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团员”这个词的英语怎么说。很多人卡在这儿,查字典查出来的东西又长又怪,用起来心里没底。这事儿确实不能只靠字典,因为“团员”这个身份,在国外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所以怎么翻译,得看你跟谁说、在什么场合说。
我们先看最直接的翻译。共青团的全称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英文官方翻译是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所以,“团员”的字面翻译就是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这个翻译对不对?完全正确。语法、词汇都没毛病。但问题是,这个说法太长、太正式了。你把它写进简历或者在日常聊天里用,效果基本等于告诉对方:“我要开始背诵一段官方文件了”。而且,更麻烦的是 “Communist” 这个词。
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由于历史原因,这个词带有的政治色彩非常重。普通人听到这个词,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冷战、苏联这类印象。这跟你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团员的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了。你可能只是跟着学校安排,填了张表,参加了一些校园活动,根本没想那么多。但这个词一出来,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是一个有非常坚定和特定政治信仰的人。这就把天聊死了。
所以,我们的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下面我分几个场景给你讲。
场景一:写简历(CV/Resume)
我的建议是:直接删掉,不要写。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团员”是个荣誉,或者至少是个经历,写上去能让简历好看点。在国内也许是这样,但在申请国外的工作或学校时,这个逻辑完全不成立。
原因有两点。第一,招聘官或者招生官看不懂。他们不知道“团员”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身份代表了什么。一个他们不理解的东西,对你的申请没有任何加分作用,只是占了一行空间。第二,即使他们去查了,查到的也是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ember,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说的那个问题,可能会带来负面印象。
你想想,HR看一份简历的时间可能就几十秒,他只想知道你会什么技能、做过什么项目、有什么工作经验。你写个“团员”,他还要去琢磨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这纯粹是给他增加工作量。最好的情况是他直接忽略,最坏的情况是他产生困惑甚至偏见。所以,别写。把那一行空间省下来,多写一个你做过的项目,或者你会用的软件,效果好得多。
场景二:填各种申请表(比如签证)
填表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官方表格,比如美国的DS-160签证申请表,里面可能会有关于你是否隶属于某些组织的提问。这种时候,诚实是第一位的。
如果表格里明确问到 “Political Affiliation”(政治面貌),或者类似的栏目,你就不能瞎写。但怎么写也有技巧。直接写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ember” 还是太长太硬。
一个比较好的、中性的处理方法是写:Youth League Member。
这个说法省略了 “Communist” 这个敏感词,同时保留了核心信息。它告诉对方这是一个青年组织,既没有撒谎,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需要进一步说明,你也可以在面试的时候解释。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表格里只是问你参加过什么“俱乐部”或“组织”,而且不是强制要求填写政治背景,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学生组织。可以写 Member of a school-based youth organization。这完全是在描述事实,非常安全。
我当时填签证表的时候,就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最后我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律师和中介,他们给的建议就是尽量使用中性、非政治化的描述,或者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不主动提供这个信息。因为“团员”身份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更像是一个普遍的、半强制性的校园经历,而不是一个严肃的、主动选择的政治身份。这一点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们需要替他们简化信息。
场景三:日常和外国人聊天
这是最考验人的地方,但也最灵活。关键在于,不要去翻译“团员”这个词本身,而是去解释你作为团员做了什么事。
比如,一个外国朋友问你:“你高中时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吗?”
一个糟糕的回答是:“Yes, I w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然后场面就冷了。
一个好的回答是,把这件事描述成一种经历。你可以这么说:
“Yeah, I was part of a national youth organization. It’s very common in China, almost every student joins in middle school. We mainly did things like volunteering, organizing school events, or visiting nursing homes.”
(“嗯,我参加过一个全国性的青年组织。这在中国很普遍,几乎每个中学生都会加入。我们主要做一些志愿服务、组织校园活动,或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之类的事。”)
你看,这么一说,对方立刻就明白了。哦,原来类似于一个学生社团或者青年志愿者组织。你把具体做的事情说出来,比如“volunteering”、“organizing school events”,这些都是全世界通用的概念,对方马上就能理解。你甚至可以把它和你了解的国外组织做个类比,比如:“It’s a bit like a nationwide school club, but organized by the government.”(有点像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社团,但由政府组织。)
这样沟通,不仅准确地传递了信息,还显得你很会沟通。你没有纠结于一个无法直接翻译的词,而是聪明地绕了过去,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了事实。
总结一下思路:
1. 写简历:别写。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做法。
2. 填表格:用中性词,比如 Youth League Member,或者干脆不填,除非被明确问到政治背景。
3. 日常聊天:别翻译词,要解释事。告诉对方这是个什么组织,你具体在里面做了什么。
说到底,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工具,不是用来制造障碍的。翻译一个带有浓厚本土文化和政治色彩的词,目标不是追求字面上的“绝对正确”,而是追求沟通效果上的“准确理解”。当你放弃了必须找到一个完美对应词的想法后,这件事就变得简单多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