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修辞英语怎么说

修辞英语怎么说?简单,Rhetoric

但你要是以为这事儿就这么完了,那可就……太天真了。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绝不是“苹果”和“apple”那么简单直接的对等翻译。它们背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一个在术,一个在道。搞混了,你的英语表达,尤其是写作和演讲,可能永远都停留在“形似”而“神不似”的尴尬境地。

我跟你讲,我第一次在国外的课堂上接触到 Rhetoric 这个词的时候,脑子“嗡”地一下。教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我坐在下面,脑子里自动翻译成“修辞”,然后就浮现出初中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那些——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一系列工整的,像是药方子一样的东西。我心想,这有啥好讲一整节课的?不就是遣词造句加点花样儿嘛?

结果,越听越不对劲。教授压根没提几个“比喻”或“拟人”。他讲的是亚里士多德,是西塞罗,是人们如何通过语言,在特定的情境下,针对特定的听众,达成特定的目的。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

我们从小到大学的“修辞”,更多时候像是一份份孤零零的武功招式秘籍。老师告诉你,这招叫“明喻”(like, as),那招叫“暗喻”(is, are),还有一招叫“排比”(parallelism),用出来句子就好看。但从来没人系统地告诉你,这些招式背后的内功心法是什么,什么时候该出拳,什么时候该闪躲,你的对手(听众)是谁,你打这一架(沟通),到底图个啥?我们太专注于招式本身的美感,以至于常常忘了比武的目的是“赢”,而不是“好看”。

Rhetoric,这玩意儿,它就是那套内功心法。它的核心定义,压根儿就不是“优美的语言”,而是——说服的艺术(The art of persuasion)。

一切,都是为了说服。

你写一封邮件想让老板给你加薪,你在用 Rhetoric。你跟朋友争论一部电影的好坏,你在用 Rhetoric。你在社交媒体上发个小作文,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你的委屈,你还是在用 Rhetoric。它不是语言的点缀,它是语言的目的本身。它是驱动你开口或动笔的那个最根本的引擎。

理解了这个,再去看西方那些经典的演说和文章,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简直是降维打击。你会发现,所有那些我们称之为“修辞手法”的东西,在 Rhetoric 的框架下,都只是服务于“说服”这个大目标的工具。

说到这儿,就必须得提一下 Rhetoric 理论里那三座绕不开的大山,也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说服铁三角”:

  1. Ethos (信誉/人格魅力)

    这玩意儿太重要了。简单说,就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凭什么信你?” 你说话的可信度。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谈论气候变化,他的 Ethos 就很高。一个街头混混跟你讲人生哲学,你可能连听都懒得听。所以,你看那些厉害的演讲者,他们开场往往不是直接抛观点,而是先建立自己的 Ethos。他们会不经意地提及自己的资历(“我在这个领域研究了二十年……”),或者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善意和与听众的共同点(“我和大家一样,也曾为此感到困惑……”)。他们是在告诉你:我是自己人,我靠谱,听我的。

  2. Pathos (情感诉求)

    这就是直接跟你“共情”的部分了。用语言调动你的喜怒哀乐。我们语文课本里学的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用的就是 Pathos。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当他一遍遍地重复 “I have a dream” 的时候,他运用的排比,目的不是为了句式工整,而是为了层层递进地激发听众内心深处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那是一种巨大的情感浪潮。再比如,慈善机构的广告,总会给你看小猫小狗可怜巴巴的眼神,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图表,因为可怜的眼神比数据更能激发你的同情心和捐款的冲动。这就是 Pathos 的力量。它绕过你的理性大脑,直接去敲你的心门。

  3. Logos (逻辑诉求)

    这个相对好理解,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逻辑、证据、严密的推理来说服你。学术论文、法律文书、产品说明书……这些东西主要就是靠 Logos。它诉诸你的理性。比如乔布斯在发布第一代iPhone时,他没有光喊“这手机牛逼”,他会展示具体的功能,告诉你它的屏幕分辨率是多少,它的处理器比别人快多少,它如何将三个设备(iPod, Phone, Internet Communicator)合而为一。这些都是 Logos,是给你大脑吃的“硬菜”。

你看,这么一想是不是就通了?

一个真正懂得 Rhetoric 的人,他在沟通时,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我这儿是不是该用个比喻了?”,他想的是:

  • 我的听众是谁?他们关心什么?他们对我的信誉 (Ethos) 有什么预判?
  • 我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情感 (Pathos) 上与我站在一起?是激发他们的希望,还是点燃他们的愤怒?
  • 我需要提供哪些扎实的证据和逻辑 (Logos) 来支撑我的观点,让他们在理性上无法反驳?

想清楚了这些战略层面的问题,那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类比(metaphor, parallelism, rhetorical question, analogy)——才会作为战术工具,被恰如其分地安插进去。一个恰当的类比,是为了让复杂的 Logos 更易懂;一个饱含情感的比喻,是为了增强 Pathos 的感染力。它们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术”,不是“道”。

所以,下次你再看一篇优秀的英文文章,或者一场精彩的英文演讲,别再傻乎乎地去数里面有几个比喻句了。你要试着去拆解它的 Rhetoric 结构。

问问自己:

  • 演讲者是如何开场建立自己的 Ethos 的?
  • 他在哪些地方用了故事、煽情的词汇来调动我的 Pathos
  • 他提供了哪些数据和事实作为 Logos?这三者是怎么组合起来打出一套组合拳的?

当你能用 Ethos, Pathos, Logos 这副眼镜去看待语言时,你的世界会完全不同。你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说,你自己的写作和口语也会发生质的飞跃。你不再是那个只会在岸边模仿游泳姿势的人,你开始理解水的浮力、阻力,懂得如何换气,如何发力,你才真正开始“会游泳”了。

所以,“修辞”英语怎么说?

Rhetoric

但它又远远不止是 Rhetoric。它是一场从“词句的工匠”到“思想的说客”的认知升级。这玩意儿,可比背几个高级词汇,重要太多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修辞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