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直接说重点,橘子,这个词在英语里是 orange。但问题是,这个词的发音其实有点小坑,特别是对我们说中文的人来说。很多人第一次读,要么读得太“中式”,要么就感觉哪里不对劲。
咱们先把它拆开来看。这个词有两个音节:or-ange。重音在第一个音节“or”上,所以你读的时候,要把力气用在前面,后面的“ange”要读得轻一些、快一些。感觉就像是“噢-rinj”,而不是“噢-润-举”。
先说美式发音,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国内接触比较多的。它的国际音标是 /ˈɔːr.ɪndʒ/。
第一个音节“or”,听起来有点像中文里的“噢儿”。你先把嘴巴张开,发一个“噢”的音,然后舌头要向后卷起来,靠近上颚,但不要碰到。这个卷舌的动作很重要,就是美式英语里特有的“r”音。很多中国人发不好这个音,要么是舌头没卷到位,听起来像“噢”,要么是卷得太过了,听起来很夸张。你可以试着先发“噢”,然后慢慢把舌头往后缩,感觉一下舌头中间那个部分向上拱起来的过程。
第二个音节“ange”,音标是 /ɪndʒ/。这个部分要读得轻快。
开头的 /ɪ/ 是个短元音,有点像中文“一”的音,但是嘴巴要放松,舌头位置也低一点,不要发成“衣”,要短促有力。
中间的 /n/ 就是鼻音,舌尖抵住上牙龈,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这个很简单。
结尾的 /dʒ/ 这个音是个难点。它是一个组合音,由 /d/ 和 /ʒ/ 组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中文里“举”或者“之”的那个声母,但是要更短促,更有力。发音的时候,舌尖先短暂地顶住上牙龈后部(发 /d/ 的位置),然后舌面抬起,让气流从舌面和上颚之间挤出去,形成摩擦音 /ʒ/。感觉就像是牙齿轻轻合上,然后说“举”,但声带要振动。很多人会把它读成“橘”或者“寄”,这就错了。关键在于那个摩擦的动作,以及声带的振动。
所以,把美式发音连起来,就是“噢儿-rinj”。你试试看,先重重地读“噢儿”,然后马上接一个轻快的“rinj”。多练几次,找到那个重音在前,后面一带而过的感觉。
接下来说说英式发音。它的音标是 /ˈɒr.ɪndʒ/。
英式和美式最大的区别就在第一个音节“or”上。
美式发音里有卷舌的“r”音,但大多数英式发音(比如 Received Pronunciatio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英音)里,元音后面的“r”是不发音的。所以,“or”在这里读作 /ɒ/。这个音有点像你张大嘴巴说“啊”的时候,再把嘴唇收圆一点,声音更靠后。感觉有点像中文的“哦”,但嘴巴要张得更大,更圆。
第二个音节“ange” /ɪndʒ/ 的发音和美式基本一样。
所以,英式发音连起来,就是“哦-rinj”。听起来没有美式那么“卷”,更短促一些。你可以找一些英国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听听看,比如《神探夏洛克》或者《哈利·波特》,留意一下他们是怎么说 orange 这个词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发音的关键点,不管你学美式还是英式:
1. 重音在前面:一定要把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上。这是说英语节奏感的基础。
2. 结尾是 /dʒ/ 音:结尾不是“橘”,也不是“寄”,而是一个短促有力的 /dʒ/。这是很多人出错的地方。
3. 美式要卷舌,英式不卷:这是两种发音最核心的区别。你想学哪种,就抓住这个特点去模仿。
除了发音,orange 这个词本身也很有意思。你可能没想过,是先有橘子这个水果,然后才有橙色这个颜色。在英语里,大概15世纪之前,是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橙色”的。他们可能会说这个东西是“黄红色”(yellow-red)。
后来,橘子这种水果通过丝绸之路,从亚洲传到了欧洲。它的名字也跟着一起旅行。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梵语的“nāraṅga”,意思是“橘子树”。然后传到波斯语,变成了“nārang”。再传到阿拉伯语,成了“nāranj”。
阿拉伯人把橘子带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所以西班牙语里橘子是“naranja”,意大利语是“arancia”。传到法国后,开头的“n”被误以为是冠词的一部分给弄丢了(就像 an orange 里的 a 和 n),于是变成了“orange”。最后,英语从法语里借用了这个词,就成了我们今天知道的 orange。
大概到了16世纪,人们才开始用 orange 这个词来指代颜色。因为最能代表这个颜色的东西,就是橘子。所以下次你看到橙色的东西,可以想一想,它的名字是借了水果的光。
还有一个语法上的小知识点。在说“一个橘子”的时候,要用“an orange”,而不是“a orange”。这是因为 orange 是以元音音素(/ɔː/ 或 /ɒ/)开头的,为了发音方便,前面的不定冠词要用 an。这个规则很简单,但也很重要,说错了会显得不地道。
我们再来聊聊怎么练习。光看理论没用,语言是需要说的。
第一步,找准模仿对象。你可以去剑桥词典或者韦氏词典的网站,这两个网站都提供单词的美式和英式发音,而且发音很标准。你就搜 orange,然后反复点那个小喇叭图标,一直听到你耳朵里对这个声音形成肌肉记忆为止。
第二步,跟读模仿。不要光听,要张嘴跟着读。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没关系。你可以放慢速度,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模仿。先模仿“or”,再模仿“ange”,最后连起来。
第三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个特别有效的方法。你用手机把自己读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和标准发音对比。你会很清楚地发现自己哪里读得不对。比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卷舌音不够,或者结尾的 /dʒ/ 发成了 /tʃ/(清辅音,像“吃”的声母)。找到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去改。
第四步,放在句子里练习。单个词读对了,不代表在句子里也能说对。因为句子里有语调和连读。你可以找一些包含 orange 的简单句子来练习,比如:
I’d like an orange. (我想要一个橘子。)
Orange juice is my favorite. (我最喜欢橙汁。)
The sky turned orange at sunset. (日落时天空变成了橙色。)
在说这些句子的时候,注意保持 orange 的正确发音和重音,同时让整个句子说得自然流畅。
其实,关于 orange 的发音,在美国内部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在纽约或者一些东海岸地区,有的人会把“or”这个音发得更像“ar”,听起来有点像“arenge”。但这属于地方口音,我们作为学习者,先掌握标准的美式或英式发音就足够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发音这件事,不用追求100%完美。有口音是很正常的事情,全世界说英语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口音。关键在于,你的发音要清晰,要准确,不能因为发音错误导致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比如,你把 orange 结尾的 /dʒ/ 读错了,别人可能真的会误解。但是你“or”的卷舌音稍微差一点,或者英式美式混着说,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
所以,抓住核心的重音和关键的音素去练习,特别是那个 /dʒ/,把它攻克了,你的 orange 发音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听和说当中,慢慢打磨,让它变得更自然。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