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喜欢怎么用英语说

学英语这件事,很多人觉得背单词最重要。但我觉得不是。或者说,光背单词没用。

我以前也走过这条路。抱着一本厚厚的词汇书,从 abandon 开始背,背到一半就 abandon 了。就算把单词意思都记住了,真到用的时候,还是张不开嘴。就算说出来了,也总觉得怪怪的。

后来我才想明白,问题不在于我们认识的单词少,而在于我们不知道在什么“场景”下用哪个词。

语言不是数学公式,不是一对一的精准替换。中文里的“知道”,在英文里可以是 I know,可以是 I see,可以是 Got it,也可以是 Noted。它们的意思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用错了,轻则显得奇怪,重则引起误会。

所以我学英语,或者说用英语,核心就一条:先想场景,再想怎么说。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告诉你一件事,你想说“我知道了”。

如果对方是你的老板,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说“明天早上九点之前把报告发给我”。你说“I know”,听起来就特别冲,有点像在说“知道了,别啰嗦了”。这种场景下,最合适的是 “Got it” 或者 “Noted”。这两个词都表示“信息收到,我会照办”,简洁、专业,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

如果是一个朋友告诉你一个八卦,比如“你知道吗?小王下个月要结婚了!”。你其实早就知道了。这时候你说 “I know”,就很自然。如果你想表达一种“是啊,真没想到”的共鸣,你甚至可以说 “I know, right?”。

如果是看一篇有点复杂的文章,或者听别人解释一个概念,你听懂了。这时候最常用的是 “I see” 或者 “Okay, that makes sense”。这里的 “I see” 不是“我看见”,而是“我明白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你看,同样是“知道”,在不同场景下,地道的说法完全不同。死记硬背 “know = 知道”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你得把这些表达方式和它们对应的“画面”一起存进脑子里。

我再举个例子,说一个东西“难”。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difficult。这个词没错,但它很“平”,没什么感情色彩。如果你想表达得更生动,有很多选择。

比如,一个任务让你觉得很费劲,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你可以说 “It’s challenging”。这个词就比 difficult 积极。老板听了会觉得你很有干劲,而不是在抱怨。

如果一件事很复杂,有很多小细节要处理,很容易出错。你可以说 “It’s tricky”。比如修一个精密的仪器,或者处理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用 tricky 就很形象。

如果一件事让你身体上或者精神上感到很累,很艰苦。你可以用 “It’s tough”。比如连续加班一周,你可以说 “It’s been a tough week”。

所以,别再把 “difficult” 当成唯一的选择了。下次想说“难”的时候,先停下来想一想,是哪种“难”?是充满挑战的难,还是棘手的难,或者是艰苦的难?想清楚了,你自然就知道该用哪个词了。

那怎么才能建立起这种对“场景”的敏感度呢?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泡在真实、具体的语料里。不是教科书,而是母语者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的东西。

第一步,停止用中文翻译英文。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的大脑很懒,总想走捷径。看到一个英文句子,第一反应就是把它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反过来,想说一句话,也是先想好中文,再逐字翻译成英文。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你必须强迫自己,从一开始就用“场景”和“画面”来思考。看到 “It’s tricky”,你脑子里应该出现的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处理的局面,而不是“棘手的”这三个汉字。

第二步,找准你的模仿对象。

你想学什么样的英语?是像美剧里朋友间那样轻松聊天,还是像新闻发布会上那样严谨正式?先确定你的目标。

我的目标是能流畅地进行日常和工作交流。所以我找的材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生活类的 YouTube Vlogger。我喜欢看 Casey Neistat 或者 MKBHD 的视频。他们不是在“教”英语,而是在“用”英语。他们说话的方式、用的词,都是最自然、最当下的。我会特别留意他们在不同情境下是怎么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比如,他们表示惊讶时,除了说 “Wow”,还会说 “That’s insane” 或者 “That’s wild”。我就会把这些用法记下来。

另一类是和我工作领域相关的访谈或者演讲。比如一些科技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或者行业大佬的播客。这能帮我学到很多专业领域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关键是,这些都是活的语言,是人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使用的。

第三步,不要记单词,要记“语块”。

语块(chunks)就是一些词的固定搭配,或者一个完整的短句。比如 “make sense”, “figure out”, “it turns out that…”, “I was wondering if…”。

把这些语块当成一个整体来记,比单个记单词效率高得多。因为语块本身就包含着用法和场景信息。你只要记住整个语块,用的时候直接从脑子里调出来就行了,不用再费劲地去想主谓宾、时态、介词搭配这些语法细节。你的语速和流利度自然就上去了。

我用 Notion 建了一个自己的语料库。看到一个好的语块,我就会记下来。但不只是记下这个短语本身。我会写下三样东西:

1. 这个语块本身。

2. 它出现时的原句,也就是上下文。

3. 我自己造一个句子,模仿着用它。

比如我学到 “get the hang of it” 这个语块,意思是“掌握诀窍、上手了”。

我就会这么记:

Chunk: get the hang of it

Original Sentence: “Don’t worry, after a few tries, you’ll get the hang of it.” (别担心,试几次你就上手了。)

My Sentence: “I’m still trying to get the hang of this new software.” (我还在努力熟悉这个新软件。)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是在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语块才真正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最后,我想说的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沟通,而不是追求百分之百的“正确”。

我们太在意语法了,说话前总要在心里反复检查,生怕犯错。结果就是越想越多,越不敢说。其实,你看很多母语者在日常口语里,语法也并不完美,但这完全不影响他们交流。

流利和自然,比语法完美重要。当你能用 “It’s tricky” 代替 “It’s difficult” 的时候,你和别人的沟通就更顺畅了一点。当你的老板让你做事,你能脱口而出 “Got it” 而不是 “I know” 的时候,你就更融入那个语言环境了一点。

这就是我喜欢用英语的方式。不是把它当成一门需要攻克的学科,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工具,一个让我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更顺畅地和世界沟通的工具。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观察、模仿、然后忘记规则,凭感觉去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我喜欢怎么用英语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