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英语,都会纠结一个问题:我到底该学英音还是美音?
说真的,这个问题在最开始,根本不重要。一个初学者,连完整的句子都说不顺溜,单词量也不够,去考虑口音,就像一个还没学会走路的婴儿,在考虑以后是跑马拉松还是练短跑。完全是想多了。
对于刚开始学的人,你的第一目标是“有效沟通”。什么叫有效沟通?就是你说的话,别人能听懂,没有大的语法错误,发音基本准确,能把意思说明白。这就够了。你带点中国口音,带点日本口音,或者什么口音都不是,只要别人能懂,就没问题。世界上说英语的人,带口音的占绝大多数。印度人说英语,口音重吧?但他们在全球的科技和商业领域,沟通毫无障碍。
所以,如果你还在为基本的听说读写发愁,先别管口音了。把精力放在背单词、练听力、学语法上,这些才是基础。
但是,如果你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比如,你已经能比较流利地日常对话,看懂大部分美剧英剧,想让自己的英语听起来更地道、更舒服,那就可以开始考虑口音问题了。选择一个口音并持续模仿,能让你的发音体系更统一、更稳定。这就像给你的英语穿上了一套合身的西装,会显得更专业。
那么,到底怎么选?英音还是美音?
这事没有标准答案,说哪个更好都是瞎说。唯一正确的标准是:哪个对你更有用,哪个你更喜欢。我给你几个具体的判断标准,你可以对着看,自己做决定。
第一个标准,也是最重要的:看你的目标和用途。
你学英语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
如果你打算去美国、加拿大留学或者工作,那毫无疑问,选美音。你的教授、同学、同事、邻居,周围全是说美音的。你学美音,能更快地融入环境,听懂他们的俚语和笑话。你要是顶着一口标准的伦敦腔去美国中西部,别人也能听懂,但可能会觉得你有点格格不入,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这不是歧视,就是一种文化隔阂。
反过来,如果你要去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英联邦国家,那学英音(或者当地口音)就更合适。特别是你想在英国读莎士比亚,或者进入一些传统行业,一口优雅的英音会是你的加分项。
如果你学英语主要是为了工作,那就要看你的行业和工作伙伴。比如,你在一个做外贸的美国公司,天天跟美国客户开会,那学美音,沟通起来会更顺畅,能减少对方理解你的精力成本。如果你是在一个欧洲公司,他们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口音五花八门,那其实英音美音差别不大,清晰即可。不过,在国际商业和学术交流中,美音的使用范围确实更广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文化和经济强势地位决定的。好莱坞电影、美剧、硅谷科技,这些都是美音的载体。
如果你学英语纯粹是为了兴趣,比如看电影、听音乐、追剧。那就看看你喜欢看的是什么。你爱看《老友记》《生活大爆炸》,那就学美音。你爱看《神探夏洛克》《王冠》,那就学英音。因为你喜欢的这些材料,就是你最好的学习资源。
第二个标准:看你手头的学习资源。
这一点很实际。你周围能接触到什么,什么对你来说更容易,就选什么。
你从小到大学的英语教材,配的磁带、光盘,大部分都是美音。我们接触到的流行文化,比如前面说的好莱坞电影、billboard排行榜的歌曲,也基本都是美音。所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美音的输入量是天然就更大的,模仿起来也更容易找到材料。
但如果你恰好是《哈利·波特》的死忠粉,家里有一整套英文原版有声书,朗读者是Stephen Fry,那纯正的英音对你来说就是现成的资源。或者你特别喜欢看BBC的纪录片,觉得David Attenborough的声音很有魅力,那你完全可以把他的纪录片作为模仿材料。
所以,检查一下你手机里的播客、你常看的YouTube频道、你喜欢的演员。看看哪个口音的资源你最多,最容易获得。不要给自己增加难度。学习最怕的就是“没东西学”。
第三个标准:看你的个人偏好。
这个标准虽然听起来很主观,但其实很重要。因为“喜欢”是最好的老师,能让你坚持下去。
有些人就是觉得英音听起来更绅士、更有文化感。他们喜欢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考究的用词。有些人就是觉得美音更轻松、更随意、更酷。他们喜欢那种卷舌音和连读带来的流畅感。
这完全没问题。如果你听某种口音觉得特别舒服,模仿起来也特别有感觉,那就选它。这种正向的情感反馈,会让你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
我有个朋友,他就是个“英音控”。他觉得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说话太好听了,就把他所有的访谈、电影、电视剧都找来看,一句一句地跟读模仿。虽然过程很慢,但他乐在其中。现在他的口音,不说100%地道,至少在和英国人交流时,对方会很惊讶。这就是热爱的力量。
总结一下选择的步骤:
第一步:评估你的实际需求。去哪?干什么?跟谁交流?这是决定性的。
第二步:盘点你手头的资源。什么东西你最多,最方便接触?
第三步:问问你自己的内心。你听哪个更爽?
把这三点结合起来,答案就出来了。通常情况下,如果第一步指向美音,第三步指向英音,那我建议你听第一步的。因为实际需求永远大于个人喜好。
选定了口音,然后怎么练?
别急着一上来就追求完美。先从“听”开始。
找一个你选定口音的、发音清晰的“模仿对象”。可以是一个演员、一个主持人、一个YouTuber。关键是,这个人的语速不能太快,发音要标准。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你就反复听他的东西。播客、采访、演讲都行。目的不是为了听懂每一个词,而是为了让你的耳朵“泡”在这种口音里。你要熟悉它的节奏、语调和旋律。
耳朵熟悉了之后,再开始“说”。
练习说的最好方法是“跟读”(Shadowing)。具体做法是:
1. 找一段1-2分钟的音频,就是你模仿对象的音频。
2. 第一遍,跟着文稿听,搞懂意思。
3. 第二遍,丢掉文稿,慢速播放,他读一句,你暂停,然后模仿一句。重点模仿他的语调起伏和停顿。
4. 第三遍,正常速度播放,试着只比他慢半秒到一秒,像个影子一样跟着他读。这时候你会很狼狈,跟不上,说不清,没关系,这就是过程。
5. 反复重复第四步。直到你觉得能比较顺地跟下来。
跟读练习,每天不需要太久,15分钟就够了。但一定要坚持。
最后,我想说,口音只是英语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它不是衡量你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最重要的永远是:你能不能用这门语言,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你的思想。
别让对口音的过度追求,成为你开口说英语的障碍。很多人因为觉得自己口音不地道,就不敢说,结果越不说,就越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大胆说。就算你的口音是“中式英语”,只要你的内容有价值,别人照样会认真听。等你沟通无障碍了,再慢慢打磨你的口音,把它当成一个加分项。这样心态会好很多,学习效率也更高。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