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用便签学英语,方法都错了。
最常见的一种错法,就是在冰箱上贴一张纸,写上 “refrigerator”。在桌子上贴一张,写上 “desk”。在电脑上贴一张,写上 “computer”。
你以为这样就能记住单词了。其实效果很差。
为什么?因为你只是在记一个孤立的、没有生命的符号。大脑不喜欢记这种东西。过两天你看到 “refrigerator” 这个词,脑子里可能还是只有这个单词的样子,而不是那个嗡嗡响的白色大家伙。你更不知道这个词在句子里该怎么用。学了也是白学。
正确的便签英语,不是让你当一个贴标签的工人。而是要在你的生活环境里,创造一个个微型的“英语应用场景”。
关键就一句话:不要只写名词,要写一个你能直接用的短句。
我给你一个万能公式:名词 + 动词短语。说得再具体点,就是 “这是 [名词],我用它来 [做某事]”。
举个例子。还是那个冰箱。别只写 “refrigerator”。你应该写:
“This is a refrigerator. I use it to keep food fresh.”
(这是个冰箱。我用它来保鲜食物。)
你看,这么一改,信息量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你记住了 “refrigerator” 这个词。
其次,你学会了一个和它搭配的动词 “keep fresh”(保鲜)。
最重要的是,你学到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 “I use it to…”。这个句型是万能的,你可以用在任何东西上。
我们再来试试别的东西。
微波炉上,不要只写 “microwave”。
要写:“This is a microwave. I use it to heat up leftovers.”
(这是个微波炉。我用它来加热剩菜。)
“heat up”(加热)和 “leftovers”(剩菜),这两个词是不是比 “microwave” 本身更实用?
咖啡机上,不要只写 “coffee maker”。
要写:“This is a coffee maker. I use it to make coffee every morning.”
(这是个咖啡机。我每天早上用它来做咖啡。)
加上 “every morning” 这种时间状语,这个句子就更贴近你的真实生活了。
灯的开关旁边,不要只写 “switch”。
要写:“I use this switch to turn on/off the light.”
(我用这个开关来开/关灯。)
这里你顺便就学了 “turn on” 和 “turn off” 这对最常用的动词短语。
你看,每张便签都成了一个小小的英语课堂。你每次路过、每次使用这个东西,都在潜意识里重复这个句子。这不是死记硬背,这是把英语和你的具体动作、具体生活场景绑定在了一起。这种记忆,比你坐在书桌前背单词表要牢固得多。
这个方法还可以升级。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句子太简单了,可以增加一点细节。
比如,还是那个微波炉的便签,你可以改成:
“This is a black microwave. I usually use it to heat up leftovers.”
(这是个黑色的微波炉。我通常用它来加热剩菜。)
你看,加了个形容词 “black”,加了个频率副词 “usually”,句子就更丰富了。
或者,你可以在便签上加一个问句。
比如在电视遥控器上,你可以写:
“This is the remote control. Where did I put it?”
(这是遥控器。我把它放哪儿了?)
这个问题,可能就是你每天都在心里问自己的话。现在你学会用英语问了。
在门口的鞋柜上,你可以写:
“These are my sneakers. I wear them to go jogging.”
(这是我的运动鞋。我穿它们去慢跑。)
顺便把 “a pair of” 的概念也忘了,直接用 “these are” 和复数,更符合口语习惯。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它完全是个人定制的。你便签上的内容,都源于你自己的生活。你每天做什么、用什么,便签上就写什么。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英语。
而且,不光是身边的实物可以贴。一些“动作”和“计划”也可以。
比如,在你的电脑显示器边上,可以贴一张:
“First, check my emails. Then, finish the report.”
(先查邮件。然后,完成报告。)
这是在用英语帮你规划工作流程。
在通往阳台的门上,可以贴一张:
“I’m going to the balcony to water the plants.”
(我要去阳台给植物浇水。)
把 “be going to” 这个将来时态,直接用在场景里。
在你的床头柜上,可以贴一张:
“I need to set the alarm for 7 AM.”
(我需要把闹钟设在早上7点。)
“set the alarm” 这个固定搭配,就这么学会了。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要“轮换”,而且要“主动”。
很多人贴了满屋子的便签,一个星期后就对它们视而不见了。这叫“视觉疲劳”。跟街边的广告牌一样,看多了就等于看不见。
所以,你得有个系统。
第一步,控制数量。不要贪多。一次只贴 5 到 7 张新的便签。人的短期记忆有限,太多了你根本处理不过来。
第二步,主动使用。不是用眼睛扫过就行。每次你真的要去用那个东西的时候,强迫自己小声把便签上的句子念一遍。比如,你伸手去拿微波炉里的饭,就念一遍 “I use it to heat up leftovers”。这个“念出来”的动作很重要,它调动了你的嘴部肌肉和听觉,记忆效果会加倍。
第三步,定期轮换。一张便签,如果你已经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上面的句子了,那它的使命就完成了。把它撕下来。换一张新的。写一个更复杂的句子,或者换一个你还不熟悉的东西。
我以前帮一个朋友用这个方法,他当时在学日语。我们就在他家的厨房里搞。一开始,菜刀上贴的是“これは包丁です。野菜を切るために使います。”(这是菜刀,我用它来切菜)。等他很熟练了,我们就换成了“この包丁の切れ味は良い。”(这把菜刀很锋利)。从一个功能性的句子,升级到了一个描述性的句子。他的进步就体现在这些小小的便签上。
撕下来的便签也别扔了。找个小盒子装起来。每个周末,花十分钟,像抽卡一样从里面抽几张,看看自己还记不记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说白了,用便签学英语,核心不是“看”,而是“用”。每一张小小的便签,都应该是一个行为触发器。它提醒你,在当前这个场景下,可以说一句什么样的英语。
它把学英语这件事,从一件需要专门抽出时间来做的“任务”,分解成了无数个融入在日常生活里的“微习惯”。你不用再想“我今天该学点什么英语”,因为英语已经围绕在你身边了。你只需要在你拿钥匙、开冰箱、关电脑的每一个瞬间,多做一个“念出那句话”的小动作,就够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