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最直接的说法就是 “win-win”。这个词很好用,基本上你想表达“对大家都好”的场合,用它都没错。比如,你和客户谈合作,提出一个方案,你觉得对双方都有利,就可以说:”This is a win-win solution.” 意思就是“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或者在讨论一个安排时,可以说 “It’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everyone involved.” 意思是“这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个词的用法很灵活,可以直接当形容词用,放在名词前面,比如 “a win-win outcome”(一个双赢的结果)或者 “a win-win partnership”(一个双赢的合作关系)。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概念来谈论,比如在谈判策略里,大家追求的就是 “achieving a win-win”(达成双赢)。
但是,有时候你可能觉得 “win-win” 这个词用得有点太多了,或者感觉有点太口语化,想换个更具体或者听起来更正式的说法。这时候,你就有别的选择了。
一个很常见的替代说法是 “mutually beneficial”。这个词组听起来就比 “win-win” 要正式一些。 “Mutually” 的意思是“相互地”,”beneficial” 的意思是“有益的”,合在一起就是“互惠互利”。 比如,你在写一封商业邮件或者准备一份正式的合作提案时,用 “a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一段互惠互利的关系)会比 “a win-win relationship” 听起来更专业。再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家软件公司,跟一家硬件公司合作,你们的产品可以捆绑销售,这时候你就可以在提案里写:”This collaboration will be mutually beneficial, as it allows us to reach a wider customer base.” (这次合作将是互惠互利的,因为它能让我们接触到更广泛的客户群。)
还有一个词组也很好用,叫 “best of both worlds”。这个说法的字面意思是“两个世界里最好的部分”。它强调的是在一个方案里,你把两种不同选择的优点结合到了一起,避免了各自的缺点。虽然它不完全等同于“双赢”,但在很多情境下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比如,你找到了一个既能在家工作又能去办公室协作的混合工作模式,你就可以说:”This hybrid model gives us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the flexibility of working from home and the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of the office.” (这种混合模式让我们两全其美:既有在家工作的灵活性,又有办公室的协作环境。)你看,这里面就包含了对员工和公司双方都有利的意思。
如果你想表达得更具体一点,说明“对所有相关方都有好处”,可以用 “beneficial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Parties” 在这里指的就是参与方。这个说法很明确,直接点出了好处是覆盖所有人的。比如在协商一份多方合同时,律师可能会说:”We need to draft an agreement that is beneficial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我们需要起草一份对所有相关方都有利的协议。)这个说法在法律文件或者非常正式的商业谈判里用得比较多,因为它很严谨。
在非正式的聊天里,你还可以说得更简单点。比如,你可以说 “It works for both of us.” (这对我们俩都行得通。)或者 “This is a good deal for everyone.” (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个好买卖。)这种说法就非常口语化,很适合跟朋友或者关系比较近的同事沟通。它们虽然没有直接用“双赢”这个词,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找到了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我们想强调的不是“赢”,而是“共同的利益”或“共同的目标”。这时候,可以用 “common interest” 或者 “shared goal”。比如,两家公司都想开拓同一个新兴市场,他们可能会发现合作比竞争更好。这时候,他们可以说:”We have a common interest in developing this market.” (我们在开发这个市场上拥有共同的利益。)或者 “By working together, we can achieve our shared goal of market leadership more efficiently.” (通过合作,我们能更高效地实现我们共同的市场领导地位目标。)这种说法的好处是,它把关注点从“输赢”转移到了“合作”上,听起来更具建设性。
在谈判的语境里,还有一个词叫 “non-zero-sum game”(非零和博弈)。这个概念稍微有点学术,但理解了之后很有用。所谓的“零和博弈”(zero-sum game),意思是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就像下棋一样,你赢一局,对手就得输一局,双方的得失加起来等于零。而“非零和博弈”指的则是,通过合作,双方的利益总和可以增加,大家都可以从中获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蛋糕做大。 所以,如果你想从一个更宏观、更策略性的角度来描述双赢,你可以说:”We should approach this negotiation not as a zero-sum game, but as a non-zero-sum game where we can create value together.” (我们不应该把这次谈判看作一场零和博弈,而应该将其视为一场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价值的非零和博弈。)
总结一下,怎么选词取决于你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 日常对话或非正式商业场合:直接用 “win-win” 就行了。它简单、直接,所有人都懂。比如:”Let’s find a win-win solution.”
- 正式商业文件或邮件:用 “mutually beneficial” 会显得更专业。比如:”We believe this partnership will be mutually beneficial.”
- 强调结合了不同方案的优点:用 “the best of both worlds”。比如:”Working from home twice a week gives m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 需要明确指出对“所有参与方”都有利时:用 “beneficial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这个说法非常严谨。
- 想从合作和共同目标出发:用 “common interest” 或 “shared goal”。这能让对话的氛围更积极。
- 在策略性讨论或谈判中:可以引入 “non-zero-sum game” 的概念,来拔高讨论的层次。
其实,语言是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下次你想说“双赢”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你最想强调的是什么?是结果对等,是过程互利,还是目标一致?想清楚了,自然就能选出最合适的那个词。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