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宅用英语怎么说

“宅”用英语到底怎么说?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简单。你直接翻译,可能会用 “stay-at-home”,但这个词听起来更像是在说全职妈妈或爸爸,感觉不太对。

最接近、也最常用的一个词,应该是 homebody

这个词是中性的,甚至有点偏褒义。它形容的是那种真心喜欢待在家里的人。不是因为社交恐惧或者懒,就是单纯觉得家里最舒服、最放松。一个 homebody 可能很喜欢装饰自己的家,研究怎么把小窝弄得更舒适。他们也喜欢在家搞点活动,比如自己做饭、看电影、看书,或者邀请三两好友来家里小聚。

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说:

“I’m a real homebody. My ideal Friday night is ordering pizza and watching a movie on my couch.”

(我真是个宅人。我理想的周五晚上就是叫个披萨,然后在沙发上看电影。)

看到了吗?说自己是 homebody 的时候,语气是很轻松的。它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个人觉得待在家里能给自己充电,是件很享受的事。这和我们中文里说的“宅”那种带点自嘲,甚至有时候有点“丧”的感觉,还是有区别的。中文的“宅”文化,早期是从日本的“御宅族”演变过来的,所以总带点沉迷于某个爱好,比如动漫、游戏,然后不爱出门的感觉。但是 homebody 完全没有这层意思。它就是一个很纯粹的“恋家的人”。

那么,如果你想表达的是那种更偏向于“因为社交很累,所以更喜欢一个人待着”的“宅”,用什么词呢?

这时候,introvert(内向者)就更贴切一点。

要注意,introvert 和 homebody 不是一回事。一个 introvert 不一定是个 homebody,他可能喜欢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去逛博物馆。一个 homebody 也不一定是个 introvert,他可能只是单纯喜欢家的环境,但其实很喜欢叫朋友来家里开派对,社交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很多时候这两个特质会重叠。很多“宅人”之所以宅,就是因为他们是内向者。社交活动,特别是和一大群不熟的人打交道,会消耗他们巨大的精力。所以他们选择待在家里,因为这样可以给自己的“社交电池”充电。

比如,你参加完一个大派对,觉得累瘫了,只想回家一个人静静。你就可以跟朋友说:

“That party was fun, but I need some alone time to recharge. I’m a true introvert.”

(派对是挺好玩的,但我需要点独处的时间来充电。我真是个内向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表达的“宅”是和性格、精力管理有关的,用 introvert 会更准确。它解释了“为什么”你选择待在家里。

接下来,我们说说带点贬义的词。如果你想形容一个人“宅”得有点颓废,整天窝在沙发里,什么也不干,那就可以用 couch potato

这个词的画面感很强。potato(土豆)圆滚滚的,不动弹,couch 就是沙发。一个像土豆一样陷在沙发里的人,指的就是那种整天看电视、吃零食、不爱动的懒人。这个词的贬义色彩就比较浓了,通常是用来开玩笑或者批评别人的。

比如,一个妈妈可能会对孩子说:

“Don’t be such a couch potato! Go outside and get some fresh air.”

(别跟个沙发土豆似的!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

你自己用来自嘲也可以,比如:

“I was a total couch potato all weekend. I think I watched three seasons of that new show.”

(我整个周末都瘫在沙发上了。我感觉我把那部新剧刷了三季。)

这个词对应的,就是我们中文里说的“肥宅”里“肥”的那部分感觉,强调的是一种不健康、懒散的生活状态。

如果“宅”的程度再深一点,已经到了几乎不与外界接触的地步,那就需要用更强烈的词了。

比如 hermit,意思是隐士。古代的隐士是为了修行或避世而主动选择离群索居。在现代语境下,用 a bit of a hermit 来形容一个人,意思是他非常不爱社交,喜欢独来独往,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这个词的语气比 introvert 要强得多,带有一种主动选择与社会隔离的感觉。

“You rarely see him at parties. He’s become a bit of a hermit since he started working from home.”

(你很少在派对上看到他。自从他开始在家工作后,就变得有点像个隐士了。)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词,叫 shut-in。这个词的负面含义就非常重了。它指的是那种因为心理问题(比如严重的社交恐惧、抑郁症)而把自己关在家里,完全无法或不愿出门的人。这已经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一种需要外界关注甚至帮助的状态了。

这个词的使用场景通常比较严肃。比如新闻报道或者心理健康讨论中可能会用到。你不会随随便便开玩笑说朋友是个 shut-in,除非你真的在担心他的精神状态。

聊到这里,就必须提一下对中文“宅”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日语外来词:otakuhikikomori

先说 otaku(御宅族)。这个词在英语里是直接音译过去的。在西方人的理解里,otaku 指的是对日本动漫(anime)、漫画(manga)和游戏(video games)有极度狂热爱好的人。这个词的重点在于“狂热的爱好”,而不是“待在家里”。一个 otaku 可能每个周末都跑去参加动漫展和同人会,社交活动非常丰富,但他依然是 otaku。

当然,很多 otaku 也会花大量时间待在家里看番、打游戏,所以他们常常也是 homebodies。但是,这两个词的核心意思完全不同。homebody 强调的是“地点”(家),而 otaku 强调的是“爱好”(ACG)。如果你想表达你是因为沉迷某个动漫或游戏才不出门,你可以说:

“I can’t go out this weekend. I have to finish this new anime. I’m such an otaku.”

(我这个周末出不去了。我得把这部新番看完。我真是个御宅族。)

在英语世界里,otaku 这个词曾经带有一些负面标签,觉得这些人不善社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现在随着日本动漫文化在全球的流行,这个词越来越中性化了,很多年轻人会很自豪地称自己是 otaku。

另一个词是 hikikomori(ひきこもり/引き籠もり),这个词也被英语直接吸收了。它的意思和 shut-in 非常接近,指的是“家里蹲”,但特指在日本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严重的社会退缩现象。Hikikomori 通常指那些连续六个月以上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工作、不上学、不社交的年轻人。这是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术语,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原因。

所以,hikikomori 是一个非常非常严肃的词。它不是一种亚文化,也不是一种个人选择,而是一种社会问题。除非你在讨论日本社会现象,否则绝对不要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或朋友的“宅”。把一个普通的 homebody 叫成 hikikomori,就像把一个有点忧郁的人说成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一样,是非常不恰当的。

最后,还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 NEET

NEET 是一个首字母缩写,全称是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它指的是那些“不读书、不工作、也不在接受培训”的年轻人。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用来描述一种社会状态,而不是个人性格。

一个 NEET 青年可能天天在外面和朋友闲逛,也可能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所以,NEET 和“宅”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很多 hikikomori 和一部分深度的“宅”确实也处于 NEET 状态。这个词的重点在于其“社会功能”的缺失,强调的是经济和教育上的状态。

所以,我们来梳理一下:

  • 如果你想表达“我就是喜欢待在家里,家里最舒服”,用 homebody。这是最安全、最地道的说法。
  • 如果你想解释“我之所以宅,是因为社交太累了”,可以说自己是 introvert
  • 如果你想自嘲或者开玩笑说一个人“宅”得很懒散、不健康,可以用 couch potato
  • 如果一个人到了几乎不社交、离群索居的地步,可以用 hermit
  • 如果情况很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完全把自己关起来,那就是 shut-in
  • 如果你是因为狂热地痴迷动漫游戏而“宅”,你是 otaku
  • HikikomoriNEET 都是更严肃的社会或经济学术语,日常聊天基本不会用到。

搞清楚这些词的区别,你就能更准确地向别人描述自己的“宅”状态了。大部分情况下,一句简单的 “I’m a homebody” 就足够了。它既能表达你喜欢在家的状态,又不会让对方产生什么负面的联想。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享受在家的时光,所以做个 homebody 没什么不好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宅用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