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这个词,直接翻译成英语,很多人会说是 “Overseas Chinese”。这个答案不能算错,但它就像用“老外”来称呼所有非中国人一样,太笼统了,会漏掉很多重要的细节。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你想表达得更准确,只知道 “Overseas Chinese” 是不够的。
我们得先从“华侨”这个词的根本意思说起。根据中国官方的定义,华侨是指那些定居在国外,但仍然持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 关键词有两个:“定居国外”和“中国国籍”。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他在加拿大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拿到了加拿大的永久居留权,也就是枫叶卡。但是,他每次回国或者去其他国家,用的还是那本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他就是法律意义上标准的“华侨”。他只是“侨居”在加拿大,国籍还是中国的。
所以,如果你想在英语里精确地表达这个意思,最准确的说法是 “Chinese nationals residing abroad” 或者 “Chinese citizens who live overseas”。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像法律文件,确实不够口语化,但在需要严格区分国籍的场合,比如讨论签证政策、侨务政策时,这样说是最清楚的。
但是,在日常聊天里,你很少会听到有人这么说。大家普遍使用的还是 “Overseas Chinese”。 这个词组的问题在于,它把好几个完全不同的群体都装进去了。一个在美国出生、只会说英语、拿美国护照的华裔,和一个刚刚从北京外派到纽约工作的工程师,在英语里都可以被叫做 “Overseas Chinese”。这就造成了混乱。
为了理清这个混乱,我们需要把相关的几个中文词都拿出来,看看它们在英语里分别对应什么。这几个词就是:华侨、华人、华裔。
第一类:华侨 (huáqiáo)
我们刚才说了,这是指有中国国籍、但住在国外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 “Chinese nationals residing abroad”,在一些特定语境下,也可以简单地说他们是 “Chinese expatriates” 或者 “Chinese expats”。”Expatriate” (简称 expat) 指的是侨居国外的人,这个词本身不限定国籍,所以前面要加上 “Chinese” 才清晰。
这个词的重点在于“暂时性”或“非永久融入”。虽然很多华侨在国外定居很多年,但 “expat” 这个词带有一种身份上的流动感,强调的是他们和祖籍国的联系。比如,很多跨国公司的外派员工、在海外做生意的商人,他们很符合 “expat” 的形象。
第二类:华人 (huárén)
“华人”的范围就比“华侨”大多了。“华人”指的是所有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无论国籍。 也就是说,华人 = 华侨 + 外籍华人。
一个马来西亚籍的商人,他的爷爷是从福建移民过去的。他拿的是马来西亚护照,他是马来西亚公民。他不是“华侨”,但他绝对是“华人”。
那么“华人”在英语里怎么说?最贴切的词是 “Ethnic Chinese”。这个词强调的是族裔和文化血统,而不是国籍。在很多学术文章或者比较严谨的新闻报道里,你会看到这个用法。比如,文章可能会说 “Ethnic Chinese communities in Southeast Asia have a long history.” (东南亚的华人社群历史悠久)。
在更口语的场合,可以直接用 “Chinese”。但这里要小心。比如在美国,当你说 “He is Chinese”,别人可能会理解成“他是中国人(国籍)”,也可能理解成“他是华裔”。这就要看上下文了。为了避免误解,很多人会说 “He is of Chinese descent” 或者 “He has a Chinese background”,这样就更清楚了。
第三类:华裔 (huáyì)
“华裔”指的是华侨华人在国外出生的后代。 他们从一出生就拿的是外国国籍。比如,一对华侨夫妇在美国生了个孩子,这个孩子根据美国法律自动获得美国国籍,那他就是“华裔”。
“华裔”最精准的英文翻译是 “person of Chinese descent” 或 “person of Chinese ancestry”。 这个说法完全侧重于血缘。
在日常使用中,更常见的是根据国籍来称呼。比如,美国出生的华裔就是 “Chinese American”,加拿大出生的就是 “Chinese Canadian”,澳大利亚出生的就是 “Chinese Australian”。这种 “Chinese + 国籍” 的格式,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这个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血统上源自中国,但公民身份属于另一个国家。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三个词的区别和对应的英文:
- 华侨 (huáqiáo): 中国公民,居住在国外。
- 精准翻译: “Chinese nationals residing abroad”
- 常用说法: “Chinese expatriates” / “Overseas Chinese” (但不精确)
- 华人 (huárén): 有中国血统的人,不分国籍。
- 精准翻译: “Ethnic Chinese”
- 常用说法: “Chinese”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华裔 (huáyì): 华人的后代,通常指在国外出生并持有外国国籍。
- 精准翻译: “Person of Chinese descent / ancestry”
- 常用说法: “Chinese American”, “Chinese Canadian” 等
搞清楚这些区别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宏观的词:Chinese Diaspora。
“Diaspora” 指的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特定族群。所以,“Chinese Diaspora” 指的就是全球所有华侨华人的总称,是一个学术上和媒体上都很常用的词。 它涵盖了上面提到的所有群体:无论是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还是已经加入外籍的华人,或者是他们的后代华裔,都属于 “Chinese Diaspora” 的一部分。这个词的视角更宏大,讨论的是一个跨国的、全球性的文化和族裔群体。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华侨英语怎么说?”现在你应该明白了,答案取决于你想表达的精确程度。
具体场景下的选择:
-
如果你在填写一份官方表格,或者讨论法律身份:
你需要用最精确的词。如果对方是中国国籍,就用 “Chinese national” 或 “Chinese citizen”。如果对方是外国国籍,就用他的实际国籍,比如 “American citizen”,然后可以补充说明 “of Chinese descent”。
-
如果你在写一篇关于移民历史或社会研究的文章:
用 “Ethnic Chinese” 来指代华人这个族裔群体,用 “Chinese Diaspora” 来描述全球华人社群的整体现象,会显得更专业。
-
如果你在和朋友日常聊天:
这种时候就可以放松一点。”Overseas Chinese” 虽然不精确,但是个很方便的词,大多数人都明白大概意思。你也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 “My friend is Chinese, but he grew up in the UK” (我朋友是华人,但在英国长大),或者 “She’s a second-generation Chinese American” (她是第二代华裔美国人)。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标签是外界如何称呼一个群体,但个体如何自我认同又是另一回事。我认识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朋友,他的父母来自中国。从定义上说,他是“华裔”(Chinese American)。但他自己更愿意称自己为 “American”。对他来说,文化背景是“Chinese”,但国家和身份认同是 “American”。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移民多代的家庭里。
所以,下次当你想说“华侨”的时候,先停下来想一想:你指的是持有中国护照的人,还是泛指有中国血统的人?是第一代移民,还是已经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第三代?想清楚这一点,你就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个英文词了。


580学习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