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直接说重点,姐姐在英语里,最直接的词就是 sister。
发音很简单,拆开来读就是 “sis-ter”。第一个音节 “sis”,里面的 “i” 是个短元音,发音有点像中文里“诶”的嘴型,但是声音短促,从喉咙里发出来,类似“诶”和“一”之间的那个音。千万别读成 “see”,那是长音,意思就跑偏了。第二个音节 “ter”,重点在结尾的 “r” 音,要把舌头卷起来,但是不要碰到上颚,这是一个美式发音里很关键的卷舌音。所以连起来,听起来就是 /ˈsɪs.tər/
。
但是,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如果你直接跟一个英语母语者说 “This is my sister”,他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就是一个女性亲属,但他完全不知道这个 sister 比你大还是比你小。
这就是中文和英文在称谓上一个巨大的不同。中文里,家庭关系里的长幼尊卑分得清清楚楚,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一个字就能把年龄关系、性别全说明白了。英语不行,它在这方面比较“粗糙”。一个 “sibling” 就概括了兄弟姐妹所有人,一个 “sister” 概括了姐姐和妹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想强调“这是我姐姐,比我大”,那该怎么说?
很简单,直接在 sister 前面加上年龄关系的形容词。
Older sister 或者 elder sister。
这两个词组都可以翻译成“姐姐”。它们有什么区别?
Older sister 是最常用、最口语化的说法。日常生活中,99% 的情况下你用这个都没错。比如你跟朋友介绍:“This is my older sister, Lily.” (这是我姐姐,莉莉。)或者在聊天时提到:“My older sister gave me this book.” (我姐姐给了我这本书。)
Elder sister 相对来说更正式一点,有点书面语的感觉。在法律文件、或者一些比较严肃的文学作品里可能会看到。口语里用它会显得有点点奇怪,不是说错,但就是有点“文绉绉”的。我一个朋友刚来美国的时候,总喜欢说 “my elder brother”,美国人听了都觉得他说话像莎士比亚时代的人。所以,记住,日常交流,用 “older sister” 就行了,最自然。
顺便提一句,妹妹就是 younger sister。这个就没有 “younger” 和 “yanger” 的区别了,就这一个说法。
好了,你知道了 “older sister” 这个词,但下一个问题更关键:什么时候需要用?什么时候不需要?
这才是真正体现你英语地不地道的地方。
我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也犯过这个错误,觉得既然中文里有“姐姐”,那我说英语的时候也必须每次都强调 “older”。结果就是,我每次介绍我姐,都说 “This is my older sister”。
我的美国朋友听了几次后,就半开玩笑地问我:“Why do you always need to point out she’s older? Is it super important?” (你为啥总要强调她比你大?这事很重要吗?)
那一刻我才明白,在英语文化里,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大小,在大多数社交场合下,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更关心的是“这是谁”,而不是“这人比你大还是小”。
所以,规则其实很简单:只有在年龄大小关系到你正在讲述的事情时,才有必要加上 “older” 或 “younger”。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情况一:需要强调年龄
你在讲一个故事:“When I was a kid, I was always getting into trouble. Luckily, my older sister was very responsible and always looked out for me.” (我小时候总是惹麻烦。幸好,我姐姐很负责,总是罩着我。)
在这里,用 “older sister” 就很合理。因为它暗示了“姐姐”这个角色因为年龄更大,所以更成熟、更懂事,这和你“惹麻烦”的形象形成了对比,让整个故事的逻辑更通顺。
再比如:“I have two sisters. My older sister is a doctor, and my younger sister is still in college.” (我有两个姐妹。我姐姐是医生,我妹妹还在上大学。)
这里用 “older” 和 “younger” 是为了区分这两个姐妹,让听的人能清楚地知道你在说谁。
情况二:完全不需要强调年龄
这是绝大多数的日常情况。
比如,你在咖啡店碰到了一个朋友,你旁边站着你姐。
你应该说:“Hey Jack, this is my sister, Anna.” (嘿杰克,这是我妹妹/姐姐,安娜。)
而不是:“Hey Jack, this is my older sister, Anna.”
在后一种说法里,“older”这个词是多余的。朋友 Jack 关心的只是认识一下你身边这位家人,她的名字叫什么。她比你大几岁,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再比如,你打电话给朋友:“I’m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sister tonight.” (我今晚要和我姐/妹去看电影。)
这里也一样,说 “my sister” 就足够了。谁会关心你到底是和姐姐去看还是和妹妹去看呢?
所以,关键点在于:不要把中文的语言习惯硬套到英文上。在中文里,我们喊“姐”,这是一种称呼,包含了亲情和尊重。但在英文里,你绝对不会当面喊她 “Older Sister”。
你当面怎么称呼她?直接喊名字。
如果我姐姐叫 Sarah,我就会直接说 “Hey Sarah, can you pass the salt?” (嘿莎拉,能把盐递给我吗?)
我绝对不会说 “Hey Older Sister, can you pass the salt?”。如果我真这么说了,她可能会觉得我要么是在开玩笑,要么就是脑子哪里不对劲。
这一点对很多中国学习者来说是个坎,因为我们习惯了用“哥哥”、“姐姐”这种称谓来直接称呼对方。但在英语国家,亲人之间,哪怕是子女对父母,最普遍的还是直呼其名,或者用一些昵称。
讲完了亲姐姐,我们再扩展一下,聊聊“表姐”和“堂姐”。
这又是一个中英文巨大差异的地方。中文里分得门儿清:姑姑、舅舅、姨妈的孩子是“表亲”;叔叔、伯伯的孩子是“堂亲”。
英语里,对不起,所有这些关系,都用一个词解决:cousin。
不管是表姐、表哥、表弟、表妹,还是堂姐、堂哥、堂弟、堂妹,统统都是 “cousin”。
这个词发音是 /ˈkʌz.ən/
。注意,中间的 “o” 发的是一个类似中文“啊”的短音,但嘴巴不用张那么大。后面的 “sin” 不要读成中文的“星”,而是发一个轻音 /zən/
。
英语就是这么“懒”。它不关心这个亲戚是你爸爸这边的还是妈妈这边的,也不关心他比你大还是小。
那如果你非要说清楚呢?比如,你想跟朋友解释这个表姐具体是谁。
你也只能用一些笨办法来描述。
比如:“This is my cousin, Emily. She’s my mom’s sister’s daughter.” (这是我表姐/妹,艾米丽。她是我妈的妹妹的女儿。)
你看,要解释得多费劲。所以一般情况下,没人会这么说。大家就简单地说 “This is my cousin, Emily.”
如果你想表达年龄,方法和 sister 一样,可以在前面加 “older” 或 “younger”。但这同样不常用。因为 “cousin” 这个关系本身在西方文化里,就不如 “sister” 或 “brother” 那么紧密。大家通常只在逢年过节见个面,所以更没人在意谁大谁小了。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聊的:
- 姐姐 的核心词是 sister。
- 想强调年龄比你大,用 older sister (口语) 或 elder sister (书面)。
- 绝大多数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强调年龄,直接说 my sister 就够了。只有在年龄差对你讲的事情很关键时,才需要加上 “older”。
- 当面称呼姐姐,直接喊她的名字,不要喊 “Older Sister”。
- 表姐和堂姐,都叫 cousin。英语不区分表亲和堂亲。
说到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文里的称谓复杂,反映了我们文化中对家庭、宗族和长幼秩序的重视。而英文里的称谓相对简单,也反映出他们文化中更注重个体、家庭结构相对松散的特点。
所以,学一个单词,不只是学它的发音和意思,更重要的是理解它背后的文化逻辑。当你理解了为什么英语里没有一个专门的词对应“姐姐”时,你就不会再纠结于“我到底该不该加 older” 这个问题了。你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在什么语境下,信息是必要的,在什么语境下,信息是冗余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