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关税英语怎么说

关税,英语里叫 tariff

就这么简单?对,核心词就是它。但如果你以为记住这一个词就万事大吉,那可就太天真了。现实世界,尤其是国际贸易和海淘这种水深火热的领域,远比一个单词要复杂得多。你很快就会被一堆长得像亲兄弟的词给绕晕,比如 dutycustoms

这三个词,tariff, duty, customs,简直就是国际贸易新手村里的三大Boss,长得像,名字也容易搞混,一不小心就用错,显得自己特外行。我们今天就来把它们仨扒个底朝天,让你以后不管是在跟老外谈生意,还是跟海淘客服撕X,都能底气十足。

先说老大,Tariff

你可以把 tariff 想象成一本“国家级收费菜单”。这本菜单由政府制定,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A商品从X国进来,要收多少比例的钱;B商品从Y国进来,要收多少钱。它是一种政策,一种制度,一个宏大的概念。当新闻里说“美国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levy a high tariff on electric vehicles)”时,用的就是这个词。它指的是那个行为,那个规定,而不是你口袋里具体掏出去的钱。

Tariff 这个词本身也挺有意思的,据说源于西班牙最南端一个叫 Tarifa 的小镇。那里是地中海的咽喉,过去所有过往的商船都得在那儿停下,根据一张价目表交钱。久而久之,那张价目表的名字,就成了“关税”的代名词。你看,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一群戴着眼罩、满脸胡茬的彪形大汉,拦住你的船,指着一张羊皮纸说:“嘿,哥们儿,交钱!”

所以,tariff 是纲领,是法律,是那张“羊皮纸”。

接下来说老二,Duty

如果说 tariff 是菜单,那 duty 就是你吃完饭结账时,服务员递给你的那张账单上,具体要付的那个数额。它是你,或者进口商,实实在在掏出去的真金白银。所以我们常说 customs duty,也就是关税税款。你从日本亚马逊买了个相机,过海关的时候被拦下了,邮政小哥给你一张单子,上面写着“应缴税款XXX元”,那个钱,就是 duty

你跟别人抱怨:“我上次海淘个包,结果被税了五百块!” 这五百块,在英语里最准确的表达就是 duty。你说 “I had to pay a 500 yuan customs duty for that bag.” 就非常地道。你如果说 “I paid a 500 yuan tariff”,听起来就有点怪,像是在说“我支付了一项500元的关税政策”,不通。

Duty 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两种:

一种叫 Ad Valorem Duty,拉丁文,听着就高大上,其实意思特别朴实——从价税。就是按商品价值的百分比来收。你买个一万块的奢侈品包包,税率10%,那 duty 就是一千块;你买个一百块的T恤,税率还是10%,duty 就是十块。价格越高,税越高,非常公平(也可能是非常肉疼)。

另一种叫 Specific Duty从量税。这个就不看你东西多贵了,而是看数量、重量、体积。比如,每吨钢材收多少钱,每桶原油收多少钱。这种通常用在大宗商品上。

所以,duty 是具体的钱,是打在你身上的那一拳。

最后说老三,Customs

这个词最容易误解。很多人以为它就是关税的意思,其实不是。Customs 指的是“海关”这个机构,是那个收钱的部门,是那群穿着制服、眼神犀利、让你打开行李箱检查的“海关大叔”。它是一个政府机关,是执行 tariff 政策、收取 duty 税款的那个“人”。

所以我们说“过海关”,是 “go through customs”。你的包裹“被海关扣了”,是 “my package is held by customs”。你要“向海关申报”,是 “declare to customs”。

现在清楚了吧?

Tariff 是国家制定的那本收费价目表(政策)。

Duty 是根据价目表,你具体要交的钱(税款)。

Customs 是负责看价目表、朝你收钱的那个机构(海关)。

三者关系是:Customs (海关) enforces the tariff (关税政策) and collects the duty (关税税款).

搞清楚了这个,我们才能聊点更深的。为什么全世界都对这个 tariff 又爱又恨?

说白了,关税就是一种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它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想象一下,你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卖的汽水三块一瓶。结果街对面来了个沃尔玛,人家财大气粗,同样的汽水卖一块五。用不了几天,你的小卖部就得关门大吉。这时候,如果你是这个街区的“区长”,你可能会出个规定:所有沃尔玛卖的汽水,每瓶都必须额外加收一块五的“进场费”。这样一来,它的价格也变成了三块,你的小卖部就有了喘息之机。

这个“进场费”,就是 tariff。你家的小卖部,就是本国“幼稚”或需要保护的产业。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对吧?但副作用也巨大。对于我们这些只想喝口便宜汽水的消费者来说,本来一块五能搞定的事,现在非要花三块,这不是坑爹吗?所以,关税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它保护了一部分人(本国生产者),却损害了另一部分人(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你对别人收,别人也可以对你收。一来二去,就成了贸易战trade war)。大家互相加征关税,全球化的毛细血管被堵塞,最后所有人的成本都上升,谁也捞不着好。

除了保护主义,关税也是政府收入(government revenue)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在一些税收体系不那么完善的国家。说白了,就是雁过拔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常和关税打交道的场景就是“海淘”。每次在国外网站上看到一个东西价格惊为天人,激动地下单,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的过程中,内心是忐忑的。最怕收到的不是包裹,而是一条来自邮政或者DHL的短信,告诉你:“您的包裹已到达,请缴纳关税XX元”。那一瞬间的心情,简直是从天堂到地狱。那个让你心碎的XX元,就是 customs duty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 de minimis valu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税额。就是说,价值低于某个金额的个人物品,海关就懒得收你税了,直接放行。这个金额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所以海淘老手们都会把订单金额控制在这个线以下,或者干脆把一个大单拆成几个小单,这就是所谓的“合理避税”。

所以你看,从一个简单的单词 tariff,能牵扯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和我们每个人的钱包。它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汇,而是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笼罩着全球的货物流动。

下次当你再看到 tariff 这个词时,希望你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关税”这两个干巴巴的汉字。而是西班牙海港的古老价目表,是新闻里贸易代表的唇枪舌剑,是你海淘包裹上那张让你又爱又恨的税单,是全球化浪潮下,国家与国家之间那些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的博弈和交锋。这,才是语言学习真正的魅力所在,不是吗?它让你透过一个词,看到一个世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关税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