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说到请客,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 “It’s my treat.” 这句话没错,也很好用。但是,它不是万能的。如果你只知道这一句,在很多场合下可能会显得有点奇怪,甚至有点生硬。
其实,“请客”这个词在中文里的含义太丰富了。它可以是朋友间随口一提的“这顿我来”,也可以是商务宴请里代表公司诚意的“我们来安排”,还可以是长辈对晚辈那种“你别管了,我来付”的关爱。英语里没有一个词能完美对应所有这些情况。所以,你得看情况说话。
我们把场景拆开来看,这样最清楚。
场景一:和好朋友、熟人吃饭喝咖啡,非常随意
这是最常见的场景。比如你和朋友去喝杯咖啡,或者吃个便饭。这时候气氛很轻松,说得太正式反而奇怪。
最好用的几句是:
“I’ll get this.” 或者 “I got this.”
这是最地道、最常用的说法。字面意思是“我来拿这个(账单)”。非常自然,一点也不做作。朋友把钱包拿出来的时候,你就可以一边掏卡一边说 “Don’t worry, I got this.”
“This one’s on me.”
这句话也超级常用。“这顿算我的。” 语气同样很轻松。比如服务员把账单拿过来,你直接递上卡说 “This one’s on me.” 就行了。
“Let me get this.”
比上面两句稍微客气一点点,但依然很随意。多了个 “Let me”,有种“让我来吧”的感觉,显得更有礼貌,但又不至于太正式。
这几句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它们的好处是,表达了你要付钱的意愿,但没有给对方造成压力。朋友之间通常会说 “Oh, you don’t have to.” (哦,你不用这样的。)然后你就可以回一句 “You can get it next time.” (你下次再请呗。)这样一来一回,关系就更近了。
反而,在这种轻松的场合,如果你很严肃地说 “It’s my treat.”,会显得有点用力过猛。听起来像是你在请一个不那么熟的人,或者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场景二:稍微正式一点的场合,或者有特殊理由的请客
比如,为了庆祝朋友生日、升职,或者感谢别人帮了你一个大忙。这种情况下,你的请客是有明确目的的,所以说法上可以更正式、更清晰一点。
这时候,“It’s my treat.” 就非常合适了。
“It’s my treat.”
这句话的份量比 “I got this.” 要重一些。它明确地告诉对方,“这是我专门为你准备的款待”。用在庆祝生日的晚宴上,或者你为了答谢朋友而请他吃饭,就非常贴切。
另外,还有一些更客气的说法:
“Please, allow me.”
这句话非常绅士。通常是在对方已经准备要付钱的时候,你用这句话来阻止他。语气很诚恳,意思是“请务必让我来付”。
“I’d like to treat you to dinner/lunch.”
这句话通常用在邀请的环节。比如你想约人吃饭,并且一开始就让他知道这顿是你请,就可以在发信息或打电话时说:“I’d like to treat you to dinner next week to celebrate your new job.” (我想下周请你吃饭,庆祝你找到新工作。)这样对方赴约的时候,就不会有关于谁付钱的尴尬了。
场景三:商务场合
商务宴请是完全不同的游戏。这里,“请客”代表的不是个人情谊,而是公司。所以说法也要更专业、更官方。
- “Lunch is on the company.” 或者 “This is on us.”
这是最清晰的说法。“公司买单”或“我们来买单”。这里的“us”指的是你代表的公司或团队。这样说既表明了你的立场,也让对方明白这是公务行为,不用有个人的人情负担。
- “We’ll take care of the bill.”
这句话也很专业。“我们会处理账单的。” 听起来非常稳妥、可靠。通常在饭局快结束时,你可以对客户说这句话,然后示意服务员把账单给你。
- “This is our treat.”
和 “It’s my treat.” 类似,但把 “my” 换成了 “our”,强调了这是公司或团队的行为。
在商务场合,关键是要表现得专业、大方,并且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付款安排,避免任何不确定性。千万不要用 “I got this.” 这种太私人的说法,会显得不够专业。
关于“抢着买单”这件事
在中国,饭局结束时大家抢着买单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文化。但在英语国家,这种行为很少见。如果你在国外和一个非华裔朋友吃饭,你硬要抢着付钱,对方可能会觉得很困惑,甚至觉得你有点强势。
通常的流程是,账单来了,如果你想请客,你就说 “I’ll get this.”。对方可能会客气一下,说 “Are you sure?” (你确定吗?)或者 “Let’s split it.” (我们AA吧。)。
这时候,如果你真的很想请,可以说:
“No, no, I insist.” (不,我坚持要付。)
这句话是表达你强烈意愿的经典说法。通常说到这个份上,对方就会接受了。
“Don’t worry about it. You can get the next one.” (别担心。你下次再请。)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台阶,既让你成功请了客,也让对方感觉舒服,因为他有了“还人情”的机会。
一个很多人会犯的错误
千万不要说 “I’ll pay you.”。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会付钱给你”,听起来像是你要给对方现金,而不是为他买单。比如你们一起买东西,你朋友先垫付了,然后你把钱给他,这叫 “pay you back”。但在请客吃饭的语境下,“I’ll pay you” 是完全错误的。
总结一下,其实很简单:
- 和朋友随便吃喝,就用 “I got this.” 或者 “It’s on me.”
- 为了庆祝或感谢,用 “It’s my treat.” 最合适。
- 商务场合,要说 “It’s on the company.” 或者 “We’ll take care of it.”
- 想在一开始就表明你要请客,就在邀请时说 “I’d like to take you out for dinner.” 这里的 “take you out” 就已经暗示了是邀请方付费。
你看,把场景分清楚,用词就准确了。语言的背后是文化习惯。理解了别人是怎么想的,你就能说出最地道的话。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