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十一点英语怎么写

十一点,直接说就是 eleven o’clock

如果想分上午下午,上午十一点是 eleven a.m. 或者 eleven in the morning。晚上十一点,那就是 eleven p.m. 或者 eleven at night

就这么简单?要是真这么简单,语言就没那么多好玩儿的地方了。这几个词背后,藏着的是完全不同的情绪、场景,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世界。

你看,eleven a.m.,上午十一点,是个什么感觉?

对我来说,这个时间点,总是带着一种微妙的紧迫感和……对午饭的渴望。如果是在办公室,这通常是上午效率的最后一个小高峰。晨会的亢奋劲儿差不多过去了,咖啡因的效果也开始走下坡路,你眼角的余光开始不自觉地瞟向时钟,心里盘算着,“还有一个小时,就能解放了”。键盘的敲击声里,似乎都混杂了外卖软件页面刷新的声音。Eleven a.m. 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只不过这个“黎明”是午休。

我记得大学时有一次,赶一篇要命的论文,截止时间是中午十二点。那个上午的 eleven a.m.,简直就是我人生的炼狱时刻。阳光从图书馆的窗户斜着打进来,把空气里的灰尘照得清清楚楚,每一粒都在跳动,像是在嘲笑我的拖延症。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脑子里却是一团浆糊,感觉自己不是在写作,而是在用文字堆砌一个摇摇欲坠的沙堡,海浪(deadline)马上就要拍过来了。那一刻的 eleven o’clock,不是钟表上的一个刻度,是催命的钟声。

但换个场景,周末的 eleven a.m. 呢?啊,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可能是你刚刚睡到自然醒,拉开窗帘,阳光有点刺眼,你伸个懒腰,感觉整个世界都还在沉睡,只有你是醒着的王。这个时间的你,可能正穿着睡衣,在厨房里给自己做一顿不像早餐也不像午餐的 brunch。空气里飘着煎蛋和培根的香气,或者烤面包片的焦香。这时候的 eleven in the morning,慵懒、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可以决定下午去看个电影,或者干脆就在沙发上窝一天。时间在你手里,成了一团可以随意揉捏的面。

现在,我们把指针拨到十二个小时后。

Eleven p.m.,晚上十一点。

这个时间,城市的喧嚣褪去了一大半,但另一种声音开始浮现。它可能是你耳机里播放的播客,主播用温柔的声音讲着别人的故事;可能是你终于把孩子哄睡着,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长舒一口气后,为自己倒的一杯酒;也可能是你和三五好友在烧烤摊上,喝得微醺,谈天说地,感觉友谊能地久天长。

Eleven p.m. 是一个极具私密性的时间。它属于深夜的思考者,属于DDL前的挣扎者,属于舍不得结束这一天的人。对于一个“夜猫子”来说,eleven p.m. 根本不算深夜,顶多算是“夜晚的开胃菜”。真正的夜生活,从这一刻才刚刚拉开序幕。电脑屏幕的光照亮你的脸,游戏里的世界比现实更真实,或者,你只是在黑暗中刷着手机,看着一个个短视频,用别人的生活片段来填充自己内心的空洞。

说真的,你有没有觉得 a.m.p.m. 这两个小小的缩写,特别有意思?它们来自拉丁语,a.m.ante meridiem,意思是“正午之前”;p.m.post meridiem,意思是“正午之后”。就这么简单一个“之前”和“之后”,就把一天劈成了两半,一半是清醒和劳作,另一半是疲惫和休憩(或者狂欢)。

当然,英国人,尤其是老派一点的,有时候不太爱用 a.m./p.m.,他们更喜欢用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at night 这种更具画面感的表达。Eleven in the morning,你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阳光、办公室、忙碌的街道。而 eleven at night,浮现的可能就是月亮、台灯、寂静的房间。语言的魅力就在这儿,它不只是符号,它是画面。

除了这些,还有更精确、更冷酷的说法,比如 23:00

二十四小时制,或者说“军事时间”(military time)。这个东西就没什么人情味儿了。它不会给你任何遐想的空间。23:00 就是 23:00,一个精准、不容置疑的时间点。你在欧洲坐火车,车票上印着的就是 23:00,你订国际航班,系统显示的也是 23:00。它高效、无歧义,是全球化协作的产物,像一个一丝不苟的机器人,准确地规划着世界的运行。但在日常口语里,你跟朋友约见面,要是说“Let’s meet at twenty-three hundred”,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是个怪人。

语言这东西,就是活的,是流淌在人声鼎沸的街头,而不是躺在字典里的僵硬尸体。所以,我们还会说 eleven-ish 或者 around eleven

这两个词简直是社交救星。“几点到?” “Around eleven 吧。” 这句话给了你极大的弹性空间,可以是 10:50,也可以是 11:10,甚至更晚一点。它模糊了精确的时间线,注入了人情味儿和那么一点点……不确定性。Eleven-ish 就更口语化了,那个 “-ish” 的后缀,带着一种可爱的随意感,好像在说,“别太当真啊,我尽力”。

更有趣的是,”eleven” 这个数字在英语里还有一些引申义。

比如,the eleventh hour

这个词组的意思是“最后一刻、最后关头”。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从一个外国教授口中。他说:“You guys always submit your papers at the eleventh hour!” (你们总是在最后一刻才交论文!)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是十一,不是十二,不是十?后来查了才知道,这源自《圣经》里的一个故事,讲一个葡萄园主在第十一个小时还雇人去干活,并且给了同样多的工钱。这个词组后来就演变成了“最后的机会”的意思。每当我在死线前一分钟点击“提交”按钮时,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活在 the eleventh hour。那种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的感觉,肾上腺素飙升,既痛苦又刺激。

还有一个更酷的,摇滚乐迷可能会知道的,叫 up to eleven

这个梗来自一部伪纪录片摇滚喜剧电影《摇滚万岁》(This Is Spinal Tap)。电影里,吉他手向采访者展示他的吉他音箱,那个音箱的音量旋钮最大不是 10,而是 11。他的理由是,当他需要更响一点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调到 11。于是,turn it up to eleven 就成了一个俚语,意思就是“把……推向极致”、“做到最大程度”。它代表了一种超越常规的追求,一种“别人到十,我偏要到十一”的劲头。

你看,从一个简简单单的“十一点怎么写”,我们能扯出这么多东西。从早上的阳光到深夜的孤灯,从拉丁语的词源到摇滚乐的黑话,从精准的军事时间到随意的口头禅。

这才是学语言最有意思的地方。它不是背单词,不是记语法。它是去感受另一个文化里的人们,如何感知时间,如何表达情绪,如何开玩笑,如何在日常的词汇里,埋下那么多历史和文化的彩蛋。

所以下次,当你想说“十一点”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你说的,究竟是哪个“十一点”?是那个充满希望、准备大干一场的 eleven a.m.,还是那个万籁俱寂、适合与自己对话的 eleven p.m.?又或者,你正处在人生的 the eleventh hour,准备把一切都 turn up to eleven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十一点英语怎么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