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用英语打招呼这事儿。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 “Hi” 或者 “Hello” 吗?多简单。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 “Hi” 确实是万能的。说它不对,是因为只知道一个 “Hi”,就像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有时候会用错地方,或者用得不地道。
其实,英语里的“嗨”五花八门,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温度和场景。用对了,能瞬间拉近距离;用错了,可能会有点小尴尬。我就踩过坑,后面慢慢说。
先从最基础、最安全的三巨头说起:Hi, Hello, Hey。
1. Hi
这是万金油,绝对的安全牌。无论对方是陌生人、同事、老板还是朋友,说 “Hi” 永远不会错。它很友好,但不至于太随便。我去咖啡店点单,会对店员说 “Hi, can I get a latte?”。我见到隔壁邻居,会笑着说 “Hi, how’s your day going?”。在工作邮件里,写 “Hi [同事名字]” 也是现在最普遍的开头方式。
它的好处就是中性。你不需要花一秒钟去思考对方跟你的关系远近,直接用就行。如果你刚开始学英语,或者对某个场合没把握,用 “Hi” 就对了。
2. Hello
“Hello” 比 “Hi” 要正式一点点,但只是一点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Hi” 的一个稍微穿了正装的版本。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接电话。你拿起电话,第一句基本都是 “Hello?”,带着一点疑问的语调。这是一种习惯,几乎是所有英语母语者的本能反应。我从来没听过谁接电话第一句是 “Hi?”。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如果你想显得更礼貌、更客气一些,比如第一次见客户,或者见到长辈,用 “Hello” 会比 “Hi” 更稳妥。“Hello, nice to meet you.” 这句话听起来就比 “Hi, nice to meet you.” 要正式一丢丢。
但说实话,在日常生活中,“Hi” 的使用频率远高于 “Hello”。“Hello” 有时候听起来甚至有点刻意,除非是在上述的特定场合。
3. Hey
这个词要小心用。“Hey” 非常口语化,非常随意。它只适用于你已经认识并且关系不错的人,比如朋友、熟络的同事、家人。
“Hey” 的感觉就像是拍了一下对方的肩膀,说“嘿,你小子”。所以你跟第一次见面的大老板说 “Hey”,那场面就有点奇怪了。我刚工作的时候,有次给一个其他部门的总监发消息,差点就打了个 “Hey” 出去,幸好及时删了,改成了 “Hi”。不然对方可能会觉得我这年轻人不太懂规矩。
而且 “Hey”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吸引别人的注意。比如你在街上看到朋友,可以喊一声 “Hey, John!”。或者有人东西掉了,你可以说 “Hey, you dropped your wallet.”。这时候的 “Hey” 就不是打招呼,而是提醒。
总结一下这三个:
Hi: 万能,用它没错。
Hello: 稍微正式,适合接电话和初次见面的礼貌场合。
Hey: 熟人专用,非常随意。
聊完基础款,我们再看看一些进阶版的、更地道的打招呼方式。这些说法通常都带着一个潜台词:“我想跟你多聊几句”。
1. What’s up?
这句太经典了,美剧里天天能听到。它的意思是“最近怎么样?”或者“有啥新鲜事儿吗?”。非常口语,朋友之间用得最多。在短信里,常常缩写成 “sup”。
关键点来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回答 “What’s up?”。标准答案其实很简单:“Not much.” 或者 “Nothing much.”(没什么事儿)。然后你再反问一句 “What’s up with you?” 或者直接说 “You?”。
这是一个固定的社交脚本。对方问 “What’s up?”,他其实并不真的期待你长篇大论地汇报你最近干了什么。这更像是一种确认信号,“嘿,我看到你了,一切都好吗?”。你回答 “Not much”,意思就是“一切照旧,挺好的”。
我刚去美国的时候,总想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别人一问 “What’s up?”,我就开始说我今天上了什么课,写了什么作业,对方一脸尴尬,因为他只是想打个招呼就走。这是个典型的文化差异。
2. How’s it going? / How are you doing?
这两句和 “What’s up?” 很像,但稍微多了一点点真诚的关心。它们更接近于中文的“你最近怎么样啊?”。
所以,回答也可以更具体一点。除了标准的 “Good, you?”(挺好的,你呢?),你也可以简单说一句真话,比如 “Pretty busy, but good. You?”(挺忙的,但还不错。你呢?)或者 “Not bad, just getting through the week.”(还行吧,就是熬到周末。)。
这给了你一个开启小段对话的机会。但记住,也别太长篇大论。没人真的想在走廊里听你抱怨五分钟工作。
3. Long time no see.
这个很直白,“好久不见”。它只能用在真的有段时间没见面的朋友身上。如果你昨天刚见过他,今天再说这个,人家会觉得你很奇怪。这通常是热情拥抱或者握手的前奏。
说完这些通用的,我们再看看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打招呼方式。这个就有意思了,能让你听起来更像个本地人。
-
英国: “Alright?” 或 “You alright, mate?”
这绝对是英国人的标志。我第一次去伦敦,在街上、在店里,无数人对我笑笑说 “Alright?”。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想“我看起来有什么不对劲吗?”,然后很认真地回答“Yes, I’m fine, thank you.”。对方反而愣住了。后来我才知道,“Alright?” 在这里根本不是问你“你还好吗?”,它就是个招呼,相当于 “Hi” 或者 “What’s up?”。正确的回答是,同样回一句 “Alright?” 或者 “Yeah, you?”。它是一个乒乓球,打过来,你再打回去就行了。
-
澳大利亚: “G’day, mate!”
这是澳大利亚的国民招呼。发音有点像 “Good day”,但说得很快。“G’day” 是 “Good day” 的缩写。“Mate” 的意思是“伙计、哥们儿”。这句话非常友好、阳光,充满了澳洲风情。无论男女老少,在澳洲你都能听到这句话。
-
美国南部: “Howdy!”
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牛仔电影里的台词,但它在美国南部和一些西部州是真实存在的。“Howdy” 其实是 “How do you do?” 的缩写变体。它非常热情、淳朴,如果你去德州,说一句 “Howdy!”,当地人会觉得你很亲切。
最后,我们必须聊聊书面语,特别是电子邮件。这跟口语是两码事。
在工作邮件里,打招呼的方式直接反映了你和收件人的关系以及公司的文化。
-
Hi [名字],: 这是当今商务邮件的黄金标准。90% 的情况用它都没问题。比如 “Hi David,”。它既专业又友好。
-
Hey [名字],: 只有在你和对方很熟,平时也这么称呼的情况下才用。比如你和某个同事经常一起吃午饭,关系像朋友一样,那用 “Hey” 就没问题。给不熟的同事或者客户发邮件,绝对不要用 “Hey”。
-
Dear Mr./Ms. [姓氏],: 这是最正式的用法。比如 “Dear Mr. Smith,”。什么时候用呢?比如你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职位很高的人写信,或者在求职、申请等非常正式的场合。如果不知道对方性别,或者对方希望用中性称呼,可以用他们的全名,比如 “Dear Alex Chen,”。
-
To Whom It May Concern,: 这句话的意思是“致相关人士”,只有在你完全不知道这封邮件会由谁来读的情况下才用。比如你向一个公司的公共邮箱发一封投诉信。这是个下下策,因为显得很冰冷、没有人情味。能找到具体收件人名字的时候,就绝对不要用这个。
所以你看,“嗨”这个简单的动作,在英语里有这么多门道。它背后是文化、是人际关系的体现。
我的建议是,先掌握最安全、最通用的 “Hi”。然后,多听、多看、多观察。看看你周围的英语母语者是怎么做的。他们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招呼。当你听到英国朋友说 “Alright?” 的时候,你也试着回一句 “Alright?”。当你和朋友发短信时,可以试试用 “sup”。
语言不是死的规则,它是活的工具。一开始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但慢慢地,这些细节就会变成你的本能。到那个时候,你的英语听起来就不再是课本上的英语,而是真正能和人交流的英语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