰点。后来我跟一个本地的朋友提起这事,他才告诉我,在图书馆这种默认需要安静的地方,直接让人 “be quiet”,听起来就像是指责。更好的说法是间接一点,比如 “Excuse me, I’m having a little trouble concentrating.”(不好意思,我有点没法集中注意力)。 这样说,就把问题归到了自己身上,而不是直接指责对方,对方就更容易接受。
这件事让我明白,表达“别吵”,关键看三个东西:你在哪、跟谁说、你想要什么效果。
第一种情况:需要礼貌地请求别人小点声
这种情况最常见。比如在办公室、咖啡馆或者电影院,旁边的人有点吵,但你又不想搞得大家都不愉快。这时候,你的语气和用词就要特别注意。
- Could you please keep it down? 这句话非常万能,也很有礼貌。 “Keep it down” 就是指把声音放低一点。
- Would you mind lowering your voice? 这句比上面那句还要客气一点。 “Would you mind…?” 是一个很委婉的句式,意思是“你介意……吗?”
-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be a little quieter. 这句话就更正式、更客气了。 意思是“如果你能稍微安静一点,我会很感激。” 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在需要特别客气的场合很好用。
我记得有一次坐长途飞机,旁边一个大哥一直在很大声地打电话。我当时很想睡觉,就用了第二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他看我的时候,我说:“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lowering your voice a little? I’m trying to get some sleep.” 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连声说抱歉,然后就把电话挂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没有一点火药味。这就是选对表达方式的好处。
第二种情况:跟朋友或者家人说,可以随便一点
如果是跟很熟的人在一起,当然就没必要那么客气了。但即便是关系好,直接说 “Shut up!” 也还是挺伤人的,除非你们经常这样开玩笑。所以,一些非正式但又不那么粗鲁的表达就派上用场了。
- Pipe down! 这个词很有意思,字面意思是“把管子放下”,实际意思就是“安静点”。 很口语化,适合用在朋友之间。
- Zip it! 或者 Zip your lips! 这也很形象,就是“把你的嘴像拉链一样拉上”。 有点开玩笑的成分,但也能清楚地表达你的意思。
- Knock it off!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闹了,停下来”。 不仅可以指说话吵,也可以指一些烦人的行为。比如你的朋友一直在用笔敲桌子,你就可以说 “Hey, knock it off!”
我弟弟以前特别喜欢在我看书的时候放音乐,而且放得很大声。我经常对他喊:“Pipe down, will ya?” 他就知道我嫌他吵了。这种表达方式在家人之间就很自然,不会显得太严肃。
第三种情况:警告或者制止,语气比较强硬
有时候,情况比较紧急或者你已经忍无可忍了,就需要用更直接、更强硬的语气。比如在教室里制止学生大声喧哗,或者在争吵中让对方冷静下来。
- Quiet down now.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加上一个 “now”,语气就变得很坚决。 老师对学生就经常这么说。
- That’s enough! 或者 Enough already! 意思是“够了!” 这在争吵的时候特别常用,表明你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 Simmer down. 这个说法很有趣,字面意思是“炖下来”,其实是劝别人冷静、平静下来。 虽然是让别人安静,但并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更像是一种安抚。
我做助教的时候,有一次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我当时就走过去,看着他们说:“Alright, that’s enough. Simmer down, both of you.” 整个教室瞬间就安静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既有制止的力度,又有让大家冷静下来的意图,效果很好。
第四种情况:停止争吵,而不仅仅是停止噪音
“别吵”有时候不仅仅是让对方别出声,更是希望停止一场争论。 这时候的表达就完全不同了,重点在于结束冲突,而不是降低音量。
- Let’s just drop it. 意思是“这事就算了吧”,表示你不想再谈下去了。
- We should stop arguing. 这句非常直接,表明我们应该停止争吵。
- Let’s agree to disagree. 这是一句很有用的表达,意思是“我们都同意各自保留意见吧”。 这句话承认了双方的分歧,但选择和平地结束对话,而不是非要争个输赢。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在一些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反。以前我们经常会为这些事争论不休,最后弄得两个人都不开心。后来我们就有了一个约定,只要感觉对话开始变得有火药味,其中一个人就会说:“Okay, let’s agree to disagree on this one.” 然后我们就会立马换个话题。这成了我们维持友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总结一下我的经验
- 先判断场合和对象: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对陌生人客气点,用 “Could you please…” 或者 “Would you mind…”。 对朋友可以随意点,用 “Pipe down” 或者 “Zip it”。
- 从最委婉的开始:如果你不确定对方的反应,最好从最礼貌的说法开始。直接上来就用强硬的词,很容易把小事变成大事。
- 肢体语言和语气是关键:同样一句话,笑着说和皱着眉说,效果完全不同。一个友好的微笑或者一个无奈的表情,都能帮你把话说得更到位。
- 解释原因:如果可以,简单解释一下你为什么需要安静,比如 “I’m trying to work” 或者 “I have a headache”。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请求。
最后,还有一些俚语,虽然很有意思,但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比如 “Put a sock in it”(往嘴里塞只袜子)或者 “Shut your trap/pie hole”(闭上你的狗嘴/派洞),这些都非常粗鲁,基本上等于是在骂人了,除非是在非常特定的朋友之间开玩笑,否则千万别用。
你看,一个简单的“别吵”,背后有这么多门道。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表达,不仅能让你的英语更地道,还能帮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