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出现”用英语怎么说。这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挺复杂的。因为中文里的“出现”两个字,在不同场景下,对应的英文单词完全不一样。你如果只背一个单词,那在很多对话里用起来就会很怪。
我们得看具体是“什么东西”出现了,以及“怎么”出现的。下面我把最常见的几种情况拆开,一个个讲清楚,包括每个词怎么读。
第一种:最直接的“出现”,就是突然看见了
这种情况,最常用的词是 appear。
它的意思是,某个东西之前不在那儿,然后突然就在那儿了,你能看见了。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彩虹这种自然现象。
怎么读:
这个词的读音重点在第二个音节。
拆开来是 a-ppear。
“a” 发一个很轻的 “呃” 的音,就是嘴巴微微张开,喉咙里发出的那个最放松的元音。
“ppear” 的发音跟 “pear”(梨子)几乎一样,但前面的 p 要发得更短促有力一点。
所以连起来就是 “呃-屁儿”。重音一定要放在 “屁儿” 上。很多人会读错,把重音放在前面,听起来就不对。
举几个例子你就懂了:
1. “A strange man appeared at the door.”
一个奇怪的男人出现在门口。
(他之前不在,突然就在那了。)
2. “A rainbow appeared after the rain.”
雨后出现了彩虹。
(彩虹之前没有,现在有了,能看见了。)
3. “The symptoms first appeared last month.”
症状是上个月第一次出现的。
(这里是抽象的症状,但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想说的“出现”是视觉上的“无中生有”,用 appear
基本不会错。
第二种:从某个地方“冒出来”
这种情况,用 emerge 更准确。
emerge
强调的是从一个被遮蔽、隐藏或者模糊的环境中走出来、显露出来的过程。它比 appear
多了一层“脱颖而出”或者“浮现”的意思。
怎么读:
拆开来是 e-merge。
“e” 读作 “一”,短一点。
“merge” 这个音节对中国人来说有点难。前面的 “mer” 像中文的“默”,但结尾的时候舌头要卷起来,发出一个 r 的音,但舌尖不要碰到任何地方。后面的 “ge” 发 “쥐” (dʒ) 这个音,像中文拼音 zhi,但是声带要振动。
连起来读就是 “一-默儿쥐”。重音在第二个音节。
看例子:
1. “The submarine emerged from the water.”
潜艇从水中出现了。
(这里用 emerge
就比 appear
好,因为它强调了从水下“冒出来”的过程。)
2. “She emerged as a leader in the team.”
她在团队中作为领导者出现了。
(这里是抽象用法,意思是她从普通成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领导者。)
3. “After the discussion, a new plan emerged.”
讨论过后,出现了一个新计划。
(计划是从混乱的讨论中“浮现”出来的。)
简单说,appear
是“砰”一下就有了,emerge
是“慢慢”地从某个背景里冒出来。
第三种:指事情、问题或事故的“发生”
如果出现的不是具体的人或物,而是抽象的事情,比如一个问题、一个机会、一个事故,那就要换别的词了。最常用的有两个:happen 和 occur。
这两个词意思很近,都表示“发生”。happen
更口语化,occur
稍微正式一点。
happen 怎么读:
这个比较简单。ha-ppen。
“ha” 就像中文的“哈”。
“ppen” 读作 “喷”,但嘴唇要闭紧,发出 p 的爆破音。
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哈喷”。
occur 怎么读:
拆开是 o-ccur。
“o” 读作 “呃”,跟 appear
开头的那个音一样。
“ccur” 读作 “科儿”,结尾同样有那个卷舌的 r 音。
重音在第二个音节,“呃-科儿”。
用法区别:
1. “What happened?”
出现了什么事?/ 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最口语的问法。)
2. “An accident happened on the street.”
街上出现了事故。
(口语里完全可以这么说。)
3. “The accident occurred at 10 p.m.”
事故出现在晚上10点。
(在新闻报道或者正式报告里,用 occur
就会显得更专业。)
4. “A strange idea occurred to me.”
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这个是固定搭配,occur to someone
,表示某人突然想到什么。)
所以,当你想说“出现了一个问题”时,可以说 “A problem happened” 或者 “A problem has occurred”。
第四种:更正式地表示问题、疑问的“出现”
还有一个词叫 arise,它也表示“出现”,但通常用在更正式的场合,而且多半是指问题、困难、机会、疑问这类抽象事物。它有种“产生”或“兴起”的感觉。
怎么读:
a-rise。
“a” 同样是那个很轻的 “呃” 的音。
“rise” 的发音就跟“升起”(rise)这个单词一模一样。
连起来是 “呃-瑞哎子”,重音在 rise
上面。
看例子:
1. “If any questions arise, feel free to ask.”
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随时问。
(这是在工作中非常常见的说法,比 If any questions happen
要正式得多。)
2. “A new opportunity has arisen.”
出现了一个新机会。
(听起来就比 A new opportunity happened
要高级一点。)
简单来说,arise
就是 happen/occur
的书面语和正式版,专门用来指代抽象问题的出现。
第五种:最口语化的“人来了,到场了”
最后一种情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比如你跟朋友约了见面,他“出现”了。这时候用上面任何一个词都不太对。你不会说 “My friend appeared”,听起来像他会魔法一样突然现身。
这种情况下,最地道的说法是两个词组:show up 或者 turn up。
这两个词组意思几乎一样,都表示“(人)来了、露面了、到场了”。
怎么读:
show up:show 读“收”,up 读“阿普”。连起来就是“收-阿普”。
turn up:turn 读“特恩”,同样有卷舌音 r。up 还是“阿普”。连起来就是“特恩-阿普”。
例子特别能说明问题:
1. “I waited for an hour, but he didn’t show up.”
我等了一小时,但他没出现。
(这是最地道的说法。)
2. “She finally turned up at the party at midnight.”
她最终在半夜出现在派对上。
(turn up
稍微带一点“出乎意料地出现”的感觉。)
我记得有一次跟国外同事约开会,我在会议室等了十分钟他还没来,我就发信息问他:“Hey, are you coming? The meeting started.” 他回我:“Sorry, running late. I’ll show up in 5.” 他用的就是 show up
。这个场景就完全印证了这种用法有多普遍。
总结一下,别再把“出现”和单个英文词划等号了。下次你想说这个词的时候,先问问自己:
- 是突然看见某个东西吗?用
appear
。 - 是从某个环境里冒出来的吗?用
emerge
。 - 是发生了某件事或事故吗?口语用
happen
,正式用occur
。 - 是出现了抽象的疑问或机会吗?更正式就用
arise
。 - 是说某个人到场、露面了吗?用口语化的
show up
或turn up
。
把这几条记下来,多在实际对话里用用,慢慢就成你自己的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