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个坑。很多人直接把“想成为”翻译成“want to become”。语法上说,没错,一点毛病没有。但你真这么说,听起来就有点……怎么说呢,有点书面语,有点“翻译腔”。就像一个外国人学中文,说“我渴望成为一名快乐的人”,你听得懂,但感觉怪怪的。我们一般会说“我想开心点儿”。
英语也一样。真实世界里,母语者很少把 “want to become” 挂在嘴边。那他们怎么说?
很简单,他们用一个更短、更直接的词:be。
对,就是 “be”。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最地道的说法是:“I want to be a doctor.”
“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地routers的说法是:“I want to be a better person.”
“她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最自然的说法是:“She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
你看,把 “become” 换成 “be”,一下子就感觉对了。句子变短了,意思也更直接。在口语里,90%的情况下,用 “I want to be…” 都是最优解。它涵盖了职业、身份、状态,几乎所有“想成为”的场景。
那 “become” 什么时候用呢?
“Become” 这个词,强调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不是指一个静态的目标,而是从状态 A 转变为状态 B 的那个动作。
举个例子:
“天色变暗了。”
你可以说:“The sky became dark.”
这里,重点是“从亮到暗”的这个变化。你也可以用 “The sky got dark.” 或者 “The sky turned dark.”,口语里更常见。
再比如: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了经理。”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he finally became the manager.”
这里用 “became” 就很合适,因为它强调了从“不是经理”到“是经理”的这个转变,而且带有一种正式、陈述事实的感觉。
所以,你可以这样记:
be: 表达一个目标、一种想达到的状态或身份。更常用,更口语。
become: 强调一个过程、一个转变。更正式,用在描述变化本身的时候。
我们来对比一下感觉:
1. “I want to be rich.”(我想有钱。)—— 这是在说一个目标状态。
2. “He worked hard to become rich.”(他努力工作,最后变富了。)—— 这是在描述一个从“不富”到“富”的转变过程。
第二个句子里的 “become” 就不能轻易换成 “be”。
除了 “want to be”,还有没有其他说法?当然有。英语表达很灵活,根据你的语气和场合,可以换着用。
1. “I’d like to be…”
这是 “I want to be” 的委婉版。听起来更礼貌,没那么强势。“Want” 有点像小孩说“我想要!”,而 “I would like to” 更像是成年人说“我希望能…”。
比如你在一个面试里,面试官问你五年规划。
你说 “I want to be a project manager.” 就有点太直接了。
但如果你说 “I’d like to be a project manager in this company.”,听起来就更得体,更专业。
2. “My goal is to be…” / “I aim to be…”
这种说法更正式,用来谈论比较长远、严肃的目标。它把“想成为”这件事,定义成了一个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My goal is to be a leading expert in this field.”(我的目标是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I aim to b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by the time I’m 40.”(我的目标是40岁时实现财务自由。)
这种句式,一般用在写简历、个人陈述,或者讨论职业规划这种比较认真的场合。
3. “I’m working towards being…” / “I’m studying to be…”
这个说法非常棒,因为它不仅表达了你的愿望,还说明了你正在为此付出行动。它强调的是“正在进行的努力”。
朋友问你最近在忙什么。
你可以说:“I’m studying to be a lawyer.”(我在学习,准备当律师。)
这比单纯说 “I want to be a lawyer.” 信息量大多了,也让你的目标听起来更真实。
“I’m working towards being a better listener.”(我正在努力,想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这句话就传递出一种“我已经意识到问题,并且在改进中”的积极态度。
总结一下,下次你想说“我想成为…”,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是一个日常的愿望,还是一个严肃的目标?
- 日常愿望,就用 “I want to be…”。简单、直接、有效。
- 严肃目标,可以用 “My goal is to be…” 或者 “I aim to be…”。
-
我想听起来更礼貌、更委婉吗?
- 想,就用 “I’d like to be…”。
-
我想强调我正在为此努力吗?
- 想,就用 “I’m working towards being…” 或者 “I’m studying to be…”。
最后,说一个中国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
说“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时,很多人会漏掉那个 “a”。他们会说:“I want to be doctor.”
这是错的。
在英语里,当你说一个可数的、单数的职业或身份时,前面必须加冠词 “a” 或者 “an”。
- I want to be a doctor.
- She wants to be an engineer. (因为 engineer 是元音开头)
- He is a good student.
这个错误非常普遍,因为它不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我们说“我是学生”,不会说“我是一个学生”。但英语里,你必须说 “I am a student.”。这个小小的 “a”,是区分新手和熟练者的一个标志。一定要记住。
所以,整个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1. 抛弃“want to become”这个有点生硬的直译。
2. 在90%的日常场景里,拥抱 “I want to be…”。
3. 根据场合和语气,灵活使用 “I’d like to be…”, “My goal is to be…”, “I’m working towards being…”。
4. 死死记住,在职业和身份前面,加上 “a” 或 “an”。
这样一来,你的表达就会立刻变得地道、自然。这比背一堆复杂的单词有用多了。语言的本质是沟通,怎么说得让别人舒服、准确地理解你,才是关键。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