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用英语怎么说?最直接、最万能的词,就是 income。
但如果你只想知道这个,那你可就亏大了。因为在英语世界里,聊到“钱”这件事,尤其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光会一个 income 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像我们中文里,“薪水”、“工资”、“酬劳”、“进账”、“营收”,每个词背后都藏着不同的场景、身份,甚至社会阶层。
我跟你说,把这些词用对,不仅能让你听起来更地道,更能精准地传达出你的财务状况和生活状态。这几个词,看着差不多,实际用起来,那感觉,那场合,简直是天壤之别。
咱们先从最常见的两个“打工人”词汇说起:salary 和 wage。
Salary,这个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白领”味儿。它指的是年薪或月薪,通常是按年度总额来计算,然后分摊到每个月发给你。当你听到有人说 “I got a good salary offer”,你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大概率是一个坐在办公室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可能还得时不时加个班的职场人士。Salary 意味着一种相对的稳定,一份合同,一种你和公司之间心照不宣的长期承诺。它不跟你掰扯你这小时干了啥,下小时干了啥,它买断的是你一个月、一整年的时间和专业能力。所以,谈论 salary 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说 “annual salary”(年薪),比如 “My annual salary is $80,000”。但这种稳定,有时候也是一种枷锁。你的收入是固定的,天花板清晰可见,除非升职加薪,否则每个月进账的数字就像复读机一样,一丝不苟,冰冷而准确。
然后是 wage。这个词就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了。Wage 通常指按小时或按天计算的工资,多劳多得,立竿见影。你脑子里可以想象一下:在咖啡店里忙碌的咖啡师、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在快餐店后厨飞速打包的员工。他们的收入,是和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钟、每一滴汗水紧密挂钩的。所以你会听到 “hourly wage”(时薪)这个说法,比如 “The minimum wage here is $15 per hour”。Wage 这个词,带着一种原始的、朴素的交易感——我干活,你给钱。它更灵活,但也更不稳定。这个月活多,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下个月是淡季,可能就要勒紧裤腰带了。它没有 salary 那种体面的、中产阶级的包装,它更赤裸,更直接,就是劳动换取报酬。
所以你看,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拿到一份互联网大厂的 offer,他会兴奋地说自己的 salary 有多高;而一个在餐厅打暑期工的学生,他会关心自己的 hourly wage 是多少。用错了,虽然别人也能听懂,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好了,说完了这两个“打工人”专属词,我们再来看看格局更大的 income。
Income 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它像个大箩筐,不管你是主动挣的还是“躺着”赚的,只要是进入你口袋的钱,都可以往里装。你的 salary 是 income,你的 wage 也是 income。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这几年特别火的一个概念叫“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这就是 income 最迷人的地方。你有一套房子租出去了,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是 income;你买了股票或基金,每个季度分到的红利,是 income;你写了本书,卖出去的版税,是 income;你做了个YouTube频道,视频的广告分成,也是 income。这些钱,不是你通过朝九晚五出卖时间换来的,它们是你用资产、用智慧、用影响力“生”出来的钱。
所以,当一个财务顾问问你 “What’s your total annual income?” 的时候,他想知道的,绝不仅仅是你那份死工资。他想了解你的全部进账,包括你的主业收入(active income)和所有副业、投资收入(passive income)。
在 income 这个大家族里,还有几个很重要的细分概念,比如:
Gross income (税前总收入):这是你所有收入加在一起的总额,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数字。
Net income (税后净收入):这是从 gross income 里扣除了各种税、保险之后的钱,也就是你真正能拿到手、可以花的钱。我们常说的 “take-home pay” 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数字,才是生活的真相。
Disposable income (可支配收入):这个更有意思,它是在 net income 的基础上,再减去你所有必要开销(比如房租、水电、食物、交通)后剩下的钱。这笔钱,才是你真正可以自由“浪”的钱,你可以用它来旅游、购物、娱乐、投资。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 disposable income 的多少。
你看,从 salary 到 income,视角一下就从一个“打工人”提升到了一个“经营者”——经营你自己的财务生活。
接下来,还有两个词,earnings 和 revenue,它们更偏向于商业和投资领域,但理解了对我们也有好处。
Earnings,这个词可以指个人的“所得、收入”,也可以指公司的“盈利、收益”。用在个人身上时,它和 income 有点像,但常常带有一种“辛苦赚来”的意味,强调这是通过努力和付出获得的回报。一个自由职业者可能会说 “My earnings this quarter were pretty good”,听起来比 “income” 更加强调这是他业务成果的体现。而用在公司上,earnings 通常指的就是利润,是公司刨去所有成本后真正赚到的钱。华尔街分析师最关心的就是一家公司的“季度财报”(quarterly earnings report),这个数字直接决定了股价的涨跌。
最后是 revenue。这个词一定要和 earnings 区分开,太多人搞混了!Revenue 指的是公司的“营业额、营收”,也就是公司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获得的所有收入总和。这是一个毛收入的概念,它没有扣除任何成本。
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开了一家奶茶店,一天卖了1000杯奶茶,每杯10块钱,那么你今天的 revenue 就是10000块。这个数字很漂亮,对吧?但别高兴得太早。你还要减去奶茶原料的成本、店铺的租金、员工的工资、水电费……把这些全都减掉之后,最后剩下的那点钱,比如说2000块,那才是你的 earnings 或者说 profit (利润)。
所以,一家公司可以说 “Our annual revenue reached $10 million”,这听起来非常厉害,但如果它的成本是990万,那它的 earnings 就只有10万。Revenue 是面子,earnings 才是里子。
聊到这,你会发现,这些词汇的背后,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生存逻辑和财富观念。
专注于 wage 的人,思考的是如何用更多的时间换取更多的钱。
专注于 salary 的人,思考的是如何在组织内向上爬,获得更高的职位和年薪。
而专注于 income 的人,尤其是 passive income 的人,他们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系统,让钱自己生钱,最终摆脱对时间和雇主的依赖。
谈论 revenue 和 earnings 的人,则已经站在了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思考的是商业模式、成本控制和市场扩张。
所以,下次当你想用英语谈论“收入”时,不妨先停下来想一想:你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是那份按月打卡的稳定,还是那份按时计价的辛劳?是那份包罗万象的总进账,还是那个关乎企业命脉的净利润?
选对了词,你的表达才会精准、立体,有血有肉。这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它反映了你看待金钱、看待工作,乃至看待整个世界的方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