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线?就两个字:单词。再加两个字:真题。没了。
你以为我在开玩笑?不,这恰恰是考研英语最残酷也最仁慈的真相。残酷在于,它没有捷径,不相信任何花里胡哨的“七天速成”“技巧为王”的鬼话。仁慈在于,它又如此的公平,你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在这两样东西上,分数就会给你多大的回报。它不考验你的天赋异禀,只考验你的韧性和执行力。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几个字背后的血肉。
先说单词,这玩意儿是地基,是你考研英语这座大厦的水泥、钢筋、一砖一瓦。没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见过太多人,天天捧着本阅读技巧的书看,长难句分析得头头是道,一到做题,两眼一抹黑。为什么?单词不认识,句子拆开了每个零件你都懂,组在一起就成了天书。这感觉就像你懂汽车的每个零件,但你没驾照,给你一辆法拉利你也开不走。
怎么背?别信什么词根词缀速成大法,那对高手锦上添花可以,对过线挣扎的你,那是毒药,会让你产生“我已经会了”的幻觉。最笨的方法,往往最有效。就是死磕。用APP也好,用单词书也好,核心就一个字:重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什么的,理论都懂,但没人能真正卡着点去复习。所以,你只需要制定一个粗暴的计划:今天背新的,复习昨天的,复习三天前的,复习一周前的。背。忘了。再背。再忘。再背。这个过程极其枯燥,极其反人性,你会感觉自己像个傻子,像个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但请相信我,就在某一个瞬间,可能是你做某篇阅读的时候,可能是你看某句翻译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诶?这个词我认识!那个词我也认识!整句话的意思,我好像……看懂了!
那种感觉,就是曙光。单词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你的世界,从黑白,开始有了颜色。所以,别问了,从现在开始,把每天雷打不动的1-2小时交给单词,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你的生理本能。
然后是真题,这是考研英语的《圣经》。市面上所有的模拟题,在它面前都是异端。为什么?因为只有真题能让你无限接近出题人的思路。考研英语,尤其是阅读,它考的不是你的英语水平有多高,而是你能不能在出题人设下的陷阱里,找到他想要的那个答案。
你必须把最近10年,甚至15年的真题,做到包浆的程度。什么叫包浆?不是做一遍对个答案就扔了。第一遍,掐时间,模拟考场环境,做。看看自己最原始的分数,哪怕惨不忍睹。第二遍,逐字逐句地精读。把阅读理解的文章当精读材料,里面不认识的单词,查!记下来!看不懂的句子,拆!分析结构!更重要的是,你要去分析每个选项,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那些干扰项,它到底是怎么“干扰”你的?是偷换概念?是张冠李戴?还是以偏概全?你要把自己当成那个出题人,去揣摩他的险恶用心。
这个过程,比背单词还痛苦。但你每吃透一套真题,你的内力就增长一分。你会慢慢发现,哦,原来这个教授说话喜欢先扬后抑。哦,原来这个定位词经常出现在段落转折处。哦,原来“may”和“can”在选项里,比“must”和“all”更有可能是正确答案。这就是所谓的“题感”。它不是玄学,它就是你和出题人无数次神交之后,形成的一种默契。
把单词和真题这两根主心骨立起来,我们再谈谈其他部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性价比”的问题。
阅读理解是绝对的大头,是你过线的生命线。四篇传统阅读,加上新题型,占了半壁江山。搞定阅读,你就基本稳了。阅读的核心是什么?是定位和同义替换。题干问什么,你就带着关键词回到原文去找。找到了,对比选项。你会发现,正确答案往往不是原文的照搬,而是换了种说法。比如原文说“unprecedented”,选项里可能就变成了“never happened before”。这就是游戏规则。所以,做阅读时,收起你的个人情感,收起你的主观臆断。文章没说的,别自己加戏。作者只是“暗示”,选项却说“证明”,那这个选项就是错的。出题人的思路才是圣旨,你的想法一文不值。
接下来说说翻译和作文。这两项是很多人放弃治疗的地方,觉得投入产出比低。大错特错!这恰恰是拉开差距的地方。
翻译,你不需要翻得像林语堂那么“信达雅”。阅卷老师一天要看成千上万份卷子,他没时间欣赏你的文采。他只看你有没有把句子的主干结构翻对,关键的得分点有没有踩到。所以,你的任务就是一件事:拆解句子。再长的句子,它也是由主谓宾、定状补构成的。把主干拎出来,把各种从句、介词短语这些枝叶一个个安回去。哪怕翻得磕磕巴巴,像机器翻译一样,只要结构对了,得分点踩中了,你就能拿到大部分分数。想拿满分很难,但拿个及格分,通过练习绝对可以做到。
最后是作文。模板能不能用?能,但要用得聪明。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模板,阅卷老师看得都快吐了。你的模板,应该是你自己的模板。什么意思?你可以背一些高级的句式结构,比如倒装句、强调句、非谓语动词短语。你可以准备一些万能的、有深度的论据,比如关于科技、环境、个人成长的。然后,把这些零件,在考场上根据题目,有机地组装起来。模板是骨架,不是僵尸。你的任务是给这个骨架,填上具体、生动的血肉。还有一点,字迹!字迹!字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手狗爬字,内容再好,印象分也全没了。一手清晰工整的字,哪怕内容平庸一点,老师也愿意多给一两分。而这一两分,可能就是天堂和地狱。
整个备考过程,是一场漫长的、孤独的修行。你会无数次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有病,为什么要考这么个玩意儿。你会看到别人进度飞快,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这时候,心态就是一切。别去看别人,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你只需要盯着自己的计划表,完成今天的任务,然后安稳地睡一觉。效率远比时长重要。坐在那儿磨洋工八小时,不如专注高效地学三小时。感到学不进去了,就起来走走,听首歌,甚至打一局游戏。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归根结底,考研英语过线,是一场关于坚持和方法的胜利。它不需要你有多聪明,但需要你像一头犟驴一样,认准了方向,就绝不回头。把单词刻进骨髓,把真题揉碎了咽下去。当你把这两件事做到极致,过线,真的就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