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工作上遇到点麻烦,新来的老板要求多,项目一个接一个,天天加班到深夜。有天晚上快12点了,他给我发了条微信,就三个字:“我太难了。” 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那种疲惫和无奈。
这句“我太难了”,现在真是我们的口头禅。不管是考试挂科了,还是双十一花呗要还了,或者就是单纯地水逆,感觉干啥啥不顺,我们都会来一句“我太难了”。这四个字里,包含了委屈、自嘲,还有一点点想被人安慰的小心思。那这句话,用英语到底该怎么说才地道?
你可能第一反应是 “I’m so difficult” 或者 “I’m so hard”。但这两个说法,其实都不对。 “I’m so difficult” 的意思是“我是个很难相处的人”,是在说自己的性格不好、很挑剔。而 “I’m so hard” 这句话,因为 “hard” 有“硬”的意思,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所以最好也别这么说。
想准确地表达“我太难了”这种感觉,得分情况。因为中文的博大精深就在于,简单的几个字,在不同的场景下,意思千差万别。
第一种情况:单纯抱怨“日子不好过”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难”。就是觉得生活、工作或者学习的压力太大了,让人喘不过气。
最简单直接的说法是:“Life is hard.”
这句话就跟“人生不易”一个意思,非常直接。比如你刚交完房租,钱包空了,下个月的饭钱还没着落,你就可以跟朋友叹气说: “Man, life is hard.” (兄弟,日子真难过啊。)
还有一个更口语化的表达:“I’m having a hard time.”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 “having”,表示你正在经历一段困难的时期。它不一定是指天大的事,也可能是最近一堆烦心事凑到一块儿了。比如你一边要准备考试,一边家里还有事,忙得焦头烂额,就可以说: “I’m having a hard time right now, with exams and family issues.” (我最近太难了,又要考试,家里又有事。)
如果你想说的更具体一点,可以加上 “with something”。比如说: “I’m having a hard time with this new project.” (这个新项目搞得我太难了。)
还有一个词,“struggling”,也特别好用。Struggle 的本意是“挣扎”,用在这里就非常形象,感觉像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你还在拼命挣扎。
你可以说:“I’m struggling.”
就这三个词,言简意赅,但那种无力感已经表现得很充分了。比如你学数学学到头秃,一道题都看不懂,就可以跟同学抱怨: “I’m struggling with this math problem.” (这道数学题让我太难了。) 或者更大范围一点: “I’ve been struggling financially lately.” (我最近在财务上太难了。)
第二种情况:吐槽“这事儿太折磨人了”
有时候我们说“我太难了”,不是说生活本身有多苦,而是特指某一件任务或者某一个状况让人很抓狂。
这时候,你可以用:“This is so tough.” 或者 “This is so hard.”
这里的 “tough” 和 “hard” 都是形容这件事本身很难搞。比如老板让你一天之内写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你就可以一边敲键盘一边自言自语: “This is so tough.” (这太难了。)
还有一个词,“challenging”,听起来要比 “hard” 更正面一点,但同样表达了“难”的意思。它强调的是这件事有挑战性,需要你花很多精力去克服。比如你刚接手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可以说: “My new role is quite challenging.” (我的新职位太有挑战性了,我太难了。)
如果你想表达那种“被折磨得不行”的感觉,可以用:“This is killing me.”
这句话有点夸张,但非常生动。意思就是“这事儿快把我搞死了”。比如你为了赶一个 deadline,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黑眼圈比熊猫还重,就可以跟同事说: “This deadline is killing me.” (这个截止日期快把我逼疯了,我太难了。)
还有一个很有画面感的说法:“I’m going through a lot.”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正在经历很多破事儿”。它暗示了你承受了很多压力和困难,但又不想说得太具体。当朋友问你 “How are you?” (你最近怎么样?) 的时候,如果你状态不好,又不想祥林嫂一样抱怨,就可以简单地回一句: “I’m going through a lot right now.” (我最近太难了。) 懂你的朋友,自然就明白了。
第三种情况:带着自嘲和无奈的“我太难了”
现在我们说“我太难了”,很多时候都带着一种幽默和自嘲的成分。就好像网上那个捂着脸的表情包,一脸“生无可恋”。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用一些更戏剧化的表达。
比如:“Why me?”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偏偏是我?”。充满了戏剧性的委屈。比如你出门没带伞,刚到地铁口就开始下暴雨,你就可以仰天长啸: “It’s starting to rain? Seriously? Why me?” (开始下雨了?不是吧?我怎么这么难?)
还有一个类似的:“I can’t catch a break.”
“Catch a break” 的意思是“喘口气,走运一次”。那 “can’t catch a break” 就是“一直倒霉,就没个好事儿发生”。比如你早上出门公交车没赶上,上班迟到被老板骂,下午电脑又死机了,文件还没保存,你就可以跟朋友吐槽: “I missed the bus, got yelled at by my boss, and now my computer crashed. I can’t catch a break!” (我今天太难了!公交没赶上,被老板骂,现在电脑还坏了。)
如果你想用一种更无奈、更放弃抵抗的语气,可以说:“It is what it is.”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事情就是这样了”。它表达了一种接受现实的无力感,就是“还能怎么办呢,就这样吧”。比如你努力了很久的一个项目,最后还是失败了,心里很难受,但又不想再挣扎了,就可以说: “We tried our best, but it failed. It is what it is.” (我们尽力了,但还是失败了。我太难了,就这样吧。)
最后,还有一个现在在国外年轻人中很流行的说法,来自网络 meme (梗图):“The struggle is real.”
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这挣扎是真实存在的”。它本来是用来调侃那些“第一世界问题”(first-world problems),比如手机没电了、Wi-Fi 信号不好这种小事。但现在,它已经被广泛用来以一种轻松、自嘲的方式来抱怨任何困难。
比如你冬天早上不想起床,在被窝里挣扎了半个小时,最后还是起来了,你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一张你痛苦表情的自拍,配文: “Leaving my warm bed this morning. The struggle is real.” (今天早上离开我温暖的床。我太难了。) 这句话的好处在于,它既表达了你的“难”,又带着一种“我懂你也懂”的幽默感,不会让人觉得你真的在卖惨。
总结一下,下次你想说“我太难了”的时候,可以先想想到底是哪种“难”:
- 如果是生活不易,压力山大,就说: “Life is hard.” 或者 “I’m having a hard time.”
- 如果是被某件事搞得焦头烂额,就说: “This is so tough.” 或者 “This is killing me.”
- 如果是想自嘲一下,表达无奈和倒霉,就说: “Why me?”, “I can’t catch a break.” 或者 “The struggle is real.”
语言是活的,没有一个词能百分之百对应另一个语言的某个词。关键是理解那个场景和情绪。下次当你再想说“我太难了”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表达里,挑一个最符合你当下心情的。这样,你的外国朋友也能立刻 get 到你的点了。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