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考 用英语怎么说

“中考”用英语怎么说?

直接给答案的话,很简单: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或者更精确一点,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在很多官方语境或者需要跟外国人解释的时候,你这么说,对方大概能听懂个框架。有时候,图省事儿,我们也会直接用拼音——Zhongkao,就像我们说 Gaokao 一样。

但你真的觉得,这几个冷冰冰的、由单词堆砌起来的短语,能承载“中考”这两个字背后那山一样的重量吗?

我觉得不能。完全不能。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翻译问题,这是一个文化转述的难题。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听起来多轻巧,多程序化。像什么呢?像你去办一张银行卡,需要填的一张申请表,或者去某个俱乐部,需要通过的一个入门测试。它完全剔除了那种悬在几代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感觉,那种全家老小如临大敌、整个社会都为之屏息的氛围感。

你跟一个在加州阳光下长大的美国少年说,I’m preparing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他可能会礼貌性地回一句,”Oh, cool. Good luck!” 在他脑子里,这可能就跟他要去考个驾照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申请大学时写的那些个人陈述来得重要。

他怎么可能理解,这两个字背后,是堆积如山的《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是凌晨五点半就要挣扎着爬起来背单词的昏沉,是深夜十一点半还在台灯下和一道该死的几何辅助线死磕的绝望。是物理老师在讲台上敲着黑板吼出的“这道题就是送分题啊!”,而你脑子一片空白的窘迫。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历史年代表、政治课本里那些被划得密密麻麻的重点……这些东西,是烙印,是刻在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这些,怎么翻译?

翻译成 a pile of exercise books?a tough life for a teenager?根本不够。这些词汇太苍白了。

所以,我觉得“中考”这个词,最核心、最无法被翻译的部分,是它背后那个巨大的、无形的社会机制——分流

对,就是分流。这才是“中考”的灵魂。

人生第一次,如此赤裸裸、如此残酷地,被一个统一的分数线,划拉成两拨人。一拨人,跨进重点高中的大门,继续朝着那座叫“大学”的独木桥奋力挤过去。另一拨人,被分流到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或者,干脆提前告别校园,踏入社会。

这不是演习。这不是游戏里的角色选择。这是一个几乎不可逆的轨道切换。在那个十五岁的夏天,一张成绩单,几乎就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会和怎样的人为伍,会接受怎样的教育,会拥有怎样的视野,会被社会贴上怎样的标签。

这种感觉,是“Entrance Examination”这个词组永远无法传递的。它缺少那种“一考定半生”的宿命感,那种站在命运岔路口时的茫然与恐惧。它更像一个筛子,一个巨大的、冰冷的、精准的筛子,把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土豆,按照大小、品相,毫不留情地筛到不同的篮子里。

所以,如果你非要跟一个外国人解释清楚什么是Zhongkao,你可能需要说一大段话,而不是一个短语。你得这么说:

“It’s called the Zhongkao. Yes, Z-H-O-N-G-K-A-O. It’s a massive, nationwide standardized test for 15-year-olds, but don’t think of it as just an ‘exam’. Think of it as the first great filter of our lives. Your score on this single test determines whether you get into an academic senior high school—the main track to university—or you’re diverted to a vocational school. The competition is insane. For millions of kids, it’s the most stressful event of their lives up to that point. It basically sorts us into two different life paths before we even know who we are. It’s a huge deal, for the student, for the entire family.”

看,你需要用“great filter”(大过滤器)、“diverted”(被分流)、“two different life paths”(两条不同的人生路径)这些充满冲击力的词汇去辅助,去描绘那个场景,那个氛围。你得把那种沉重感、那种决定性,用语言的砖石,一块一块地垒起来,对方才有可能窥见“中考”真实面貌的一角。

有时候我觉得,Zhongkao 这个拼音本身,反而成了最好的“英文”。因为它保留了神秘感,保留了异质性。它像一个密码,一个接口,它在告诉对方:这里有一个你所不了解的、复杂的、承载了太多东西的中国故事,你不能用你已知的概念去简单套用。你想了解它吗?好,那坐下来,我给你讲讲我们这一代人的“中考”故事。

讲讲那个查分数的夜晚。全家围着一台老旧的电脑,一遍遍刷新着那个卡顿的查分网页。或者,是守着固定电话,手指颤抖着拨下那一串查分热线。空气里全是紧张的味道,你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当那个分数跳出来的时候,整个屋子的气氛瞬间引爆,要么是火山喷发般的狂喜,要么是跌入冰窟般的死寂。

这种集体记忆,是刻在DNA里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的中考。最后一个科目是化学,考完的铃声一响,我扔下笔,整个人都虚脱了。走出考场,夏天的风裹着热浪扑面而来,阳光刺眼得让人想流泪。马路对面的家长们,黑压压的一片,像等待退潮的鱼群。我看到了我爸,他踮着脚在人群里张望,满脸的焦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场考试,我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考的。

这种情感的羁绊,家庭的期望,社会的压力,盘根错节,共同构成了“中考”这个词的内涵。它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术语了。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社会议题,一代人的青春献祭。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中考”用英语怎么说?

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标签,一个符号,那就用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或者直接说 Zhongkao

但如果你真的想让别人懂,懂那种滋味,懂那种感觉,懂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两个字如此敏感、如此百感交集。

那你需要做的,不是翻译,而是讲述。

讲述一个关于夏天、汗水、试卷、梦想和分岔路口的故事。这个故事,才是“中考”最贴切、最无法被替代的“翻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中考 用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