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咬英语怎么读

“咬”这个动作,在英文里不是一个词就能简单对应的。我们中文里说“咬一口苹果”、“咬断绳子”、“小狗咬人”,甚至“咬文嚼字”,场景不同,用的“咬”其实意思也微妙地不一样。英文里更是如此,不同的“咬”,对应不同的词,发音自然也完全不同。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最常见的那几个“咬”到底该怎么读。

最直接的“咬”:Bite

我们最先学到的“咬”肯定是 “bite”。比如,蚊子叮了个包是 “mosquito bite”,咬一口苹果是 “take a bite of the apple”。这个词的发音其实是个坎,很多人会读错。

它的国际音标是 /baɪt/。

我们把它拆开来看:

第一部分是辅音 /b/。这个音很简单,跟中文拼音里的 “b”(播)发音时嘴唇的动作一样,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张开,让气流冲出来。这个音基本没人会错。

第二部分是元音 /aɪ/。这是个双元音,意思是一个声音里包含两个元音的滑动。它听起来就像中文的“爱”。发这个音的时候,嘴巴要先张大,发类似“啊”的音,然后下巴往上收,嘴形变小,滑向“一”的音。整个过程要连贯、平滑。很多人读这个音的问题在于,要么只读出了“啊”,要么只读出了“一”,或者两个音之间断开了,不够连贯。你可以试试先慢慢地读“啊-一”,然后加快速度,直到它变成一个单一、流畅的音。

第三部分是辅音 /t/。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多人出错的地方。 中文里,很多字虽然有类似 “t” 的声母(比如“特”),但我们很少会把这个音作为尾音清晰地发出来。普通话里,一个字的结尾要么是元音,要么是鼻音 n 或 ng。所以,我们的大脑和口腔肌肉不习惯用一个清脆的 /t/ 来结束一个词。

结果就是,很多人读 “bite” 会把结尾的 /t/ 丢掉,读成 “bai”。或者,为了发出这个尾音,会不自觉地在后面加一个元音,读成 “bai-te”(拜特)。 这两种都是错的。

正确的 /t/ 尾音是怎么发的?很简单:把你的舌尖顶住上颚,就是上门牙后面的那个硬硬的地方。然后,不要发出声音,只是让一小股气流从舌尖和上颚之间冲出来。这个声音非常轻,有点像中文里的“特”去掉元音“e”之后剩下的那个气音。你可以在嘴前放一张纸,如果纸被气流吹动了,但你没发出“特”的声音,那就对了。

所以,“bite”的正确发音流程是:

1. b: 闭紧嘴唇,然后爆破出声。

2. i: 嘴巴张大发“啊”,然后迅速滑向“一”,合成一个“爱”的音。

3. t: 舌尖顶住上颚,用一股短促的气流结束,发出一个轻微的“t”声。

你可以找一些带这个音的单词一起练习,比如 “right”、”light”、”site”,感受一下结尾那个干脆利落的 /t/ 音。

反复地“咬”:Chew

另一个常见的“咬”是 “chew”,比如“嚼口香糖”就是 “chew gum”。 “Chew” 强调的是用牙齿反复咀嚼、磨碎食物的过程。

它的国际音标是 /tʃuː/。

我们同样拆解一下:

第一部分是 /tʃ/。这个音在中文里有对应的,就是拼音里的 “ch”,比如“吃”的声母。发音时,舌尖先顶住上颚,跟发 /t/ 音的位置差不多,但稍微靠后一点。然后舌头放平,让气流摩擦着冲出来。

第二部分是 /uː/。这个长元音听起来就像中文的“乌”。发音时,嘴唇要收圆,并向前突出。关键在于它是一个长元音,标志是后面那两个点,所以声音要稍微拖长一点,不能像中文的“乌”那么短促。

所以,”chew” 的发音很简单,就是把中文的“吃”去掉韵母 “i”,换上一个拖长的“乌”。整个单词读起来就像“吃乌~”。

这个词的常见错误有两个:一是把 /tʃ/ 发成了 /ʃ/(拼音里的 sh),读起来像“书”;二是把长元音 /uː/ 读得太短,听起来没有力度。只要注意把嘴唇收圆,声音拖长一点,问题就不大。

费劲地“咬”:Gnaw

还有一个词叫 “gnaw”,这个词不那么常用,但很有意思。它指的是那种持续、费力地啃咬硬东西的动作。比如,小狗啃骨头(gnaw on a bone),或者老鼠啃木头。

它的国际音标是 /nɔː/(英式)或 /nɑː/(美式)。

这个词的发音特点非常鲜明:开头的 “g” 是不发音的。 这是一个常见的英文拼写规则,当 “gn” 出现在词首时,”g” 就不发音。类似的词还有 “gnome”(地精)和 “gnat”(小飞虫)。

我们来看看剩下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 /n/。这个和中文拼音的 “n”(讷)一样,舌尖顶住上颚,让气流从鼻腔出来。

第二部分是元音 /ɔː/ 或 /nɑː/。

英式发音的 /ɔː/,有点像中文的“噢”,但嘴唇要更圆,声音更靠后、更长。

美式发音的 /nɑː/,则像中文的“啊”,但嘴巴张得更大,舌头位置更低、更靠后。

所以,”gnaw” 这个词,你完全可以忽略那个 “g”,直接读 “naw”。美式发音听起来像“闹”,英式发音则更像“糯”。

为什么我们总是读错?聊聊母语的“干扰”

上面我们分析了三个词的发音细节和常见错误。你会发现,很多错误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笨,而是因为我们的母语——中文——的发音习惯在“捣乱”。

1. 尾音吞噬问题

中文普通话里几乎没有以 /t/, /d/, /k/, /p/ 这种爆破音结尾的字。 我们的发音习惯是在一个音节结束后就放松口腔肌肉,准备下一个音节。而英语需要你在单词末尾做一个干脆、清晰的辅音动作来收尾。这就是为什么 “bite” 的 /t/ 经常被忽略。

怎么解决?

一个很笨但有效的方法是:刻意夸张。练习的时候,把这个尾音读得特别响、特别重。比如读 “bite”,你就大声地把最后的“特”音发出来,”right” 就大声地发出“特”。先矫枉过正,让你的口腔肌肉记住这个动作。慢慢地,再把这个音的力度减下来,变成一个轻微的气音。

2. 辅音连缀问题

英语里有很多像 “tr-“, “st-“, “pl-” 这样的辅音连缀,就是几个辅音凑在一起。中文里没有这种结构。 我们的习惯是一个辅音后面必须跟一个元音。所以,当我们碰到辅音连缀时,就会不自觉地在辅音之间加上一个元音。比如,把 “please” 读成 “puh-lease”。

怎么解决?

练习时把单词拆开。比如 “student”,很多人读成 “si-tudent”。你可以先练习 “st” 这个组合音,先发 “s” 的音,然后不停顿,立刻把舌头移动到发 “t” 的位置。中间绝对不能有任何元音。感觉就像一个动作,而不是两个。

3. 元音混淆问题

英语的元音比中文复杂得多,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比如短元音 /ɪ/ (比如 “sit”) 和长元音 /iː/ (比如 “seat”),很多中国人听起来觉得差不多,读的时候也就混了。 “fill”(填充)和 “feel”(感觉)就因为这个元音的区别,意思完全不同。

怎么解决?

听力先行。你先要能听出区别,才能发出区别。找一些最小对立组(minimal pairs)的音频来听,就是那些只有一个音不同的单词,比如 “ship” 和 “sheep”,”it” 和 “eat”。反复听,直到你的耳朵能灵敏地捕捉到那一点点差别。然后,再模仿录音,把自己读的录下来,和原声对比。

学习发音,其实就像学一种乐器或者一项运动。它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肌肉记忆。你看再多的乐理,不动手练习,也弹不好吉他。发音也是一样,你看再多的音标和规则,不张嘴去模仿、去练习、去纠正,你的发音也很难真正地道。所以,别怕读错,大胆地去读,去录音,去对比,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枯燥,但效果是真的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咬英语怎么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