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撞用英语怎么说

“撞”用英语怎么说?简单点,hitcrashcollidebumprun into这些词都能用。但如果你只想知道这个,那可就错过了太多语言里头好玩儿的细节了。因为“撞”这个字,在中文语境里,简直是个“百变星君”,它的每一次出场,背后都藏着一出戏。而在英语里,你得为这不同的戏码,换上不同的“戏服”。

咱们先聊聊最刺激的,就是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撞”。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肯定是两辆车“쾅”地一下撞在一起的画面吧?这种通常是灾难片或者新闻头条里的常客。

这时候,crash 这个词就粉墨登场了。它自带一种失控感和破坏力。一辆车,可以是自己失控了,然后 crash into a tree (撞到树上),或者 crash through a guardrail (撞穿护栏)。你看,这里的“撞”,主角往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主动去撞上一个静止的物体。所以新闻里说“A plane crashed”,就是飞机坠毁了,它自己跟地球母亲来了个硬碰硬的拥抱。Crash 这个词,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仿佛能听到金属扭曲、玻璃破碎的声音。

那如果是两辆都在动的车呢?比如在十字路口,谁也不让谁,Duang!这时候用 collide 就特别精准。Two cars collided at the intersection.(两辆车在十字路口相撞)。我个人感觉,collide 这个词带着一种宿命感,两个运动的物体在各自的轨道上,最终不可避免地交汇于一个悲剧性的点。它比 crash 更正式,更有一种物理学上的冷静描述感。警察做笔录,或者保险公司出报告,大概率会用 collide,听起来专业。

当然,还有个万金油,就是 hit。这个词就朴实无华多了。它可以指代几乎所有“撞”的场景。“The car hit the cyclist.” (汽车撞了骑车的人)。它不强调失控,也不必是双方都在运动,它只是在陈述一个“接触”的事实。但你别小看它,有时候,最简单的词反而最有力量。一个简单的 hit,后面跟着的可能是血淋淋的现实。

聊完了这些惊心动魄的,咱们把镜头拉回到生活里。生活中的“撞”,可就没那么戏剧化了,反而充满了各种小尴尬、小意外。

你在走廊里低头玩手机,没看路,一头撞上迎面走来的人。这时候你脱口而出“哎哟!”,英文里对应的感觉就是“Oops, sorry! I just bumped into you.”。对,就是 bump into。这个 bump 特别传神,它不重,有点闷,甚至有点Q弹的感觉。你撞到桌角,会说 “I bumped my knee on the table.” (我膝盖撞到桌子上了)。它形容的就是这种不至于受伤,但绝对会让你“嘶”一下的接触。更有意思的是,bump into 还可以指“偶遇”。“I bumped into an old friend at the supermarket.” (我在超市偶遇了一位老朋友)。你看,语言是不是很奇妙?物理上的“撞”,和命运的“撞”,在这里用同一个词组表达,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感,还真有点“撞上了”的味道。

还有一种“撞”,是带着连锁反应的。你伸手去拿桌子上的盐,结果胳膊肘不小心“撞”倒了旁边的牛奶杯。“哗啦”一下,场面一度非常狼狈。这个动作,用 knock over 或者 knock into 就活了。Knock into 是指你撞到了那个物体,“I knocked into the lamp.” (我撞到台灯了)。而 knock over 则强调了结果——那东西被你撞翻了。“I accidentally knocked over my glass of water.” (我不小心把水杯撞翻了)。手一挥,“啪”,杯子没了。That’s when you knock it over

run into,它有时候和 bump into 意思差不多,但感觉上力度稍微大那么一丢丢。比如你骑自行车,没刹住,轻轻地 run into the back of a parked car (撞在了一辆停着的车的车尾上)。不严重,但肯定比 bump 要更像个“事故”。当然,它也同样有“偶遇”的意思,和 bump into 几乎可以互换。

真正有意思的,是“撞”这个字在中文里那些天马行空的引申义。这些可就不是一个单词能解决的了,你得理解那个文化场景。

比如“撞衫”。这个简直是社交噩梦。你精心打扮去参加派对,结果发现有人跟你穿得一模一样,空气中瞬间弥漫着尴尬的气息,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英语里没有一个动词叫“撞衫”。你只能描述这个事实:“Oh my god, we’re wearing the same dress!” (天啊,我们穿了同一条裙子!)。或者,年轻人可能会用个更俏皮的词,twinning!意思是“咱们穿得像双胞胎一样”。这词儿就从尴尬里透出点可爱来了。

再比如“撞期”。想去看演唱会,偏偏那天要加班;想约朋友吃饭,结果他那天有别的安排。这种日程上的冲突,就叫“撞期”。英文里,对应的词是 conflict 或者 overlap。“Sorry, I can’t make it. I have a scheduling conflict.” (抱歉,我去不了,我日程有冲突)。或者 “The two meetings overlap.” (这两个会时间重叠了)。你看,英文用的是“冲突”和“重叠”,非常理性,而中文一个“撞”字,把那种“怎么偏偏是这天”的无奈和遗憾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撞大运”。这词儿太有画面感了。不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纯粹是运气“撞”到了你怀里。买张彩票就中了,随便猜个题就考了。这在英文里,对应的就是各种关于运气的俚语了。比如 get luckyhit the jackpot (中了头彩),或者 strike it lucky。它们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天上掉馅饼了。

说到这儿,还有一个特别有劲儿的“撞”,就是“撞南墙”。一条道走到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碰壁。那种固执和徒劳无功的感觉,英文里也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比喻:hit a (brick) wall。直译过来就是“撞墙(一堵砖墙)”。“I’ve been try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all day, but I’ve just hit a brick wall.” (我花了一整天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就是撞了南墙/毫无进展)。这种跨越语言的相似比喻,真的让人感叹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最后,还有一种充满暴力和意图的“撞”。这已经不是意外了,而是故意的。一辆失控的卡车,或者一头愤怒的公牛,那种用全身力气去冲击目标的动作,可以用 ram。这个词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The police car rammed the suspect’s vehicle off the road.” (警车将嫌疑人的车辆撞离了公路)。而 slam into 则强调了速度和猛烈的撞击声。“He lost control and slammed into the barrier.” (他失控了,猛地撞向护栏)。这个 slam,仿佛能让你听到那声巨响,感受到那股冲击力。

所以你看,“撞”这个字,哪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时而是灾难,时而是尴尬,时而是命运的玩笑,时而是固执的悲歌。下一次,当你想说“撞”的时候,别再只想着 hit 了。先问问自己,你脑海里的这出戏,主角是谁?情绪是什么?是砰然作响的 crash,是萍水相逢的 bump into,还是无可奈何的 conflict

选对了词,你的英语才能从黑白默片,变成有声有色的IMAX大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撞用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