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跟鞋英语怎么写

高跟鞋最直接的说法就是 “high heels”。 这是一个非常通用的词,基本上能涵盖所有鞋跟比较高的鞋子。你也可以说 “high-heeled shoes”,意思完全一样,只是稍微正式一点点。 在日常口语里,人们更喜欢用简称 “heels”,简单明了。比如,朋友问你派对上穿什么,你就可以说 “I’ll wear my new heels”(我会穿我的新高跟鞋)。

但是,高跟鞋的世界远比一个词要丰富得多。就像中文里我们有“细跟”、“坡跟”、“粗跟”一样,英语里也有各种具体的叫法。了解这些词,不仅能让你在国外购物时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款式,也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时尚文化。

我们先从最常见的几种鞋跟类型说起。

细高跟鞋 (Stiletto Heels)

Stiletto 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本意是“短剑”或“匕首”。 你一看鞋跟的形状就明白了,又细又长,像一把锋利的短剑。Stiletto 通常是高跟鞋里最性感也最难驾驭的一种,鞋跟高度一般至少有5厘米。 T台上的模特经常穿这种鞋,因为它能极大地拉长腿部线条,让走路姿态更有气场。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穿,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勇气,不然很容易崴脚。

粗跟鞋 (Block Heels / Chunky Heels)

与 Stiletto 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粗跟鞋。它的英文名叫 “Block heels” 或 “Chunky heels”。 Block 的意思是“块状的”,Chunky 的意思是“厚实的”,这两个词都很形象地描述了这种鞋跟的特点——粗壮、稳当。粗跟鞋因为接触地面面积大,所以比细高跟舒服得多,走路也更稳。这几年复古风流行,粗跟鞋又重新回到了时尚舞台的中央。它既能提供高度,又不至于让你走得太累,很适合日常通勤或者长时间站立的场合。

坡跟鞋 (Wedge Heels)

坡跟鞋的英文是 “wedge heels”。 Wedge 的意思是“楔子”,这种鞋的整个鞋底就是一个从后往前倾斜的楔形,没有独立的鞋跟。 这也让它成为高跟鞋里最舒服的一种。 因为整个脚掌都受力均匀,所以长时间穿着也不会觉得太累。 坡跟鞋很适合搭配夏天的裙子或者休闲裤,有一种轻松度假的感觉。

猫跟鞋 (Kitten Heels)

Kitten heels 直译过来是“小猫跟”,这个名字非常可爱。 它的特点是鞋跟很短,通常在5厘米以下,而且鞋跟底部会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像小猫踮起脚尖的样子。 猫跟鞋最早是为那些还不太会穿高跟鞋的年轻女孩设计的,但后来因为它的优雅和舒适,受到了很多成熟女性的喜爱,比如奥黛丽·赫本就是猫跟鞋的忠实粉丝。它既有高跟鞋的精致感,又不会太累脚,非常适合需要一些正式感但又不想太夸张的场合。

除了以上这几种,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款式,了解一下也很有用:

  • 防水台高跟鞋 (Platform Heels):这种鞋的特点是在前脚掌下面也有一层加厚的鞋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水台”。 英文就叫 “Platform heels”。 防水台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实际的鞋跟高度,让鞋子穿起来更稳、更舒服。
  • 鱼口鞋 (Peep-toe Heels):鞋头有一个小开口,能露出一两个脚趾,就像鱼的嘴巴一样。 英文名 “Peep-toe” 也很形象,”peep” 就是“偷看”的意思。这种设计比全包的鞋头多了一点俏皮和透气感。
  • 尖头高跟鞋 (Pointed-toe Heels):鞋头是尖的,这种款式非常经典,能让脚型看起来更修长,显得人很优雅、干练。 无论是搭配职业装还是晚礼服,尖头高跟鞋都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 绑带高跟鞋 (Ankle-strap Heels):在脚踝处有一根或多根带子固定的高跟鞋。 这根带子不仅能起到装饰作用,还能让鞋子更跟脚,走路时不容易掉。

了解了这些具体的名称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高跟鞋的历史。很多人以为高跟鞋从古至今都是女性的专属,但事实并非如此。

高跟鞋最早的出现其实是出于实用目的。早在10世纪的波斯,骑兵们就在鞋子上加了跟,为了在骑马时能更好地勾住马镫。 到了17世纪早期的欧洲,高跟鞋成了男性贵族的象征。 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四就是一个狂热的高跟鞋爱好者,他甚至规定只有贵族才能穿红色鞋跟的高跟鞋,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那个时候,鞋跟的高度代表着社会地位的高低,只有不用干活的上层人士,才有条件穿这种不方便走路的鞋子。

后来,女性也开始模仿男性穿高跟鞋,并逐渐演变成了女性时尚的一部分。到了18世纪,高跟鞋的风格开始出现性别分化,男性的鞋跟变得粗壮方正,而女性的鞋跟则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跟鞋慢慢退出了男性的日常穿着,彻底成为了女性的时尚单品。

在英语里,除了这些名词,还有一些和高跟鞋相关的有趣表达。

比如 “head over heels”,字面意思是“头超过了脚后跟”,听起来像是摔了个大跟头。但它实际的意思是“深陷爱河,神魂颠倒”。 这个习语的来源很有意思,最初在14世纪的时候,它的说法是 “heels over head”,就是指身体上翻了个底朝天。后来慢慢演变成了 “head over heels”,意思也从身体上的颠倒变成了情感上的颠倒。

还有一个表达是 “dig your heels in”,字面意思是“把脚后跟深深地插进土里”。 它的引申义是“固执己见,拒绝改变”。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人把脚后跟死死地钉在地上,任你怎么拉,他都纹丝不动,是不是很形象?

所以,你看,“高跟鞋”这个小小的东西背后,其实藏着很多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从最简单的 “high heels”,到各种具体款式的名称,再到相关的历史和习语,每一点都挺有意思的。下次你再看到一双漂亮的高跟鞋时,除了欣赏它的外形,或许还能想到更多它背后的故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80学习网 » 高跟鞋英语怎么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