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怎么自学?
这问题问得好,但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说白了,就是别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来“攻克”,而是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来“渗透”。你得彻底颠覆过去高中那种“抠语法、背单词、刷卷子”的僵化模式。那种模式,顶多让你考个不错的分数,但永远无法让你真正“会”用英语。大学,是你重塑英语学习观的黄金时代,错过了,以后要付出的代价,大到你无法想象。
所以,核心答案就一句话:把英语从你的“学习清单”里拽出来,扔进你的“日常生活”里去。
怎么扔?这才是重点。
咱们先聊聊最头疼的,也是几乎所有人第一步就走错的——词汇量。
词汇量这东西,简直是压在每个大学生心头的一块巨石。于是大家捧着红宝书、绿宝书,从A背到Z,abandon、abandon、abandon…第二天醒来,脑子里只剩下abandon(放弃)。这种体验,是不是贼熟悉?
告诉你,这种孤立地、毫无上下文地、像填鸭一样硬塞单词的方式,效率是最低下的,也是最反人性的。你以为你在背单词?不,你只是在短暂记忆一串字母组合而已。这串字母和你脑子里的任何一个概念、一个画面、一种情绪都毫无关联,大脑当然会毫不留情地把它当成垃圾信息给清理掉。
那怎么办?在“用”中学,在“情境”里记。
别再抱着单词书啃了,求你了。把那时间拿去看点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你爱看篮球?去看ESPN的赛后分析,看球员的采访,哪怕一开始只能听懂几个词,比如“amazing”、“incredible”、“defense”,没关系!当解说员声嘶力竭地喊出“What a spectacular shot!”时,你根本不需要查字典,那个画面、那个情绪,就已经把“spectacular”这个词的含义死死地刻在你脑子里了。这就是情境的力量。
你喜欢美妆?去看Tati、James Charles的视频。他们描述一款高光的质地,可能会用“buttery”、“blinding”、“subtle glow”这些词。你一边看着那高光在皮肤上融化的丝滑感,一边听着“buttery”,这个词就活了。这比你背一百遍“b-u-t-t-e-r-y”有用得多。
所以,第一步,找到你的兴趣点,然后一头扎进这个兴趣点的英文世界里。游戏、电影、历史、八卦、科技……什么都行!把背单词的酷刑,变成一场充满乐趣的寻宝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你顺便就把单词给“捡”了。
接下来,聊聊“语感”这个玄学。
很多人说语感是天赋,我不同意。语感,说穿了,就是一种海量输入后形成的“肌肉记忆”。就像你学骑自行车,一开始你脑子里想的是“脚要蹬、手要扶龙头、身体要平衡”,结果就是摔。骑多了,你根本不用想,身体自己就知道怎么做。语感也是一样。
怎么培养?答案还是两个字:输入。但不是什么都往脑子里灌,而是要有质量的沉浸式输入。
什么是沉浸式?就是让你短暂地忘记母语的存在。
我极力推荐一个方法:看剧/看电影。但看,也是有方法的。
- 第一遍:开着中英双语字幕看。 别有压力,纯粹享受剧情。了解这是个什么故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的主要任务是“爽”。
- 第二遍:只开英文字幕看。 这遍是关键。因为你已经知道剧情了,所以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员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他们用了什么词,什么句式。遇到不懂的词,随时暂停,查一下。别怕麻烦,这个“暂停-查词-继续”的动作,就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
- 第三遍:关掉所有字幕,盲听。 这就是所谓的“精听”了。你会发现,很多你以为听不懂的句子,其实你都能听懂了,因为你的大脑已经有了前两遍的铺垫。这一遍,是在训练你的耳朵,让它习惯英语的节奏、语调和连读。
- 第四遍(进阶版):跟读模仿(Shadowing)。 选一个你喜欢的角色,他说一句,你暂停,模仿他的语音语调,原封不动地学一遍。哪怕很夸张,很别扭,也要学。这个过程,是在校准你的发音,同时让你的口腔肌肉适应英语的发音方式。
一部你喜欢的电影,比如《穿普拉达的女王》,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四遍。你获得的,绝对比上一个学期的精读课要多。你的词汇量、听力、口语、语感,全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这才是真正的主动输入,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念课文。
当然,除了看剧,播客(Podcast)也是个神器。上下学的路上、吃饭、睡前,戴上耳机。BBC的6 Minute English、NPR的Up First,或者随便一个你感兴趣领域的播客。一开始可能像听天书,没关系,就当背景音放着。慢慢地,你的耳朵就会越来越“尖”,能捕捉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说完了输入,我们得聊聊输出。
很多人学了十年哑巴英语,就是因为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语言这东西,不用,就会忘。输出,就是逼着你把脑子里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组织成有逻辑的语言。
怎么输出?
-
口语:自言自语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方法。 别笑,这是真的。洗澡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一个人在寝室的时候,试着用英语描述你正在做的事、你看到的东西、你的想法。“Okay, I’m walking to the library now. The weather is kinda gloomy today. I hope I can find a seat near the window.” 就这么简单,磕磕巴巴也不要紧。关键是让你的大脑切换到英语思维模式。这个练习,是在为你和真人交流做“热身”。
-
写作:别总想着写八股文式的四六级作文。 尝试写点别的。看完一部电影,用英文写一篇短评,哪怕只有三五句话。刷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在评论区用英文发表你的看法。甚至,你可以开一个英文的日记本,每天记录一点点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写作,是整理你思维的绝佳方式。它会逼着你去查你不会表达的词,去思考更地道的句式。
最后,我们来谈谈那个绕不过去的坎——考试,比如四六级。
请你记住,英语水平和英语考试分数,是两回事,但又有联系。你通过我上面说的方法,把英语水平这个“内功”练好了,再去对付考试,就会轻松很多。
但考试终究是考试,它有它的游戏规则。所以,考前一到两个月,你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性地“刷题”。
- 真题!真题!真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市面上任何模拟题,都比不上历年真题的价值。
- 卡时间做。 一定要完整地、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套题。这能让你找到考场的节奏感。
- 分析错题。 做完对答案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每一道错题,都要搞清楚为什么错。是单词不认识?是长难句没看懂?还是听力中的某个音没辨出来?把错因归类,然后针对性地去补强。
把备考当成一个短期的、有明确目标的“项目”来完成。你的目标不是通过备考成为英语大师,而是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最大化你的应试分数。
大学四年,真的很宝贵。别再用高中的方式去“折磨”自己和英语了。把英语变成你的朋友,你的工具,你的翅膀。当你可以不靠字幕看懂YouTube上任何一个技术教程,当你可以和国外的玩家在游戏里无障碍交流,当你能直接阅读第一手的行业报告和学术论文,当你站在异国的街头能自信地问路、点餐、谈笑风生……
那一刻,你会无比感谢今天这个决定挣脱枷锁、拥抱真实语言的自己。这门“学问”,最终会回馈给你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