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英语怎么读
直接说结论,嫦娥的官方拼音是 Cháng’é。 对英语母语者来说,最接近的读音大概是“Charng-Uh”。但这只是个近似值,因为中文的声调在英语里是没有的。我们一个一个字拆开来看。
先说“嫦”(Cháng)。它的拼音是 cháng,声母是 ch,韵母是 ang,声调是第二声(阳平)。这个 ch 的发音,对标英语的话,有点像单词 “church” 里面的 “ch” 音,但要稍微硬一点,舌尖顶住上颚,然后送气。重点是韵母 “ang”,这个音在英语里找不到完全对应的。你可以试着先发 “ah” 的音,然后把舌根抬起来,让气流从鼻腔通过,发出一个鼻音。感觉就像你说 “song” 这个词,但是把开头的 “s” 去掉,只发后面的 “ong”,然后把嘴巴张得更大一点,变成 “ang”。第二声声调,感觉就像你在问一个问题,語氣是上扬的,“嗯?”就是那个感觉。所以,“Cháng”的音,是一个往上走的音。
然后是“娥”(é)。它的拼音是 é,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 é,声调也是第二声。这个 é 的发音是很多外国人的难点。它有点像英文单词 “her” 里面的 “er” 的音,但是嘴巴要咧得更开,舌头位置更靠前一点。你可以试着发字母 “e” 的音,然后保持口型不变,让声音从喉咙里发出来。同样,这也是个第二声,語氣也是往上走的。所以,“é”也是一个上扬的音。
把这两个字连起来,“Cháng’é”,两个音都是往上扬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跟朋友打招呼,连着说了两句“嗨?嗨?”,那个语调的感觉就有点像了。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实际发音还是要去听标准的普通话录音。在网上搜索“嫦娥 拼音”,可以找到很多带发音的词典,多听几遍就有感觉了。
在英文书写上,你会看到几种不同的写法,比如 “Chang’e”、“Chang E” 甚至 “Ch’ang-o”。 目前最规范、最官方的写法是 “Chang’e”。 中间那个小撇号不是装饰,它叫隔音符号。作用是防止你把 “Chang’e” 错误地读成一个音节,比如读成 “change”。这个符号提醒你,这是两个汉字,要分开读。中国探月工程的官方英文名就是 “China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CLEP)”,也被称为 “Chang’e Project”。 他们发射的探测器,比如“嫦娥一号”,英文就是 “Chang’e-1”。 这是国家层面的项目,用的就是 “Chang’e” 这个写法,所以这个是最标准的。
搞清楚怎么读、怎么写之后,我们再聊聊“嫦娥”到底是谁。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背后还有一整个文化故事。在中国神话里,嫦娥是月亮女神。 她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
嫦娥的丈夫叫后羿,是个射箭的英雄。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地上的庄稼都烤死了,老百姓活不下去。后羿用他的神力,一口气射下来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这才让世界恢复了正常。 为了奖励他,天上的神仙给了他一颗长生不老药。 但是药只有一颗,后羿舍不得自己吃,想和妻子嫦娥一起分享。他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后来发生的事情,版本就多了。一种说法是,后羿有个叫蓬蒙的徒弟,心术不正,想抢走长生不老药。有一天,蓬蒙趁后羿不在家,逼嫦娥交出药。嫦娥在危急之下,只好自己把药吞了下去。 吃了药之后,她的身体就变得很轻,不受控制地向天上飞去。她一直飞,最后落在了月亮上,住在广寒宫里。 另一种说法是,嫦娥因为好奇或者虚荣,自己偷吃了药,然后飞到了月亮上。
不管哪个版本,结局都一样:嫦娥一个人永远地住在了月亮上。 她的丈夫后羿非常想念她,就在每年中秋节——也就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喜欢吃的水果和点心,遥遥地祭拜她。 这就是中秋节拜月的习俗来源之一。 传说月亮上还有一只玉兔,陪着嫦娥,每天在那里捣药。
正是因为“嫦娥奔月”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中国才会把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命名为“嫦娥工程”。 这个命名很浪漫,也很有文化底蕴。它把一个古老的神话和现代的航天科技连接了起来。从嫦娥一号、二号负责“绕月”,到嫦娥三号、四号成功“落月”,再到嫦娥五号、六号实现“取样返回”,每一步都像是在实现古人对月亮的想象。 所以,当你跟一个外国人提到 “Chang’e” 的时候,你不仅是在教他一个中文词的发音,你其实也在分享一个来自中国的故事,一个关于月亮、思念和探索的故事。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