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将近”用英语怎么讲?直接点,最烂大街、最保险的答案就是 almost 和 nearly。没错,这两个词一扔出来,95%的场景都能应付过去。
但你来都来了,肯定不想只听这么一句“正确但无聊的废话”吧。语言这玩意儿,好玩就好玩在它的“不精确”和“氛围感”。如果你真想让自己的英语听起来不那么像“新概念第二册”,那我们今天就得把这个“将近”给聊透了,聊出点儿火花来。
Almost 和 nearly,这俩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可以互换,意思也八九不离十,教科书都这么教,老师也这么说,没人会判你错。真的。但,感觉不一样。
你细品。Almost 是个非常口语化、非常大众的词,像个穿着T恤牛仔裤的朋友,随时随地都能用。I almost missed the bus. (我差点没赶上公交)。He’s almost 30. (他快30了)。这都很自然,很顺溜。
Nearly 呢,它骨子里带了点儿……怎么说呢,一丝丝的正式感,或者说,一点点强调的意味。不是说口语里没人用,但它出现的频率,尤其是在北美,明显比 almost 低。它就像是你那个朋友穿上了带领子的衬衫,还是那个人,但感觉稍微认真了一点。比如在写报告或者稍微正式的邮件里,“The project is nearly complete.” (项目将近完成了),听起来就比用 almost 要显得更……嗯,有那么点“在状态”的感觉。尤其是在描述一些比较惊险或者重大的事情时,用 nearly 往往能带来更强的戏剧张力。“The building nearly collapsed.” (大楼将近倒塌了),这里的 nearly 就比 almost 更有那种千钧一发的画面感。
所以,小结一下就是:日常瞎聊,用 almost,永远不会错;想让你的表达稍微带点分量或者书面感,可以试试 nearly。
好了,开胃菜吃完了,上主菜。真正让你的英语活起来的,是下面这些五花八门的表达。
当你在说一个数字,一个大概的数,而不是一个“差一点就达到”的状态时,“将近”的感觉就变了。比如别人问你,“昨晚派对来了多少人?” 你想说“将近50个”。这时候你要是说 “Almost 50 people came”,语法上没毛病,但听起来有点怪,好像你真一个个去数了,结果数到49个就停了。
更地道的说法是啥?是 about 或者 around。
“About 50 people.”
“Around 50 people.”
这两个词传递的信息是“大概、左右”,这才是我们中文里说“将近五十人”时真正的潜台词——我估摸着是这个数,别跟我较真。还有两个兄弟,roughly 和 approximately,意思更精确,但用法类似。Roughly (粗略地) 更随意一点,approximately (大约) 则非常正式,你会在学术论文、新闻报道里看到它,日常聊天用这个词,朋友可能会觉得你在开玩笑。
所以你看,同样是“将近”,描述“差点就…”和描述“大概是…”的时候,用的词压根就不是一回事。这就是语境,是所谓的“火候”。
再换个场景。你正在做一件事,马上就要完成了。比如你在收拾行李,朋友在门口催你,“好了没?”
你可以说 “I’m almost ready.” (我差不多好了。)
完全OK。
但你也可以说 “I’m just about ready.”
这个 just about 就特别有意思了。它比 almost 多了一层“马上就好,就差临门一脚”的紧迫感和即时感。它把“将近”这个状态的时间轴,一下子拉到了“现在”这个点上。 “I’m just about done with this email, give me one second.” (这邮件我马上就写完了,给我一秒钟。) 那种“手头正在忙活,马上就给你结果”的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
我们继续往前走,进入更有戏剧性的领域。
当“将近”要表达的不是一个中性的状态,而是一种“濒临……边缘”的紧张、危险或重大转折时,almost 就显得太轻飘飘了。这时候,你需要更“带劲儿”的词。
比如,一家公司快要破产了。
你可以说 “The company was on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On the verge of,直译就是“在……的边缘上”。这个短语自带悬崖勒马的紧张感。它暗示着一个重大的、通常是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两国关系紧张,一触即发,就可以说 they are on the verge of war。
还有一个类似的,on the brink of。这个词组的戏剧性甚至更强。Brink 本身就是悬崖峭壁的边缘,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粉身碎骨。所以 on the brink of 往往用在形容一些更巨大、更不可逆转的事件上。“The world was on the brink of a nuclear catastrophe.” (世界曾一度濒临核灾难的边缘。) 你用 almost 试试?“The world was almost in a nuclear catastrophe.” 瞬间就泄了气,像在讲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
所以,当你想表达“命悬一线”、“一触即发”这种“将近”时,请果断地把 almost 扔进垃圾桶,换上 on the verge of 或者 on the brink of。
还没完。我们再来看一个特别微妙,但巨好用的。
Not quite。
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不完全是”。它表达“将近”的方式非常委婉、非常优雅。别人问你,“Is the soup ready?” (汤好了吗?) 你尝了一口,觉得还差一点点盐,就可以说 “Hmm, not quite.” (嗯,还差一点。)
它妙在哪儿?它妙在一种“虽然没达到,但也离得不远了”的积极暗示里。它不像 almost 那样有时会暗含“失败”的意味(I almost passed the exam. 我差点就及格了,言下之意是没及格)。Not quite 更多的是一种对当前状态的描述,不带那么强的挫败感。它很适合用在一些需要谦虚或者委婉表达的场合。比如有人夸你的画“完美”,你可以笑着说 “Well, not quite, but thank you.” (还没那么好啦,不过谢谢你。) 这种感觉,是不是比 “It’s almost perfect” 要舒服得多?
最后,我们再提一个跟时间相关的“将近”。
当你想说“快到某个时间了”,比如“快到午夜了”。
你可以说 “It’s almost midnight.”
当然可以。
但你也可以说 “It’s approaching midnight.” 或者 “It’s nearing midnight.”
Approaching (正在接近) 和 nearing (正在靠近),这两个词是动态的。它们让时间仿佛变成了一个正在向你走来的实体,非常有画面感。尤其是在描述一个期限或者一个重要时间点的到来时,用这两个词会让句子显得更生动,更有紧迫感。“We are approaching the deadline.” (我们正在逼近截止日期。) 这比 “It’s almost the deadline” 要有力得多。
你看,一个简简单单的“将近”,背后是这么一个庞大而鲜活的语言世界。它关乎数字的模糊性、关乎动作的完成度、关乎情绪的张力、关乎时间的动态感。
所以,下次当“将近”这个念头在你脑子里冒出来的时候,别再下意识地只想到 almost 了。多停一秒钟,问问自己:
我是在说一个大概的数字吗?(试试 about, around)
我是想强调“就差一点点”的即时感吗?(试试 just about)
我是在描述一个惊心动魄的边缘状态吗?(试试 on the verge of, on the brink of)
我是想委婉地表达“还差那么一点儿”吗?(试试 not quite)
我是想让时间“动”起来吗?(试试 approaching, nearing)
把这些词揉进你的日常表达里,慢慢去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味道”。这才是真正地在“学活的语言”,而不是在背死的单词。这比单纯记住“almost等于将近”要有趣一万倍,也有效一万倍。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