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这个词,在中文里很简单,但在英语里,如果你想表达得像个地道的老手,就需要分清楚几个不同的词。它们意思上都和“计划”沾边,但用法完全不同。搞混了会显得很奇怪。
我们先说说最常见的那个词:Plan。
Plan 是个最通用的词。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想法”或者“打算”。它强调的是你脑子里想好的那个方案,但不一定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比如,你想和朋友去野餐,你们商量带什么吃的、去哪个公园,这就是一个 plan。
- “My plan is to finish work early today.” (我今天的计划是早点下班。)
- “We have a plan to launch the new product next month.” (我们有个计划下个月发布新产品。)
这个词既可以当名词用,也可以当动词用。比如 “Let’s plan the trip.” (我们来计划一下这次旅行吧。)
接着是 Schedule。
Schedule 比 plan 具体得多。它的核心是“时间表”。一旦你的计划里有了具体的时间点,那就变成了 schedule。比如,你的课程表、公交车时刻表、会议的时间安排,这些都是 schedule。它把“做什么事”和“什么时间做”绑定在了一起。
- “The train schedule shows a departure at 9 AM.” (火车时刻表显示早上9点出发。)
- “My schedule for tomorrow is completely full.” (我明天的时间表完全满了。)
一个很常见的例子能帮你分清 plan 和 schedule。你和朋友说:“我们计划(plan)下周一起吃个饭。” 这时候,你们只有一个想法。然后你们打开日历,定好了周三晚上7点在某个餐厅见。这个“周三晚上7点”就是你们的 schedule。如果你比原定计划进行得快,可以说 “ahead of schedule”;如果落后了,就是 “behind schedule”。
然后是 Agenda。
Agenda 这个词主要用在会议上。它的意思是“会议议程”。 它是一份清单,上面列出了这次开会要讨论哪些事项、按什么顺序讨论。所以,agenda 强调的是“要讨论的内容”。
- “The first item on the agenda is the quarterly budget report.” (会议议程的第一项是季度预算报告。)
- “Could you please send out the agenda for tomorrow’s meeting?” (能把明天会议的议程发出来吗?)
虽然在某些非正式场合,有人会用 agenda 来指代自己的日程安排,比如 “Let me check my agenda” (我查查我的日程),但这不是很普遍的用法。更常见的用法是,如果你怀疑某人有别的企图,可以说他有 “a hidden agenda” (隐藏的议程,也就是别有用心)。
最后是 Itinerary。
Itinerary 这个词专门用在旅行上,意思是“旅行路线”或“行程安排”。 它非常详细,列出了你旅行中每天要去哪些地方、做什么事。 旅行社给你的那个小册子,上面写着“第一天:参观A景点,入住B酒店。第二天:前往C城市…”,那个就是 itinerary。
- “The travel agency sent me the detailed itinerary for my trip to Italy.” (旅行社把我去意大利的详细行程发给我了。)
- “Our itinerary includes a visit to the museum and a boat tour.” (我们的行程包括参观博物馆和一次乘船游览。)
总结一下:
Plan: 脑子里的想法、打算。
Schedule: 绑定了具体时间的计划,是个时间表。
Agenda: 开会的议程、要讨论的事项清单。
Itinerary: 旅行的详细行程安排。
搞清楚了这些词,我们再来聊聊怎么真正地“计划”一件事,比如,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很多人学英语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计划做得太烂。一个好的计划不是在纸上写“每天背100个单词”那么简单。
一个靠谱的计划,可以用一个叫 SMART 的原则来做。 这个原则最初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用来设定目标,但用在学习上特别有效。 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Time-bound。
S – Specific (具体的)
你的目标不能含糊。 “我想提高英语水平” 这就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怎么算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一个具体的目标应该是这样的:“我想在三个月内,能够无字幕看懂一部我喜欢的英文动画片,比如《老友记》。” 或者 “我希望在两个月后,跟外国客户开会时,能独立完成5分钟的产品介绍。”
M –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每天多学一点” 就没法衡量。但 “每天用APP背20个新单词,并复习昨天学过的” 就是可以衡量的。 “每周写一篇200字的英文日记” 也是可以衡量的。 可衡量的目标能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没有完成任务,而不是凭感觉。
A – Attainable (可实现的)
目标要实际,是你努力一下能够得着的。 如果你现在是英语零基础,然后定一个目标说“下个月我要考过雅思7分”,那这个目标就是不切实际的,只会让你感到挫败。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有点挑战,但又不至于让你绝望。比如,“我这个月先把英语音标全部学会,并能准确读出任何一个单词。” 这个目标就现实得多。
R – Relevant (相关的)
你的学习目标必须和你最终想达成的目的相关。 如果你学英语是为了出国旅行时能跟人交流,那你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复杂的商务合同语法就没什么必要。你的学习重点就应该是日常对话、问路、点餐这些内容。确保你每天花时间做的事情,都是在帮你靠近你的大目标。
T – Time-bound (有时间限制的)
任何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因为你总可以拖到“明天”。“我要在11月30号之前,读完一本英文原版书”,这就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它会给你一种紧迫感,逼着你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
现在,我们用SMART原则来实际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
第一步:确定你的大目标 (Goal)
先别管细节,问自己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学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
例子:为了在一年后能申请去一家外企工作。
第二步:把大目标分解成SMART小目标 (Objectives)
现在把这个模糊的大目标变得具体、可衡量。
S (具体): 我需要提高商务邮件写作能力和口语面试能力。
M (可衡量):
写作:每周能独立写出3封符合规范的商务邮件(比如询价、回复客户问题)。
口语:能够就我的工作经历和技能,进行10分钟的流利英文对话。
A (可实现): 我现在有一些基础,通过6个月的集中学习,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R (相关): 这两项技能都和进入外企直接相关。
T (时间限制): 我要在6个月内达到这个水平。
第三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Action Plan)
这是你每天、每周具体要做的事情了。你需要把上面的小目标,再拆分成更小的任务。
写作部分:
任务1: 找一本商务邮件写作的书或者在线课程,用一个月时间学完基础格式和常用句型。
任务2: 每周一、三、五,找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比如模拟回复客户投诉),练习写一封邮件。
任务3: 把写好的邮件发给英语好的朋友,或者使用一些在线工具(比如Grammarly)来检查语法错误。
口语部分:
任务1: 每天早上花15分钟,用BBC Learning English或VOA慢速英语跟读。 这能帮你改善发音和语调。
任务2: 把面试常见问题(比如 “Tell me about yourself”)的答案准备好,并对着镜子练习说。
任务3: 每周至少找一个语伴(可以在一些语言交换APP上找)练习两次,每次30分钟,主题就是围绕工作和面试。
第四步: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 (Resources)
你的计划需要工具来执行。
APP:
背单词: 可以用“不背单词”、“墨墨背单词”这类APP,它们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算法,帮你科学记忆。
听力/口语: “VoiceTube”可以看视频学英文,“Duolingo”适合零基础入门,用游戏化的方式学习。
阅读: 可以直接用CNN, BBC News的APP看新闻,文章不长,而且紧跟时事。
网站:
BBC Learning English: 免费且权威,内容分级,适合各种水平的学习者。
YouTube: 上面有大量优秀的英语教学频道,比如 “阿滴英文” 或者一些国外的教学频道,内容生动有趣。
第五步:把计划放进你的日程表 (Schedule)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把所有任务落实到你的日历或周计划表上。
周一: 早上7:30-7:45 跟读BBC;晚上8:00-8:45 学习商务邮件第一章,并练习写一封邮件。
周二: 早上7:30-7:45 复习单词;晚上8:00-8:30 和语伴练习口语。
…以此类推。
把计划做得这么细,看起来很麻烦。但事实是,一个模糊的计划等于没有计划。只有当你把任务分解到每天、每个小时,你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才不会在想学习的时候,因为不知道从何下手而选择放弃。计划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而一个好的计划,能让执行变得简单。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