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英语导游证到底怎么考,是不是比中文的难很多。其实,这事儿得先说清楚一个概念:国内没有一个单独的“英语导游证”。你考的,是“全国导游资格证”,只不过在报考的时候,选择用英语作为你的外语加试语种。最后拿到手里的证,上面会标注你的语种是“英语”。
这个考试分成两大部分:笔试和面试。所有考生,不管你考什么语种,笔试的卷子都是一样的,全中文。只有面试的时候,才会加上英语的部分。所以,别以为英语好就能躺着过,前面的硬骨头,谁也躲不掉。
我们先说笔试。
笔试是机考,四门课合在一张卷子里考,分别是《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这四门课,听起来挺唬人,但说白了,就是背。
对,你没听错,就是纯粹的、大量的、枯燥的记忆。
《政策与法律法规》这门,就是考各种旅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比如,游客在行程中受伤了,责任怎么划分?导游能不能私自改变行程?这些都是考点。这部分没什么技巧,就是把书上的法条一条一条背下来。错一个字,选项可能就完全不同。我当时备考,就是把这本书翻烂了,重点法条直接抄在本子上,睡前看,早上起来也看。
《导游业务》相对灵活一点,讲的是带团的流程和技巧。怎么接团、怎么开欢迎词、怎么处理游客投诉、怎么应对突发状况。这部分内容,如果你有服务行业的经验,会好理解一些。但考试还是考书本上的标准流程。比如,处理游客丢失财物,书上会告诉你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考试时你就得按照这个标准答案来,不能自己想当然。
然后是两门“基础知识”,全国的和地方的。这基本上就是地理、历史、文化的大杂烩。全国的部分,会考你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哪几个,哪个朝代的首都是哪里,哪个民族有什么样的风俗。地方的部分,就考你报考省份的。比如你在北京考,就得把故宫、天坛、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主要景点背得滚瓜烂熟。
这四门课怎么复习?我的经验是:
第一,教材是唯一的神。别在网上找那些乱七八糟的野路子资料。所有的考题,百分之九十九都出自官方教材。你把教材吃透,就够了。
第二,必须刷题。光看不练是假把式。现在有很多手机APP专门用来刷导游资格证的题库。每天定个目标,比如刷200道题。刷题的好处是能帮你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你会发现,很多你以为自己记住了的知识点,一做题就错。而且,刷题能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套路。
第三,要有规划。别等到快考试了才开始看书。提前两到三个月,每天保证2-3小时的学习时间。我当时是把时间分成两半,一半用来读和背教材,另一半专门用来刷题。把错题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看。
笔试只要你肯下功夫背,过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真正的挑战,在面试。
面试才是决定你能不能拿到“英语”导游证的关键。面试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中文的,一部分是英文的。
我们先说中文面试部分。这部分和所有考中文导游的考生是一样的。流程通常是这样:
-
景点讲解:你会提前抽到一个你报考省份的景点。给你几分钟准备,然后对着考官模拟给游客讲解。比如,你抽到了“上海外滩”,你就得讲出外滩的历史、主要建筑的风格和背后的故事。
这部分怎么准备?首先,把你报考省份的主要景点导游词都准备一遍。不要去网上抄一大段下来背,那样太僵硬了。考官一听就知道不是你自己的话。你应该把网上的资料、书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一遍,说的要像聊天,而不是背课文。可以录下来自己听听,看是否自然。
-
知识问答:讲完之后,考官会根据你的讲解,或者导游基础知识,问你几个问题。比如,“你刚才提到的那个建筑师是谁?”“这个季节来这里旅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这考验的是你的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
-
应急处理:考官会给你一个模拟的突发状况,看你怎么处理。比如,“有位游客心脏病突发,你怎么办?”“团队大巴在路上抛锚了,你怎么办?”。回答这类问题,记住一个原则:游客安全第一,冷静处理,及时上报。把书上《导游业务》里教的流程用上就行。
中文面试这关过了,接下来就是外语加试,也就是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的形式,每个省份可能不太一样,但大同小异。一般是下面几种的组合:
-
中英互译:给你一段中文,让你口头翻译成英文。或者反过来。内容通常是一段景点介绍,或者和旅游相关的日常对话。比如,翻译一段关于长城的介绍。
这部分考验的是你的翻译基本功。技巧是,不要追求字对字的翻译,要翻译出核心意思。有时候中文里很美的诗句,硬要翻译成英文会很奇怪。你就用简单的、地道的英文把它描述出来就行。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你可以翻译成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或者更自然的 “Your trip to China isn’t complete without a visit to the Great Wall.”。后者显然更像一个导游会说的话。
-
英文问答:考官会用英文问你一些问题。可能是关于你的个人情况,比如“Why do you want to be a tour guide?”。也可能是关于中国的文化,比如“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这部分考察的是你的口语流利度和沟通能力。回答的时候,不要怕犯语法错误。自信、流利地表达出来,比磕磕巴巴说一句完美的话要强得多。考官想看到的是,你有没有能力跟外国游客顺畅地交流。
-
英文景点讲解:有些省份会要求你用英文再讲一个景点,或者把你刚才用中文讲的那个景点,用英文讲一遍。
这部分是重头戏。准备方法和中文讲解类似,但对语言要求更高。你需要积累大量和旅游、历史、文化、建筑相关的英文词汇。比如“朝代”(dynasty)、“陶瓷”(porcelain)、“书法”(calligraphy)、“飞檐”(upturned eaves)这些词,你得会说。
怎么准备英语面试?
第一,练口语,每天都练。找个语伴,或者自己对着镜子说。把你想好的景点导游词,每天用英文说一遍。直到你说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第二,积累词汇。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记旅游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看一些介绍中国景点的英文纪录片或者文章,比如CCTV-9或者National Geographic的,学学人家是怎么表达的。
第三,模拟。找个朋友扮演考官,让他用英文随便问你问题,训练你的临场反应。
整个流程走下来,从报名到拿证,顺利的话大概需要半年时间。报名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考试在11月左右,第二年年初出成绩。
最后说几句实在话。考这个证,英语水平当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唯一重要的。你的中文讲解能力、你的历史文化知识、你的临场应变能力,都占了很大的比重。我见过英语专八的,因为导游基础知识没背熟,笔试没过。也见过口语一般,但准备充分,把导游词讲得特别生动,最后也过了的。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英语导游,就踏踏实实地从笔试开始,一门一门地啃。把教材背熟,把导游词练熟,把口语说顺。这个证没有捷径,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它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拿到证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在带团的路上。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