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直接说重点。医学院最常见的说法是 Medical School。这个词在美国、加拿大,还有很多地方都通用。比如你想说“我在上医学院”,就是 “I’m in medical school.” 或者 “I go to medical school.” 就这么简单。
但是,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如果你只知道 “Medical School” 这一个词,跟外国人聊天的时候,尤其是在聊教育体系的时候,可能会出问题。因为不同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差得很大。
我们先说美国和加拿大的情况,因为大部分人说的 “Medical School” 指的是这个体系。
在美国,你想当医生,不是高中毕业就能直接考医学院的。流程是这样的:
- 先上大学 (College/University),拿一个本科学位 (Bachelor’s Degree)。 这个阶段大概四年。你可以学任何专业,生物、化学、物理这些理科专业比较常见,因为医学院入学考试 (MCAT) 考这些。这个准备阶段,通常被称为 “pre-med”。
很重要的一点是,”pre-med” 不是一个专业。它只是一个“track”,一个课程路径。比如,你可以是“一个主修生物的 pre-med 学生”(a biology major on a pre-med track)。你不能说 “My major is pre-med.” 这在语法上就不对,也说明你不了解这个系统。
- 大学快毕业时,考 MCAT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然后申请医学院。 竞争很激烈。
- 被录取后,才真正进入 Medical School。 这个阶段是四年,读完之后,你拿到的是 M.D. (Doctor of Medicine) 或者 D.O. (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学位。这个时候,你才算是个医生,但还不能独立行医。
- 毕业后,你得去医院做住院医师 (Residency)。 这个阶段根据专科不同,持续三到七年不等。你是个医生,但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工作,学习专科知识。住院医师的英文是 Resident 或者 Resident Doctor。
所以,在美国体系下,”Medical School” 指的是本科毕业后去读的那个四年的专业学院。它是一个研究生级别的教育。如果你跟一个美国人说,你高中毕业就想去 “medical school”,他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根本不可能。
接下来我们说说英国、澳大利亚和很多英联邦国家的情况。
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英国,学生高中毕业(他们叫 A-Levels 课程结束)后,就可以直接申请大学的医学专业。这个医学专业通常是五年或者六年制,是一个本科学位。读完之后,拿到的是 MBBS 或者 MBChB (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 学位。
所以,在英国体系下,医学院教育是本科教育的一部分。学生从 18 岁就开始学医了。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说?
你可以说 “She is studying medicine at Cambridge.” (她在剑桥大学学医)。这是最常见的说法。
你也可以说 “She is in medical school at Cambridge.” (她在剑桥大学的医学院)。这也对,因为大学里确实有一个叫 “School of Medicine” 的院系。
关键区别在于:
在美国,”Medical School” 是一个独立于本科大学的、更高一级的专业学院。
在英国,”Medical School” 通常就是综合性大学底下的一个学院,和其他学院(比如工程学院、文学院)是平级的。
所以,如果你想表达“我打算学医”,根据你想去的国家,说法就要调整:
目标是美国: “I want to go to college, and then apply for medical school.” (我想先上大学,然后申请医学院。)
目标是英国: “I want to study medicine at university.” (我想在大学里学医。)
搞清楚这个背景,你就能用对词了。
我们再扩展一下相关的词汇,这样你聊起来会更地道。
-
Medical Student / Med Student: 医学生。这个词是通用的。比如 “I’m a second-year med student.” (我是一个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在美国,他们经常用 M1, M2, M3, M4 来指代医学院的一到四年级学生。比如 “He’s an M3 at Johns Hopkins.” (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这个说法就非常“内行”。
-
Medical College: 这个词也能见到,但通常是作为学校的正式名称出现。比如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但是在日常口语里,人们还是会说 “I go to Weill Cornell medical school.” 很少有人会说 “I go to a medical college.” 口语里 “medical school” 用得最多。
-
Residency: 住院医师培训。这是一个项目,也是一个阶段。 “She’s doing her residency in surgery.” (她在做外科的住院医师培训。)
-
Resident: 住院医师。 “He is a first-year resident.” (他是一年级住院医师。)
-
Attending Physician: 主治医师。这是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可以独立行医、指导下级医生的医生。通常直接叫 “Attending”。比如 “Dr. Smith is the attending on this service.” (史密斯医生是这个科室的主治医师。)
-
Intern: 实习医生。在美国体系里,这通常指住院医师培训的第一年 (PGY-1, Post-Graduate Year 1)。
总结一下,怎么用才不会错:
-
分清体系。 先搞清楚你聊的是哪个国家的医学教育。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不分青红皂白就用 “medical school”,可能会造成误解。
-
日常交流,用 “Medical School”。 在绝大多数非正式场合,说 “medical school” 别人都能懂。这是最安全、最通用的词。
-
描述求学路径时,要精确。
- 去美国学医,路径是 “college -> medical school -> residency”。
- 去英国学医,路径是高中毕业后直接 “study medicine at a university”。
-
想显得更专业,就用更具体的词。 比如用 M1/M2,用 “pre-med track”,用 “residency”。这些词能立刻让对方知道你对这个体系有深入的了解。
举个实际对话的例子:
假设一个朋友问你侄子的情况。
如果你说: “He’s in a medical school in the US.” (他在美国上医学院。)
这个表达是正确的,但信息量不大。
如果你能说得更具体: “He finish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biology and now he is an M1 at a medical school in California.” (他拿到了生物学本科学位,现在是加州一所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
你看,后一种说法提供了更多背景,也显示出你真的懂这个流程。
所以,“医学院”的英语不只是一个单词翻译的问题,它背后是一整个教育体系的差异。搞懂了这个差异,你才能真正用对它。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