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用英语怎么说?
问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好吃”用英语怎么说一样,看似简单,实则是个陷阱。
最直接、最没灵魂的答案,是 explain。对,你的英语老师肯定教过这个词,考试也肯定考过。如果你只是想在试卷上填个空,或者跟一个没什么感情的聊天机器人对话,那么,explain 足够了。
但如果你想让你的英语听起来像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绪、能感知到对话氛围的人,那么,请把 explain 这个词暂时从你的脑子里请出去。或者,至少把它从你的“首选”位置上拉下来。
它就像一件万能但毫无特色的白T恤,能穿,不出错,但绝对不会让你在人群里闪闪发光,甚至很多时候,它会让你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有点生硬,像个初来乍到的游客,小心翼翼地遵守着旅游指南上的每一条规则。
真正的交流,是水,是流动的,是根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形态的。你的“解释”,也应该如此。
我们来搭建几个场景,你立刻就能明白。
场景一:一团乱麻,需要理清思路
想象一下,你的同事在会议上讲了半天,用了一大堆行业黑话和缩写,什么“赋能”、“闭环”、“抓手”,你听得云里雾里,脑子里像塞了一团毛线。
这时候,你不会硬邦邦地跟他说:“Could you explain that again?” 这句话听起来像在质问,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好像在说:“你讲的什么玩意儿,我完全没懂,是你的问题。”
更地道、更委婉、也更能体现你合作精神的说法是:“Could you clarify what you mean by ‘synergy’?”
看见没?Clarify。这个词的精髓在于“清澈”。它暗示的不是“我没懂”,而是“信息有点模糊,像蒙了一层雾,你能不能帮忙吹散它,让它变清晰?” 这一下子就把姿态放平了,把矛头从对方身上挪开,变成了一个共同解决信息模糊的问题。或者,你也可以说:“I’m a bit lost. Could you help me understand how that part works?” 这种示弱,反而是最高级的沟通。
场景二:光说不练,需要来点实例
你的朋友正在跟你安利一个超级复杂的桌游,他把规则手册背得滚瓜烂熟,跟你讲了十分钟的“行动点”、“资源获取”、“计分机制”,你听着每一个字都懂,但连在一起就完全无法想象游戏是怎么玩的。
这时候,你需要的不是他再 explain 一遍规则,而是给你“演”一遍。
你可以说:“Okay,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Could you illustrate that with an example?”
Illustrate,这个词的画面感瞬间就出来了。它的词根里藏着“光”,就是点亮、照亮的意思。你不是要他重复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要他给你画一幅画,举一个例子,把抽象的规则具象化。或者更口语一点:“Show me how it works.” “Walk me through a sample turn.” 让我看看,带我走一遍。这才是真正想搞明白的人会说的话。
场景三:意犹未尽,想要深挖细节
你在听一个讲座,演讲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但只是点到为止。你感觉自己像是被吊起了胃口,浑身难受。
你举手提问,想让他多说一点。这时候用 explain 吗?可以,但太普通了。
一个更显水平的词是 elaborate。
“That’s a fascinating point. Could you elaborate on that?”
Elaborate,这个词的核心是“labor”,是劳动,是精工细作。你要求对方 elaborate,就等于在说:“你刚才搭建的那个理论框架很棒,但还是个毛坯房,能不能再多花点力气,给我添点砖、加点瓦,把细节给我填充一下?” 这是一种带有敬意的请求,表明你认真听了,并且产生了深度思考,希望得到更多。
场景四:面对“小白”,需要掰开了揉碎了讲
你正在教你爷爷用智能手机。他对着屏幕上的一堆图标,满脸都写着“我是谁,我在哪儿”。
你不能跟他说:“Let me explain how to use WeChat.” 他会更懵。
这时候,你需要的是把一个复杂的东西,拆解成最最基本、最最简单的步骤。你需要的是 break it down。
“Don’t worry, Grandpa. Let me break it down for you. First, you see this little green icon? Tap it.”
Break down,把一个庞然大物拆解成一堆你能看懂的零件。这个短语充满了动态和亲和力。或者,更狠一点,当对方实在不开窍,你甚至可以用 spell it out。
“Do I need to spell it out for you? The deadline is tomorrow. T-O-M-O-R-R-O-W.”
Spell it out,像拼写单词一样,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告诉你。这通常带着一丝不耐烦,但也把“解释得极其清楚、极其基础”这个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你感受到了吗?不同的词,背后是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姿态、不同的场景需求。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更生活化、更“接地气儿”的表达。
当你想让朋友给你解释一下昨天你们错过的八卦时,你不会说 “Please explain what happened.” 太正式了,像在审问。
你会说:
“Fill me in!” (快给我补补课!)
“Give me the lowdown.” (给我说说内幕。)
“What’s the story?” (咋回事儿啊?)
当你想让技术人员给你解释一下电脑为什么死机时,你可以说:
“Can you walk me through what might be wrong?” (能带我过一遍,分析分析可能出了什么问题吗?)
看到没有,语言是活的。它不是一个词对应一个词的死板翻译。
把“解释”简单粗暴地等同于 explain,是英语学习最大的误区之一。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它让你放弃了去感受语境的细微差别,放弃了用更精准、更生动的词汇去描绘你的意图。
所以,下一次,当你想要“解释”什么,或者请求别人“解释”什么的时候,请先在脑子里停顿三秒钟。
问问自己:
- 我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澄清误解(clarify),还是想看到实例(illustrate)?
- 我是想深挖更多信息(elaborate),还是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break down)?
- 我和对方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正式的上下级,还是能开玩笑的朋友?
- 我此刻的情绪是好奇、是困惑,还是有点不耐烦?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你就从一个语言的“使用者”,进化成了一个语言的“驾驭者”。你的词汇库不再是一张平面的清单,而是一个立体的工具箱,里面有各种尺寸的螺丝刀、锤子、扳手,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复杂的状况。
别再抱着 explain 这一个词不放了。它很好,但世界很大。走出去,去认识 clarify 的严谨,去感受 illustrate 的生动,去体会 elaborate 的深刻,去玩味 break down 的直接。
这才是语言真正的魔力,不是吗?它让你能够用无数种方式,去构建你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