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选修课英语怎么说

选修课的英语说法,其实有好几种,但最常用的是 “elective”。这个词基本上能覆盖大多数我们想表达的场景。但是,有时候用 “optional course” 或者 “selective course” 会更准确。咱们一个一个说清楚。

咱们先说最常见的 “elective”。这个词是名词,全称其实是 “elective course”。但在口语里,大家就直接说 “elective”。比如,你去问一个美国大学生:“你这学期上了什么课?” 他可能会说:“I’m taking three core courses and two electives.” 意思就是,“我这学期上三门专业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

“Elective” 这个词强调的是给你选择的自由。在国外的大学课程体系里,课程一般分成三大类:

  1. Core Courses (或 Major Courses):核心课程,也就是你的专业必修课。这些是没得商量的,必须上,而且必须及格才能毕业。比如你学计算机科学,那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这些就是你的 core courses。
  2. 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常缩写成 Gen Ed):通识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是为了让你知识面更广,不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学校会要求你在不同领域里选几门课,比如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等。虽然你也得选,但选择范围是限定好的,比如你必须在A、B、C三门历史课里选一门。
  3. Electives:选修课。这就是自由度最高的部分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比如一个学工程的学生,他可以去选修一门电影鉴赏、一门心理学入门,甚至是一门陶艺课。这些课程的学分也会计入毕业总学分,但它们不属于你的专业核心要求,也不属于通识教育的特定范畴。

所以,当你想说“我选了一门很有意思的选修课”时,直接说 “I took a really interesting elective” 就行了。这个词在大学环境里用得最多。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网站上有一个专门的 “Elective Catalog”,就是一个选修课列表,上面有几百门课,从“天文学入门”到“日本动漫史”,什么都有。当时我的专业顾问就跟我说:“Use your electives wisely. You can either explore a completely new field or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your major.” 他的意思是,你可以用选修课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可以选一些和你专业相关的课来加深理解。比如一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他可以选一门“消费者心理学”作为 elective,这对他本专业就很有帮助。

接下来,咱们说说 “optional course”。从字面上看,”optional” 就是“可选择的”,”course” 是“课程”,合在一起就是“可选的课程”。它和 “elective” 的意思很接近,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Optional course” 这个说法,更多地用在一种“二选一”或者“多选几”的场景里,而且通常是和你专业相关的。比如,在一个课程计划里,教授可能会说:“To fulfill this requirement, you can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optional courses.” 意思是,为了满足这个要求,你可以在接下来这三门课里任选一门。这三门课可能都是你专业领域内的,但学校给了你一定的选择空间。

举个例子,一个新闻系的学生,在“高级写作”这个模块下,可能会看到几门 “optional courses”:新闻调查报道、专题写作、数据新闻。他必须从里面选一到两门来完成这个模块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用 “optional course” 就比 “elective” 更精确,因为它强调的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选项”。而 “elective” 通常指的是范围更广、更自由的那种选修课。

所以,你可以这么理解:”elective” 更偏向于“兴趣导向”的自由选修,而 “optional course” 更偏向于“专业框架内”的有限选择。在跟导师或同学讨论具体的课程安排时,用 “optional course” 可能会更清晰。

最后再来说说 “selective course”。这个词用得相对少一些,而且意思也更特定。”Selective” 的意思是“有选择性的、需要筛选的”。所以 “selective course” 指的是那些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选修课。

这类课程通常有门槛。可能是因为课程太火爆,位置有限,需要抽签或者排队才能选上。也可能是因为它对学生有预备知识的要求,比如你必须先修过某几门基础课才能选。还有一些高级研讨课 (seminar),可能需要你提交申请,甚至需要教授面试,批准了之后你才能注册。

比如学校里有一门非常出名的电影导演开的课,每年只招15个学生。那这门课就可以被称为 “a highly selective course”。你想上这门课,光把它放进你的选课单里是没用的,你得先满足它的申请条件 (prerequisites),然后可能还得写一份申请陈述,说明你为什么想上这门课。

我有个朋友就经历过一次。他想选一门关于风险投资的 “selective course”,这门课是商学院一个很有名的教授开的。申请要求是,你必须已经上过金融和会计的基础课,GPA要达到3.5以上,还要提交一份关于市场分析的简短报告。他准备了很久才申请成功。所以,”selective course” 强调的不是“选择的自由”,而是“被选择的难度”。

总结一下这三个词的用法场景:

  • Elective:最常用,指那些为了凑够毕业学分、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的课程。是大学里最普遍的说法。当你不确定用哪个词的时候,用 “elective” 通常是没错的。
    • 例子:“我这学期需要再选两门选修课才能修满学分。”
    • 英文:“I need to take two more electives this semester to meet the credit requirement.”
  • Optional Course:通常用在课程计划或教学大纲里,指在一个特定范围内提供的几个选项,学生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满足某个要求。它比 “elective” 的选择范围要小。
    • 例子:“在完成必修课之后,你必须从这五门专业选修课里选三门。”
    • 英文:“After finishing the core courses, you must choose three out of these five optional courses.”
  • Selective Course:指那些有名额限制、有先修课程要求或需要申请才能上的选修课。它强调的是课程的进入门槛。
    • 例子:“那门人工智能研讨课是一门热门选修课,很难选上。”
    • 英文:“That AI seminar is a very selective course; it’s hard to get into.”

在实际交流中,其实很多母语者也不会把这几个词分得那么清楚。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还是 “elective”。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表达更地道、更精确,尤其是在和教授、学术顾问或者招生官交流时,区分这几个词的用法就很有必要了。

比如,你在写个人陈述或者简历,提到你上过的一些课程时,如果你想强调某门课的含金量,你可以说:“I was selected to take a highly selective course on [课程名称], taught by Professor [教授名字].” 这样就能立马体现出你为了上这门课付出的努力和你的学术能力。

所以,下次再想说“选修课”,先想一下你要表达的场景。是完全自由的选择,还是有限范围内的选项,又或者是有门槛的竞争?想清楚了,就知道该用 “elective”、”optional course” 还是 “selective course” 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选修课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