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英语,第一步就走错了。他们把学英语当成了一门学科,像学数学、物理一样。所以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本厚厚的单词书,从A开始背。abandon, ability, abnormal… 背了忘,忘了又背,特别痛苦。
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它完全搞错了重点。英语是用来沟通的工具,不是一门要考100分的学科。你背下来的孤立的单词,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就像你认识了“砖头”、“水泥”、“钢筋”,但你还是不会盖房子。
所以,学英语的第一步,是改变思路。你的目标不是“学会英语”,而是“开始用英语”。哪怕你只会说“Hello, my name is…”,你也是在用英语。
真正的学习方法,核心只有两个字:输入。而且是“可理解性输入”。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接触的英语材料,你大概能看懂或听懂80%到90%。剩下的10%到20%是新东西,你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来。这样你既不会觉得太难而放弃,又能持续学到新知识。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的水平是小学三年级,让你去看莎士比亚原著,你看得懂吗?肯定看不懂。每个词你都得查字典,看一页要花三个小时,第二天你就放弃了。这就是无效输入。
但如果让你去看《小猪佩奇》呢?对话简单,语速慢,还有画面辅助你理解。你可能听不懂一两个词,但你能猜到大概意思。你很轻松地看完了,还顺便学了几个新词。这就是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所以,别再挑战高难度了。放下那些原版电影、CNN新闻。根据你现在的水平,去找你能听懂88%左右的材料。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大量听。
人的语言学习,顺序就是听、说、读、写。婴儿学说话,是先听大人说了一两年,然后才开始模仿。我们学英语也一样。听力是基础。
去哪儿找材料?
如果你的基础很差,就从儿童动画片开始。别觉得幼稚,这是最有效的材料。《小猪佩奇》、《蓝色小狗Bluey》都很好。它们的特点是:句子短、用词简单、语境清晰。你看画面就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如果有点基础,可以听一些专门给学习者做的播客。比如 VOA Learning English, BBC Learning English。它们语速慢,用词标准,而且有文本可以对照。
关键是,要“泛听”,而不是“精听”。不要试图听懂每一个词。你的任务就是把它当背景音,吃饭听、走路听、睡前听。目的是让你的耳朵习惯英语的节奏和语调。一天听一两个小时,不要求全神贯注。
第二步:开始读。
阅读是扩大词汇量最快的方法。但同样,别去啃原版小说。
去找“分级读物”。这东西就是把名著或故事,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型重新写一遍。比如它会把一本书分成一级(500个核心词)、二级(1000个核心词)等等。你找一个你读起来不太费力的级别开始。
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词,先别查。试着根据上下文猜。一句话里10个词,你认识9个,那个不认识的词的意思基本就猜出来了。一整段读完,再把几个关键的生词查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是在背单词,你是在理解故事。你记住的单词是“活”的,你知道它在什么场景下,和哪些词搭配使用。比如你通过读故事学到了“enormous”这个词,你会记得它当时是用来形容一个“enormous cake”,你对这个词的印象就比在单词书上背“e-n-o-r-m-o-u-s 巨大的”要深刻得多。
第三步:少量输出。
当你有了一定的输入积累,就要开始输出了。不然就是“哑巴英语”。
输出分两种:说和写。
先说“说”。很多人不敢开口,怕说错,怕语法不对,怕有口音。这些都不重要。你见过哪个外国人说中文没有口音,没有语法错误?但他能跟你交流,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你也要大胆说。怎么练习?
最好的方法是“跟读模仿”(Shadowing)。找一段你喜欢的音频,一两分钟就行。他读一句,你暂停,然后模仿他的语音语调,重复一遍。不用追求一模一样,主要是让你口腔的肌肉习惯说英语的感觉。
我刚开始练的时候,就是跟读《老友记》里 Chandler 的台词。他的语调比较有特点,模仿起来很有趣。每天就练10分钟,一个月后,我说英语的流利度明显不一样了。
如果你身边有外国人,或者能找到语伴,那就更好。约定一个时间,每周聊半小时。聊什么都行,就聊你周末干了什么。说错了没关系,对方能听懂就行。关键是让你把脑子里的英语调动起来。
再说“写”。
写作是整理你所学知识最好的方式。它逼着你把模糊的、被动的知识,变成清晰的、主动的知识。
怎么练?
不用写长篇大论。每天写三五句话的日记就行。
比如:
“Today was a good day. 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 We saw a very cute dog. The weather was sunny.”
就这么简单。把你一天里发生的事,用你已经会的词和句型写下来。如果有想表达但不会的词,就去查。这个查到的词,你马上就用上了,所以记得特别牢。
关于单词和语法,最后补充两点。
第一,关于单词。
千万别再背A开头的单词表了。那是效率最低的方法。
你应该建立你自己的“生词本”。这个本子里的词,全部来自于你听过、读过的材料。你在看《小猪佩奇》时学到了 “puddle”(水坑),在读分级读物时学到了 “detective”(侦探)。把这些词和它们所在的句子一起记下来。
可以用 Anki 这样的软件来帮你复习。但记住,Anki 只是个工具,内容比工具重要。你放进去的必须是你自己在真实语境里遇到的词。
第二,关于语法。
语法不是不重要,是学习的顺序错了。
你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去啃又厚又复杂的语法书。这会让你在说每句话之前,脑子里都在想“主谓宾定状补”。
正确的顺序是,通过大量的输入,先建立语感。你会发现很多语法规则,你虽然说不上来,但你感觉“就应该这么说”。就像你说中文,你也说不清什么是“倒装句”,但你自然就会说。
当你有了语感,再去读一些简单的语法书,把你的感性认识,用理性的规则梳理一遍。这时候你看语法书,会有一种“哦,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语法是用来验证和整理你已经会的东西的,而不是指导你从零开始的地图。
总结一下一个可行的学习流程:
1. 每天听30-60分钟“可理解”的音频。 可以是儿童动画,也可以是学习者播客。
2. 每天读15-20分钟“可理解”的读物。 从分级读物开始。
3. 把阅读和听力中遇到的生词(连同句子)记下来,用Anki之类的工具每天复习10分钟。
4. 每天跟读模仿5-10分钟。
5. 每天写3-5句话的英文日记。
这个流程里,没有让你痛苦地背单词,也没有让你钻研复杂的语法。你只是在自然地接触和使用一门语言。
最关键的是坚持。语言学习没有捷径,靠的是时间和积累。每天坚持一小时,坚持一年,效果远比你一个月突击300个小时要好得多。因为语言这东西,需要时间在大脑里慢慢发酵、沉淀。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