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的英语,最直接的翻译就是 raw materials。
这个词组很常用。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基本上,只要你说 raw materials,老外都能听懂。它指的是那些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还没有经过加工的物质。比如,从地里挖出来的铁矿石,从地下抽上来的原油,或者从森林里砍伐的原木。这些都是典型的 raw materials。
但是,这只是个开始。如果你只知道这一个词,迟早会用错地方。因为在不同的行业和语境下,大家会用更精确的词。用对了词,别人会觉得你很专业。用错了,虽然也能沟通,但听起来就像个外行。
我们来拆开聊聊,在不同场景下,到底该用哪个词。
场景一:工厂制造业
在这个领域,raw materials 是最常用的。一家钢铁厂,它的 raw material 就是铁矿石和煤炭。一家塑料制品厂,它的 raw material 就是原油提炼出来的各种石化产品,比如聚乙烯颗粒。
这里有个细节。在制造业成本核算里,材料会分为“直接材料 (Direct Materials)”和“间接材料 (Indirect Materials)”。
- Direct Materials 就是那些直接构成最终产品一部分的原材料。比如你做一把木头椅子,木头就是直接材料。
- Indirect Materials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但不会成为最终产品一部分的东西。还是那把椅子,生产过程中用的砂纸、润滑油、清洁剂,这些就是间接材料。它们通常被归类为 supplies (供应品/耗材)。
所以,当你在和工厂的采购或者生产经理沟通时,如果你想特指那些构成产品本身的材料,用 raw materials 或者 direct materials 都很准确。如果你想说那些消耗品,用 supplies 更合适。
比如你写邮件:
“We need to order more raw materials for next month’s production.” (我们需要为下个月的生产订购更多原材料。) – 这里指的就是木头、钢材这类东西。
“Don’t forget to check our inventory of factory supplies.” (别忘了检查一下我们工厂耗材的库存。) – 这里指的可能是手套、润滑油、包装胶带。
场景二:食品和餐饮业
如果你开一家面包店,你会说面粉、糖、鸡蛋是你的 “raw materials” 吗?
技术上讲,没错。但听起来很怪。在食品行业,大家更习惯用 ingredients 这个词。
Ingredient 的意思是“(混合物的)组成部分,成分”。它强调的是“混合”这个动作。做蛋糕、做菜、调配饮料,都是把一堆东西混合在一起。所以,用 ingredients 最贴切。
你想想看,食谱上写的都是 “Ingredients list”,而不是 “Raw materials list”。
你去餐厅吃饭,问服务员:“这道菜的‘原材料’是什么?”
你应该问:“What are the ingredients in this dish?”
所以,下次你去星巴克,可以想一下,咖啡豆、牛奶、糖浆,这些对于星巴克来说,就是 ingredients。用 raw materials 就会显得很生硬,好像在讨论什么工业产品。
场景三:科技和软件开发
这个领域就更有意思了。一个手机 App 的“原材料”是什么?是代码吗?是数据吗?是设计师画的图标吗?
在这里,你几乎永远不会听到 raw materials 这个词。大家会用更具体的术语。
- Data (数据): 如果你做一个天气预报 App,那么来自气象局的原始气象数据就是你的核心“原料”。这时候,你可能会说 “raw data” (原始数据),这个词很常用。它指的就是未经过处理和分析的第一手数据。
- Assets (资产/素材): 在游戏开发或者App开发中,图片、图标、音效、视频、3D模型,这些东西统称为 assets。比如一个游戏设计师会说:“我需要美术部门提供一些新的 character assets (角色素材)。”
- Components (组件): 在硬件和软件领域,这个词用得非常多。它指的是一个已经预先制造好、用来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标准单元。比如,你组装一台电脑,CPU、内存条、硬盘,这些都是 components。你不会管它们叫 raw materials。对于一个软件来说,一个可以复用的按钮、一个日历插件,也可以被称为 component。它和 raw material 的根本区别在于,component 本身已经经过了高度加工。
- Source Material (源材料): 这个词在创作领域用得比较多。比如,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那本小说就是电影的 source material。一个新闻记者写的深度报道,他的采访录音和笔记,就是 source material。它强调的是信息和内容的来源。
所以,如果你在和程序员或产品经理开会,讨论一个新功能需要什么,你可能会说:“我们需要用户行为的 raw data 来分析,同时还需要设计师提供一套新的 UI assets。” 这样沟通就精确多了。
场景四:化工和能源行业
在这个行业,除了 raw materials,还有一个更专业的词:feedstock。
Feedstock 指的是供应给一个工业流程,用来转化成其他产品的原材料。它特别强调“供给”和“转化”这两个概念。这个词在炼油厂、化工厂里用得最多。
比如,天然气可以作为生产氢气的 feedstock。乙烯是生产聚乙烯塑料的 feedstock。
之所以叫 feedstock,是因为它像“饲料”(feed)一样,被持续不断地“喂”进一个庞大的生产设备里,然后转化成产品。它和 raw material 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但 feedstock 听起来更技术化,更强调其在连续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如果你和一个化工厂的工程师聊天,你说 feedstock,他会觉得你很懂行。
还有一个常见的混淆:Material vs. Materials
这两个词看着差不多,但用法有区别。
-
Material (不可数名词): 指的是“物质、材料”这个抽象概念,或者某一种特定的材料。
- “Wood is a durable material.” (木头是一种耐用的材料。) – 这里指木头这一类物质。
- “What kind of material is this shirt made of?” (这件衬衫是什么料子的?)
-
Materials (可数名词): 通常指为了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或制造某个产品所需的“多种具体材料”。
- “We have all the materials needed to build the house.” (我们已经备齐了盖房子需要的所有材料。) – 这里指水泥、砖头、钢筋等很多种东西。
- “The company is looking for a new supplier for its raw materials.” (这家公司正在为其原材料寻找新的供应商。)
简单说,当你把它当成一个集合名词,指代很多种具体的物料时,就用复数 materials。
总结一下,下次你想说“原材料”的时候,可以先停顿一秒钟,想想到底是哪个场景:
- 是纯天然、未加工的东西吗? 如果是,用 raw materials 通常没错。比如矿石、原油、原木。
- 是用来做饭或调配食品的吗? 用 ingredients。比如面粉、蔬菜、香料。
- 是一个已经加工好、用来组装更复杂产品的东西吗? 用 components。比如电脑芯片、汽车发动机。
- 是数据、图片、声音这类数字化的东西吗? 根据情况用 raw data 或者 assets。
- 是在化工厂里,被持续投入设备进行化学反应的东西吗? 可以用 feedstock 显得更专业。
- 是在生产中会消耗掉,但不是产品本身一部分的东西吗? 用 supplies。比如砂纸、胶带。
搞清楚这些细微的差别,你的英语听起来就会地道很多。这不仅仅是词汇量的问题,更是对不同行业运作方式的一种理解。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