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英文,最直接的说法就是 Guqin。
对,你没看错,就是拼音 Guqin。现在国际上,尤其是音乐和文化圈里,大家越来越倾向于直接用它本来的名字。这和我们说 açaí bowl、sushi 或者 kung fu 是一个道理。当一个东西有很强的文化独特性,硬要找个英文词去套,反而会丢失信息,甚至产生误解。
所以,如果你跟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点了解的外国人聊天,你说 Guqin,他们大概率是知道的。在学术论文、博物馆介绍、音乐会节目单上,Guqin 也是标准用法。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对方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呢?你光说一个词“Guqin”,对方脑子里没有任何画面,对话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些补充说明。
这才是这篇文章真正想聊的。怎么跟一个外国人解释清楚古琴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翻译,比如 zither 或者 lute。这两个词不能说完全错,但用起来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都不准确,很容易把人带偏。
先说 zither。
Zither 这个词,在英文里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乐器,而是指一类乐器。它的定义是“拥有许多琴弦,固定在一个没有琴颈或琴臂的琴体上的弦乐器”。按这个定义,古琴确实属于 zither 家族。日本的 Koto、越南的 Đàn tranh,甚至欧洲的一些民间乐器,都算 zither。
所以,你说 Guqin is a type of Chinese zither (古琴是一种中国的齐特琴),这是准确的。它给了对方一个大致的分类,让对方知道这东西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但问题是,如果你直接把古琴翻译成 zither,就太模糊了。这就好像别人问你养的什么宠物,你明明养了一只柯基,你却只回答说“a dog”。虽然没错,但信息量太低了。而且,一提到 zither,很多西方人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可能是那种放在桌上,用拨片弹奏的、声音清脆的欧洲民间乐器,跟古琴的气质差得很远。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跟一个美国朋友聊音乐,我提到我喜欢 Guqin。他一脸茫然。我就补充说:“It’s a kind of ancient Chinese zither.” 他马上说:“Oh, I see!” 然后他接着说他小时候在音乐课上见过 zither,听起来像竖琴一样叮叮当当的。我当时就知道,他脑补的画面已经偏到十万八千里外了。
从那以后,我就学乖了。Zither 这个词可以用,但一定要作为辅助。比如,你可以这样说:“It’s called Guqin. It’s an ancient Chinese seven-stringed zither.” 加上“seven-stringed”(七根弦的)这个限定词,信息就具体多了,也更准确。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 lute。
把古琴翻译成 Chinese lute,这个错误就比 zither 严重多了。
Lute(鲁特琴)在西方乐器分类里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它通常有一个梨形的共鸣箱,最关键的是,它有“琴颈”(neck)。你看吉他、尤克里里、还有我们的琵琶,那根长长的、可以按弦的柄,就是琴颈。
古琴有琴颈吗?没有。它就是一个长条形的木头盒子,琴弦直接绷在整个琴体上。从结构上说,它和 lute 完全是两码事。中国的琵琶,那才是真正的 Chinese lute。如果你跟一个懂乐器的老外说古琴是 lute,他可能会觉得你连基本乐理都不懂,场面会有点尴尬。
这个误解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古琴在中国古代文人画里,经常和“琴棋书画”并列,地位很高。而 Lute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文人雅士钟爱的乐器,地位类似。可能早期翻译家为了传达这种“高雅”的感觉,就借用了 lute 这个词。但从乐器形态学上讲,这是完全错误的。
所以,记住一点:千万别用 lute。
说了半天,到底该怎么介绍?
我的经验是,分三步走,保证对方能听懂,而且能建立一个准确的印象。
第一步:给出名字,并简单归类。
“This instrument is called Guqin. It’s an ancient Chinese zither.”
(这个乐器叫古琴。它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齐特琴。)
这句话直接、准确。用了 Guqin 这个本名,也用了 zither 这个对方可能理解的分类词。
第二步:描述它的外形和特点。
“It’s a long, narrow wooden instrument with seven strings, but it has no frets or bridges.”
(它是一个长条形的木制乐器,有七根弦,但是没有品,也没有码。)
这句话很重要。把古琴和其它乐器区分开来的关键点就在这里。“no frets”(没有品)把它和吉他、鲁特琴区分开。“no bridges”(没有码,这里指移动的码)把它和古筝(Guzheng)区分开。古筝的每根弦下面都有一个可以移动的码(bridge),而古琴没有。这是一个核心区别。
我经常会补充一句:“You press the strings directly against the wooden body to change the pitch.” (你是直接把弦按在木头琴身上来改变音高的。)这样对方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演奏方式。
第三步:描述它的文化意义和声音特质。
这一步是升华,让对方不只知道它“长什么样”,更知道它“是什么”。
你可以说:“It has over 3,000 years of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it wasn’t just for performance. It was associated with scholars and philosophers for medit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它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它不只是用来表演的。它和文人、哲学家联系在一起,用于冥想和修身养性。)
提到孔子(Confucius)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孔子在西方知名度很高。“Confucius himself was a master of the Guqin.” (孔子本人就是一位古琴大师。)这句话能立刻提升古琴在对方心中的分量。
然后描述声音:“The sound is very subtle, quiet, and meditative. It uses a lot of sliding sounds, harmonics, and delicate touches.”
(它的声音非常精微、安静,有冥想的意境。它用了很多滑音、泛音和一些很细腻的技巧。)
“Subtle”(精微的)和“meditative”(冥想的)是两个很好的形容词,能准确传达古琴的气质。
把这三步合起来,一次完整的介绍就是这样的:
“This instrument is called Guqin. It’s an ancient Chinese zither. It’s a long, narrow wooden instrument with seven strings, but it has no frets or bridges. You press the strings directly against the wooden body to change the pitch.
It has over 3,000 years of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it was associated with scholars for medit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Confucius himself was a master of it. The sound is very subtle, quiet, and meditative, with a lot of sliding sounds and harmonics.”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对方基本就能对古琴有一个立体、准确的认知了。
最后,再给你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如果你实在懒得解释那么多,或者场合不合适,就直接掏出手机,在 YouTube 上搜“Guqin music”。放一段巫娜或者李祥霆先生的视频给对方看。
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比一千句话都有用。
视频一放,对方马上就能明白,哦,原来是这么个东西,声音是这样的。然后你再补充几句关键信息,比如“seven strings, no frets, 3000 years old”,效果就齐了。
总结一下:
1. 首选词:Guqin。
2. 辅助解释:(ancient Chinese) seven-stringed zither。
3. 绝对避免:lute。
4. 完整介绍公式:名字+归类 -> 外形+特点 -> 文化+声音。
5. 终极大招:直接上视频。
其实,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我们真正想做的,是把古琴背后那种宁静、深邃的文化和审美传递出去。所以,不必纠结于某个单词的翻译是否完美,更重要的是通过清晰的描述,让对方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