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无糖”的英语就是 sugar-free,说完就结束了。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你在国外咖啡店、超市里,会发现关于“糖”的说法有好几种,用错了或者理解错了,买回来的东西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咱们先说最常见的这个:Sugar-free。
字面意思就是“无糖”。这个词通常用在法律有点要求的地方,比如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如果一个产品标签上写着 “sugar-free”,那它每份的含糖量必须低于0.5克。注意,是“每份”(per serving),不是整瓶或整包。有时候一瓶饮料有好几份,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了。
而且,sugar-free 不代表没有甜味,也不代表没有热量。厂家通常会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s)来提供甜味,比如阿斯巴甜(aspartame)、三氯蔗糖(sucralose),或者木糖醇(xylitol)、山梨糖醇(sorbitol)这类糖醇。这些代糖热量很低或者没有热量,但糖醇是有热量的,只是比真正的糖低一些。对有些人来说,糖醇吃多了还可能导致肚子不舒服。
所以,当你看到 “sugar-free” 的口香糖或者饮料,你应该明白:
1. 它基本不含真正的糖(蔗糖、果糖等)。
2. 它很可能是甜的,因为加了代糖。
3. 它依然可能有热量,特别是含有糖醇的时候。
接下来说一个很容易让人迷惑的词:No sugar added。
这个词的意思是“未添加糖”。听起来跟 sugar-free 差不多,但区别大了。我刚去国外的时候,就踩过这个坑。有一次我买了一瓶果汁,瓶子上大字写着 “No Sugar Added”。我以为很健康,结果一喝,甜得发齁。
后来我才搞明白,”no sugar added” 只是说在加工过程中,厂家没有额外再加糖进去,比如白砂糖、糖浆这些。但是,原料本身含有的糖分,它可一点没少。比如那瓶果汁,它是用纯水果榨的,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果糖。所以这瓶果汁的糖分和热量一点都不少。
这个标签最常见于果汁、水果罐头、酸奶这些产品。它们用这个说法,是为了告诉你“我们很天然,没有添加乱七八糟的东西”。但如果你是在控制糖分摄入,那你得小心了。买之前一定要翻到背面,看营养成分表(Nutrition Facts),找到 “Sugars” 那一项,看看具体的糖含量是多少克。别被正面的大字给骗了。
然后是 Zero sugar。
这个词是近些年饮料公司特别喜欢用的营销术语,比如 Coke Zero(零度可乐)。它跟 sugar-free 的意思其实非常接近,基本就是同义词。它强调的是“零”,给消费者的感觉更绝对。
它和 sugar-free 一样,也是用代糖来提供甜味,所以喝起来是甜的,但没有来自糖的热量。那它和以前的 “Diet” 系列(比如 Diet Coke 健怡可乐)有什么区别?
这主要是市场定位的区别。早期的 “Diet” 饮料,市场普遍认为主要是为女性消费者设计的。后来为了吸引那些不喜欢 “Diet” 标签的男性消费者,饮料公司就推出了 “Zero sugar” 这个概念,包装通常更酷,口味上也声称更接近原版。本质上,它们都是无糖、使用代糖的饮料。
所以,”Zero sugar” 和 “sugar-free” 你可以看成是一回事,都是指不含食糖,用代糖调味。
再来讲讲 Unsweetened。
这个词是“不甜的”意思。它比 “no sugar added” 更严格。Unsweetened 不仅意味着没有额外添加糖,通常也意味着没有添加任何代糖来增加甜味。它就是原料本身的味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加糖的纯茶或者纯咖啡。比如你去星巴克,如果你不想要任何甜味,你可以说 “I’d like an unsweetened iced tea.” (我想要一杯不甜的冰茶)。如果你只说 “no sugar”,店员可能会给你用代糖调味的 “sugar-free” 版本。只有说 “unsweetened”,才能确保你拿到的是什么甜味剂都没加的原味。
在超市买杏仁奶、豆奶这类植物奶时,这个词也很有用。包装上一般会分得很清楚:Original(原味,通常含糖)、Unsweetened(无甜味版)、Vanilla(香草味,通常含糖)。如果你想买完全不带甜味的,就要找 “Unsweetened” 的版本。
最后说两个相关的词:Diet 和 Light (或者 Lite)。
“Diet”(健怡)我们前面提到了,它通常意味着低卡路里或无卡路里。在饮料里,这基本就是通过用代糖取代白糖来实现的,所以 “Diet” 饮料可以算是无糖饮料的一种。但在其他食品里,”Diet” 的意思就比较宽泛了,它可能指低脂、低盐或者低碳水,不一定只是低糖。
“Light” 或 “Lite”(清淡)这个词就更模糊了。它可以指卡路里比原版产品低,也可以指脂肪含量低,或者钠含量低。比如 “light” 的沙拉酱,很可能是脂肪含量更低。所以看到这个词,你不能直接把它等同于“无糖”。还是要去看背后的成分表,确认它到底“light”在哪里。
好了,现在咱们总结一下,在实际生活中怎么用这些词。
场景一:在咖啡店点单
如果你不想要糖,也不想要代糖,就想要纯的、原味的。
最保险的说法是:”Can I get a coffee, unsweetened?” 或者 “No sweeteners at all, please.”
如果你只说 “sugar-free”,店员可能会默认你想用代糖,然后问你用哪一种。
场景二:在超市购物
这是最需要火眼金睛的地方。
1. 目标是完全没糖,也不要代糖:找包装上写着 “Unsweetened” 的产品。
2. 目标是没真糖,但可以接受代糖:找 “Sugar-free” 或者 “Zero sugar” 的产品。比如口香糖、零卡饮料。
3. 看到 “No sugar added” 时要特别警惕:马上翻到背后看营养成分表里的 “Sugars” 含量。买果汁、果干、酸奶时尤其要注意。
4. 看到 “Diet” 或 “Light” 时,不要想当然:也去看成分表,确认一下它到底是在哪个方面“健康”,是低糖、低脂还是低盐。
说到底,最可靠的方法永远是学会看营养成分表。正面的宣传语都是营销手段,背后的数据才是事实。在美国和很多欧洲国家,法律要求清晰地标出 “Sugars”(总糖量)和 “Added Sugars”(添加糖量)。看懂这个,比记住任何宣传口号都有用。总糖量包括了原料自带的糖和额外添加的糖,而添加糖量则让你清楚地知道厂家到底往里面加了多少不必要的糖。这才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